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安源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砂岩,富含黄铁矿。
硬子槽煤层底至硬子槽煤层底板砂岩底,厚度4-24m,一般14m,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细至中粒砂岩,局部夹薄层粉砂岩。
硬子槽煤层底板砂岩底至大槽煤层底,厚度26-69m,一般42m,为黑色薄层状泥岩,夹薄层粉砂岩或细粒砂岩,底部为大槽煤层,煤厚1.92-12.96m,平均5.34m,煤层结构复杂,厚度变化大,但层位稳定,全区可采,为矿井主要可采煤层。
大槽煤层底至麻姑槽煤层底:厚度3-12m,一般6m,以灰白色砂岩为主,夹间深灰色薄层粉砂岩,局部相变为砂砾岩,底部为麻姑槽煤层,煤厚0-0.58m,井田由东到西厚度逐渐变薄,由煤渐变为炭质泥岩,不可采。
麻姑槽煤层底至下亚段顶:厚度30-110m,一般73m。
顶部:深灰色厚层状粉砂岩夹薄层状粗砂岩,在0线以东为黄色泥岩,厚6-35m。 中部:粗砂岩或砾岩,间夹粉砂岩,砾岩成份以石英,燧石为主,一般为泥质或硅质胶结,厚度11-50m,一般35m。
下部:灰色泥岩及少量粉砂岩为主。呈块状结构,其间夹有少量炭质泥岩或煤线,相当于扫边槽层位,厚3-25m,一般15m,富含苏铁杉类植物化石。
下亚段(T3a11)底部砾岩:厚度0-110m,一般20m
上部:为灰色、浅灰色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以石英、燧石为主,其次为灰岩、千枚岩,砾径2-10cm,一般2-5cm,滚园度次,硅质或泥质胶结,胶结类型为孔—基底式。
下部为灰色、灰绿色砾岩,局部夹薄层泥岩,砾岩成分主要为石英、燧石及泥岩,次为千枚岩,砾径最大者可达30cm,滚园度差,硅质或泥质胶结并含铁质,胶结类型以基底为主。
4)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
厚度不详,地表分布于小坑到紫家冲一带,上部为灰黄色薄层状泥岩与粉砂岩互层。
江西信达矿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15 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安源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下部为黄色、黄绿色泥岩,局部为泥灰岩,泥岩片理发育,呈丝绢光泽。具有松散、遇水膨胀等特征。
5)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 井田范围内,出露在北翼煤系底部。
上部(P1m2):厚度50-140m,一般120m,为浅灰色,灰色厚一巨厚层状,细粒结构,质较纯,局部含燧石结核及方解石脉,岩溶发育。顶部有时相变为硅质灰岩,俗称“鸣山层”,为灰白色,深灰色,块状或薄层状致密坚硬性脆,且同生角砾状结构。
下部(P1m1):厚度50-140m,一般80m,为深灰色或黑灰色薄层状泥灰岩,夹透镜状灰岩,俗称“小江边灰岩”。风化后成白色粘土。
9.4.2.2构造
本区的基本构造形态为一较开阔不对称的向斜,轴部被RF2断层所截,分成南北两翼。总体走向N40°-60°E,东起锡坑,西至五陂下,走向长5800m,倾斜宽3600m,向斜核部由三丘田段地层组成;南翼保存完整依次出露三丘田段、三家冲、紫家冲段及大冶组等地层;北翼为F5及RF2断层所切割,在第Ⅱ勘探线以东,仅有紫家冲段,底部砾岩及茅口组地层出露,在第Ⅱ勘探线以西,北翼煤系地层尚保存完整。
向斜南翼平均走向N40°E,地层较平缓,一般倾角10°-30°。南翼西段一带上煤组走向渐变为N60°E,倾角增大,一般在30-40°。
向斜北翼构造复杂,东段坝善冲一风车坳背斜的北翼煤系地层大部分被侵蚀,武公山出露紫家冲煤组地层,锡坑、老虎坡、坝善冲有底砾岩及“鸣山层”出露。中段三家冲一带地层走向N40°W,倾向NW,倾角平均30°与南翼互成丁字型,至挂壁山、鸡子尖地层,走向徐徐转向NE-SW、倾角加大,平均50°,西段黄坑键一带,地层走向与南翼地层走向相同,黄坑键山顶为三丘田段地层构成,其南北山麓均有三丘田下亚段及三家冲段地层相对重复出露,倾向NW,形成倒转向斜,南翼倾角35°-47°,北翼倾角
江西信达矿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16 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安源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60°-85°。
(1)褶曲
已查明的褶曲有:黄坑健-油菜冲倒转向斜、院冲-斑鸡冲向斜和烂屋坡背斜背斜。 (2)断层
井田内断层发育中等,深部有所增加,特别是煤层与RF2断层交面线附近小断层发育,因此深部总体构造复杂,即三类。勘探已查明的落差大于30m的主要断层有4条:
⑴RF1走向逆断层:
东起毛仙庙经云岭至上坪以西,平均走向N50°E,倾向NW,落差120-380 m,地表可见北西盘茅口组地层与南东盘三家冲段地层呈断层接触。此断层对计量煤层基本没有影响。
⑵RF2走向逆断层:(原名纵逆2断层)
西起王坑经南木坑、风车坳以至小金山,纵贯全区。平均走向N40°E,倾向NW,倾角35°-75°,落差160-380m,从+280 m至-150 m水平,已有14条井巷工程控制,证实地表出露的位臵,除H线附近有较大出入处,其它地段与井下控制的位臵基本一致,地表可见北西盘紫家冲段与南东盘三丘田段呈断层接触。深部开采过程中发现RF2逆断层往南西方向倾角变缓,形成大范围重复。
