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长期记忆:指记忆中之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者。
二、记忆的历程
i. 编码:指个体讯息处理时,经由「心理运作」将外在刺激的物理性
特征,转换成另一种「抽象的形式」,以便在记忆中贮存并备供以取用的「心理表征」。
1. 心理表征:即心理运作,将外在世界的物理特征,转换为心理
事件,以便处理与记忆的历程。
ii.
贮存:指将业经编码的讯息,留存在记忆中,以备必要可供检索之用。
1. 学习后讯息之贮存与中枢神经有关。
2. 不同性质之讯息,与大脑皮质之各部位功能有关。
iii.
检索:指在必要时将贮存在记忆中的讯息取出应用的心理历程。
三、记忆的测量
i. 回忆法
1. 自由回忆法 ii. iii.
2. 依序回忆法
再认法(辨认法):是非题与选择题。 再学习法(节省法)
1. 节省的百分比数={(初学习练习次数-再学习练习次数)/
初学习练习次数}x100
四、影响记忆的因素
i.
序位效应
1. 序位曲线 2. 初始效应 3. 时近效应 ii.
闪光灯效应
iii. 莱斯托夫效应:指学习材料中最为特殊的事件容易记忆。 第二节 感官记忆的研究 一、感官记忆的编码
甲、感觉记忆的编码工作:感官接受刺激而生感觉,由感觉又转变为知觉,
个体在这两者之间所做的讯息处理。
i.
注意:指个体对情境中的众多刺激,只选择其一个或一部分去反应,并从而获得知觉经验的心理活动。
1. 熟悉度:指个体对刺激性质熟悉的程度。 2. 新奇度:指个体对刺激所感到的新奇程度。 ii.
3. 重要性:指刺激对个体特别重要者,容易引起注意。
形之辨识:指感觉器官收录到刺激后,在进行编码之前,个体知觉上知道该刺激代表什么意义。
31
1. 形之辨识的心理活动:是编码时按刺激的特征实施分类,以
便于以后的处理。
甲、形:是指刺激的形貌。
乙、辨识:是根据以前学到经验为基础,对该刺激所作的初
步认识。
二、感官记忆的贮存
甲、余像与余音 乙、贮存的时限与数量 第三节 短期记忆的研究
一、短期记忆的特征
甲、短期记忆代表心理上的现在,短期记忆所能记的,都是现在发生的
事情。
乙、短期记忆具有明确的意识。
丙、短期记忆具有心理运作功能;又称运作记忆。 二、短期记忆的编码
甲、语文学习声码为先
i. 感官记忆的阶段的主要任务:将外界刺激引起的生理基础的感
觉,转化为心理基础的知觉。 ii. iii.
短期记忆的重要任务:按所知觉或形之辨识的对象进一步编
码。
经编码历程学习语文时,声码优先,形码与意码次之。
乙、中国文字较难学习
丙、全现心像:当面对的刺激消失之后,受试者仍能将适才所见,历历在目似的,全部指陈无遗。据研究此现象在儿童期才会出现。
三、短期记忆的贮存
甲、七个项目:指的是什么都可以!
i.
唯一原则:七个项目之间不能有任何关系,以免产生联想或推理而影响了短期记忆。
乙、意元:凡是构成记忆的独立项目者;意思是指讯息中可以处理并记忆的单元。
丙、(立即)记忆广度:短期记忆的贮存数量。
丁、意元集组:靠经验将分离的小意元组合为大意元的心理过程。 四、短期记忆的检索
甲、短期记忆中贮存的项目,与检索时所需要的时间,两者之间成正相
关。
第四节 长期记忆的研究 一、长期记忆的编码
甲、意码为主的心理表征:学习语文数据时,即使语文符号本身的意义
32
不明显,学习者也会赋予它一种意义,以便加强记忆。 乙、双代码假说:
i. 长期记忆的编码工作上以「意码」为主。 ii.
双代码假说:主张语文讯息的处理,以意码为主,「非语文讯息」的处理,以「形码」为主,而在心理表征上,则是互为表
里的连接运作。
丙、编码特定原则 i. ii.
情境关连记忆:
编码特定原则:在学习时对「整个情境特征」一起编码贮存的
心理现象。
二、长期记忆的贮存
甲、程序性记忆:指吾人对具有先后顺序之活动的一类记忆。
i. ii. iii. i. ii.
