②请以评论者的口吻发表一下看法。 (2分)
(2)下面是一则公益广告图,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3分)
(3)下面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小小说《丈夫的账单》。仔细分析便可知其中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把这篇小小说的故事情节描述出来,并用一句话概括该小小说构思上最成功的一点。(4分)
丈夫的账单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七天预付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女打字员共进一次晚餐(支出金额)
给妻子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①基本情节:
②构思特点:
四、媒体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
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单一语境中自给自足,不同文明的交流是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对话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包容”精神是
6 杭州市2015年高职一模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12 页
当前特别值得重视与倡导的,中国古代的先哲就已经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将“和”作为最理想的社会政治状态。在中国古代先哲看来,过分狭隘的视野与心胸,无助于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在治国上,要做到海涵大量,虚怀若谷,宽容包纳,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人之智为智。具体到文化选择上,便是在坚持思想主体性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充分汲取其他学派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为思想的整合、文化的构建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保持更为积极的活力。
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来看,凡是提倡包容、立足和谐的时代,多是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社会经济走向繁荣,国际关系相对缓和,民众生活安宁平静的时代,多是充满生命力、创造力的时代。历史上也不时出现过以自我为天下中心,企图垄断真理、垄断思想、垄断言论、垄断利益的现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拒绝包容,拒绝交流,这样的立场、态度、做法,曾使民族陷于巨大的灾难,导致各种矛盾愈演愈烈,争斗纷至沓来,后果极其严重,教训至为深刻。 a
可惜,直到今日,那种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舍,依然还有市场。在一些人那里,文化自大症,文明优越感,并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改变,他们总以为真理在握,总是热衷于扮演“教师爷”的角色,总是喜欢占据着道德与政治的制高点对其他国家与其他民族指手画脚。这样一来,导致正常的文化对话与交流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对弱势一方来说,他们主张对话,却无法赞成居高临下式的不平等对话;他们希望交流,却难以认同只有被动妥协式的单向型接受。 b
目前,在对中国发展道路怀有疑虑、对中国现实政治抱有抵触、对中国文化传统展示存有偏见的人之中,真正持敌视的立场与态度、总在“妖魔化”中国的只是极少数。而这“极少数”之所以会如此,恐怕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包容的思想有关。因为没有包容之心,就很难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意愿,很难去理解并接受异质的变化,就一定会常常处在隔膜与误解之中,也就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去认同并开展正常的对话。 c
在这种情况下,认知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立足于“和而不同”基础上的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了。老子有云:“ 大邦者下流”,“大者宜为下”,王弼释云:“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其中所揭示的包容之核心价值观,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完全值得令人思考与借鉴。 d
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但我们也要明白:“各美其美”与“美人之美”是一个事物的
7 杭州市2015年高职一模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12 页
两面,缺一不可。如果只是“各美其美”而不能“美人之美”,甚至还竭力丑化他人,那这个世界是不可能“美美与共”的。我们更要警惕:不能在包容中迷失自我,“包容“不能成为迷失自我的迷魂汤,包容与坚守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
衷心期待,“包容“能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良性互动、共谋发展的一项价值层面上的指导原则。
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共存世界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精神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B.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来看,各种矛盾争斗的产生,往往与拒绝包容不无关系。
C.一些拥有“西方文明优越感“的民族,总是喜欢占据道德与政治的制高点对其他民族指手画脚,总以为自己掌握着真理。
D.今天,“包容“已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良性互动、共谋发展的一项价值层面上的指导原则。 17.“所以,这种罔顾历史教训与文明发展规律的做法,不仅无益于世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而且也会阻碍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将此句放回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3分) A.a B.b C.c D.d
18.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不懂得包容,会影响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会阻碍文化的繁荣。
B.在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其他文化中的合理因素的同时,亦要坚持自己思想的主体性。 C.排他性的文化追求、同一性的文明取舍,被证明是不合时宜的,已被东西方国家抛弃。 D.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包容的核心价值观,也适用于当今世界。 19.为什么说“包容是文化对话的前提”,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
20.“1656年,俄国特使巴依科夫受沙皇委托准备向中国皇上提交国书,因拒绝行跪拜礼而始终未获准觐见皇帝,时值东正教斋期,作为虔诚信徒的巴依科夫严守教规拒绝饮朝廷赐给的奶茶,进一步激怒了朝廷。”这一著名的外交事件以失败告终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的观点分析。(5分)
五、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安塞腰鼓
8 杭州市2015年高职一模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12 页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2)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3)呲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4)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5)但是: (6)看!
(7)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8)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9)好一个安塞腰鼓!
(10)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田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11)好一个安塞腰鼓!
(12)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13)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14)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9 杭州市2015年高职一模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12 页
(15)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16)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17)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18)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19)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21.本文“看!——”后面几大段描写打安塞腰鼓的情景,着重表现了哪些方面?(写出4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22.第(16)段是写安塞腰鼓表演的高潮,语言非常有特色。试举一例分析该例的语言特点,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2分)
23.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两句画线句的内涵。(6分)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24.第(13)段运用了两个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5.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的材料是按照打腰鼓前——打腰鼓的过程——停止之后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的。 B.“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意即听了安塞腰鼓,使人想起了千军万马急行军的情景。
C.“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意即观众在欣赏安塞腰鼓艺术时专心致志,抛弃了一切世俗杂念,灵魂得到升华。
10 杭州市2015年高职一模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2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5杭州二模语文问卷(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