⑶RF4走向逆断层:(原名纵逆4断层)
起自井田外围的贺家冲经大塘壁,至龙眼冲,平均走向N30°E,倾向NW,地表可见北西盘下二叠统茅口组鸣山层与南东盘紫家冲段地层呈断层接触。
⑷F5走向逆断层(原名纵逆5断层)
北东起灯盏窝,经烂屋坡至龙眼冲,纵贯全区,为安源煤矿计量边界断层,平均走向N48°E,倾向NW,浅部倾角约45°-58°,地表存在分枝断层,可见鸣山层夹紫家冲段地层之间。
江西信达矿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17 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安源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开采后新发现的断层还有:高安逆断层;F0、F1、F2、F3走向逆断层;安1、安2、安3(1)、安3(2)正断层;安4(1) 、安4(2)逆断层;安5、安6、安7、安8正断层。其中:高安逆断层、F3走向逆断层、安4(2)逆断层、安6正断层落差大于30m。
总体上矿区地质构造复杂。 9.4.2.3岩浆岩
矿区未发现任何类型的岩浆岩。 9.5 矿区煤层 9.5.1含煤性
本区煤系地层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组,含煤性较好,为本区的主要开采对象。安源组含煤性、煤层编号在向斜两翼不一致,向斜南翼含煤4层,其中下煤组可采3层,上煤组可采1层;北翼下煤组可采4层。为江西省安源煤系富煤中心。南翼下煤组为紫家冲段,地层平均厚220m,可采煤层厚6.17m,含可采煤层系数2.80%。
9.5.2可采煤层
矿区内可采煤层共8层,以RF2断层为界,分为南北两翼。南翼含煤4层,其中下煤组可采煤层3层,上煤组可采煤层1层;北翼含煤4层。各可采煤层情况见表9-1、9-2。各可采煤层由上往下叙述如下:
1)南翼上煤组煤层:
为上煤组四煤层,煤层全层厚度6.3-12m,平均厚8.6m,纯煤厚1.22-9.50m,平均4.05m,煤层结构极复杂。煤层厚度全区可采,变异系数52%,为不稳定煤层。
2)南翼下煤组煤层:
砚子槽煤层:煤层结构复杂,全层厚0-5.05m,一般厚2.17m,可采区纯煤厚0.6-1.97m,平均1.12m。往西变薄,可采区煤层变异系数45%,全区大部可采,为较稳定煤层。
江西信达矿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18 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安源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硬子槽煤层:层位较稳定,全层厚0-4.9m,一般厚3.5m,可采区纯煤厚度0.60-1.94 m,平均1.2m。可采区煤层变异系数41%,全区基本可采,为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夹矸1-2层。
大槽煤层:层位稳定,全层厚2.02-18.56m,一般8.47m,计量纯煤厚度1.57-6.80m,平均3.85m,煤层变异系数51%,全区可采的厚煤层,为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3-9层。
表9-1 南翼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组名称 煤层编号 计量厚度(m) 4.05 上煤组 四煤层 砚子槽 1.22-9.50 1.12 0.60-1.97 1.20 下煤组 硬子槽 0.67-1.59 3.85 大槽 1.57-6.80 煤层倾角(度) 31 23-51 20 15-27 22 15-33 16 12-20 26-69 复杂 较稳定 全区可采 42 较简单 较稳定 全区基本可采 25 复杂 较稳定 全区大部可采 150~250 极复杂 不稳定 全区可采 层间距(m) 煤层结构 稳定性 可采度 3)北翼下煤组煤层:
表9-2 北翼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组名称 煤层编号 列皮槽 一号大槽 下煤组 二号大槽 计量厚度(m) 0.91 0.60-2.35 1.02 0.60-2.54 0.88 0.60-1.38 1.12 四页槽 0.80-1.48 煤层倾角(度) 层间距(m) 煤层结构 50 35-85 50 35-85 50 35-85 50 35-85 30-80 较简单 较稳定 全区可采 55 复杂 不稳定 局部可采 38 较简单 较稳定 大部可采 20 复杂 不稳定 局部可采 稳定性 可采度 列皮槽:煤层厚度0.24-2.35,平均0.75m,煤层结构复杂。计量区煤厚0.6-2.35m,平均0.91m。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可采范围较小。
江西信达矿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1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安源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