包括认知与动作技能两部分,经由「观察学习」与「实地操作练习」而学得的行动性记忆。
按一定程序学习来的,在学习后记忆检索的初期,必须受意识的支配,清楚地意识到按程序进行活动。 程序性知识:是学校技能教学的主要目的。
经历性记忆:系指有关个人生活经验上的记忆。
语意性记忆:系指个体对周围世界中一切事物的认识,特别是对代表事物之「抽象符号」意义之了解。
三、长期记忆的检索
甲、检索指引:指为检索指引。
乙、舌尖现象:如遇见熟悉的朋友,话到口边,居然忘了对方的名字。 丙、对舌尖现象的解释:个体在学习中对刺激给予编码处理时,他同时
将之编成形码、声码、意码,并将三种代码置于长期记忆中的不同
部位,分别加以贮存。
第五节 遗忘的原因 一、记忆痕迹的衰退
甲、记忆痕迹:由完形心理学派提出。 乙、解释:符合「用进废退」的理论。
丙、认知心理学家也支持记意痕迹的理念,改采编码的历程来解释。 二、贮存资料的干扰
甲、顺摄抑制
乙、倒摄抑制 丙、遗忘干扰论 三、记忆检索的困难
甲、幼年经验失忆症
33
乙、陈述性记忆:指吾人对事实性数据的记忆。
乙、情境关连记忆 丙、指引关连遗忘 四、动机与情绪的影响
甲、认知论的看法: 乙、精神分析论的看法: 第六节 增进记忆的方法 一、感官记忆重在集中注意
甲、减少分心刺激 乙、使目的单纯化 二、短期记忆有四项原则
甲、善用声码为先的原则
乙、扩大意元与记忆广度 丙、发挥运作记忆的特征 丁、复习后输入长期记忆 三、长期记忆采多种策略
甲、多重编码策略
i. 双码假说 乙、轨迹法
丙、关键词法 i. 心像联想的方式
丁、主观组织法:对多种不相类事物时,个人仍予以主观地组织以便于记忆的心理倾向。 戊、情境助忆法
第八章 语言、思考与问题索解 第一节 语言的心理学研究
一、心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i.
语言学:
1. 语言学:原是一门理论的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人类语言
的「起源、演变及其结构」等属于语言本身的理论性探讨。 甲、社会语言学:主要是研究语言行为与社会因素的关系。 乙、心理语言学:
i. ii.
主要是以心理科学的观点与方法,研究人类如何使用语言,如何藉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探讨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两方面的问题。
2. 语音学:由音位的结合而形成各种语音,专门研究语音的知识。 甲、音位:构成语音最基本单位。 3. 语意学:专门研究词位的知识。
甲、词位:构成语意最基本单位。
34
乙、语法词位:与单字联结之后即改变其原意。
ii.
4. 语法学:专门研究句子法则的知识。 语言的双向处理特征
1. 由下而上处理法:由基层的语音到整体语句的分析式讯息处理方式。
2. 由上而下处理法:由整体的语句开始,而后组合语音以表达讯
息的处理方式。
iii. 语言的主动处理特征 二、人类语言的发展与学习
i.
人类语言的发展
1. 语言理解:最基本的方式是听力辨别,个体对听到的不同语言
声音,如能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即表示他已理解到该种声音所表达的全部或部分意义。
2.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沟通,语言能引起反应,即代表语言已发
挥了沟通功能。
ii.
人类语言的学习
1. 经验论:谓人类的语言系得自后天环境中学得的经验。
甲、解释语言经验的获得,又分两种理论:
i. ii.
操作学习论:认为语言乃是习惯形成的历程,是在成人语言环境中,被动塑造而成的。
社会学习论:婴儿的语言行为是以父母或其它亲人为
枪模,向他们模仿学习而来。
2. 天赋论:谓人类生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
甲、人类语言分为两个层次:
i. 语言能力:是天赋的,由获取语言器官得到语言能力。 ii.
语言表现:靠前者为基础在环境中学习。
三、动物能否学习人类的语言
i. 人类语言不同于动物之处有三:
1. 人类发音器官复杂。
2. 人类语言中虽音位有限,而词位极多。
3. 人类语言中的句子,不但结构复杂,而且有无穷变化。
第二节 概念与思考 一、概念与概念的形成
甲、概念的定义:
i. ii.
广义:指个体对具同类属性事物获得的概括性的单一经验。 狭义:以单一概括性的名称或符号,用以代表具有共同属性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时,此名称或符号所代表者。
乙、属性:指可以辨识的特征。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现代心理学(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