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反常大于PH3,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常温下为液态,在H2O、NH3、PH3中沸点最高,D项正确。 5—10【答案】C
【解析】因为最外层电子数W:X=4:3,故W最外层电子数为4,X的为3,又因为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可以推出W为C,X为Al,Z为Cl,Y可能为Si、P、S,所以C选项SiCl4为正四面体,正确。A若Y为S则电负性应该为Z>W>Y;C同周期半径大小为X>Y>Z,而W处于上一周期,不能比较;D中W与Y形成的为CS2的σ:π=1:1。 6—10【答案】D 【解析】Th有质量数为230、232的两种同位素,因此无法确定Th的质量数,A项错误;不知230Th与232Th的丰度,无法确定Th的相对原子质量,B项错误;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而232Th转化为233U原子种类发生变化,C项错误; 230Th与232Th互为同位素,二者化学性质相同,D项正确。 7—10【答案】A
【解析】碘与干冰的升华,均为固体分子转化为气体分子,克服的作用力均为分子间作用力,A项正确;硅是原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是共价键、C60是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B项错误; HCl和NaCl溶解克服的作用力分别为共价键、离子键,C项错误;溴与汞的气化克服的作用力分别为分子间作用力、金属键,D项错误。 8—10【答案】C
【解析】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氧气或氮气,故X为N或O,由Y的最外层电子排布ns2np2可知Y为C或Si、Z2+核外电子数为10,则Z为Mg,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1或3s23p5元素均可满足元素W
—
的结构特点,因此W为Al或Cl。若X为O,H2O为中性,A项错误;若W为Cl,则离子半径:Mg2+
—
<Cl,B项错误;Mg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或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或氮化镁,C项正确;若Y为C,其最高价氧化物CO2的熔、沸点都很低,D项错误。 9—10【答案】A
【解析】因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生成离子化合物,这指的是铵盐,所以W是N元素,则X、Y、Z依次是O、S、Cl。则其氢化物中H2S最不稳定,A正确;只有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
——
才一定比Y的含氧酸酸性强,B错;阴离子还原性S2->O2,C错;Cl2与水的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也表现了还原性,D错。 10—10【答案】BD
【解析】由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可知R为F,由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可以确定X为S、T为Cl、Z为Ar、Q为Br。由于Z(Ar)为稀有气体,不能比较其非金属性,A错误;R的(原子序数)电子数为9,Q的(原子序数)电子数为35,35—9=26,B正确;F、Cl、Br三种元素位于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减弱,C错误、D正确。 11—10【答案】A
【解析】由“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可推出X为C,因此Y为O,Z为Si,W为S,Q为Cl。A选项:Na和S可形成类似于Na2O 2 的Na2S2。Z与Y组成的物质是SiO2,SiO2是原子晶体,熔融时不能导电。C选项:S得电子能力比Cl弱。D选项:C、O元素都能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 12—10【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元素周期律。A选项IA族的H元素可以与VIIA族的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Na元素可以与VIIA族的形成离子化合物,正确;B选项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F无正价,错误。C选项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小,错误。D选项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失电子能力越弱,如Na 、Mg、 Al,错误。 13—10【答案】C
——
【解析】根据选项可知W、X、Y、Z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W2 、X+ 、Y3+ 、Z2,又知W、X、
—
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可推出W为O,X为Na,Y为Al,Z为S, Al3+和S2
—
均能发生水解,水解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O2不能在水溶液存在,而Na+不水解。 14—10【答案】C 15—10【答案】C
36
2016届高三选择题专项突破
第11集 化学平衡
1—11、反应X(g)+Y(g)
2Z(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37
2—11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 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压强/MPa 体积分数/% 温度/℃ 810 915 1000 54.0 c e a 75.0 f 1.0 2.0 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
3.0 b d 83.0 ① b<f ② 915℃、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 ③ 该反应的△S>0 ④ K(1000℃)>K(810℃) 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3—11.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 各0.16 mol充入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 生反应X(g)+ Y(g)
t / min n(Y)/mol 2 0.12 4 0.11 7 0.10 9 0.10 2Z(g) △H < 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
A. 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5 mol/(L·min)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4—11.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H>0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
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A.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
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
C.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B和1mol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5—11.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 + CO(g)+SO2(g) △H>0
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x 温度 CO的物质的量 SO2的浓度 y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 平衡常数K MgO(s) + CO2(g)
38
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 CO的转化率 6—1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7—11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
催化剂 2CO2(g)+S(l) △H<0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8—11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
催化剂 CO2(g)+H2(g) △H < 0
反应到达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 C.增大CO的浓度 9—11已知2SO2(g)+ O2(g)
B.降低温度 D.更换催化剂
-
2SO3(g) △H=-197 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
入气体:(甲)2 mol SO2 和1 mol O2;(乙) 1 mol SO2 和0.5 mol O2;(丙) 2 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10—11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x(g)+3y(g)
2c(g);△H<0 2z(g);△H>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39
11—11电镀废液中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72(aq)+2Pb2(aq)+H2O(l)
-
-
+
2
PbCrO4(s)+2H(aq) ΔH<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12—11 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10 的是
水蒸气含量 时间 温度(T)的影响
题10图
T1 T2 水蒸气含量 P1 P2 时间 温度(P)的影响
A.CO2(g)+2NH3(g)B.CO2(g)+H2(g)C.CH3CH2OH (g)
CO(NH2)2(s)+H2O(g); △H<0 CO(g)+H2O(g); △H>0 CH2=CH2(g)+H2O(g); △H>0
2 C6H5CH=CH2(g)+2H2O(g); △H<0
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2C6H5CH2CH3(g)+O2(g)13—11对于可逆反应H2(g)+I2(g)(双选)
A. 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 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 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14—11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1N2和8mo1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5%
B.10%
C.15%
D.20%
15—11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g) △H=?92.4kJ·mol1)
-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NH3的浓度(mol·L反应的能量变化 ?1甲 乙 丙 1mol N2、3mol H2 2mol NH3 4mol NH3 ) c1 放出akJ c2 吸收bkJ c3 吸收ckJ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最新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历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 - 共1(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