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m3或土质变化时,进行颗粒分析、液塑限和重型标准击实试验。
5.3.3严格按验收标准的要求对基底进行仔细清理,达到要求后对基底进行压实后方可填筑。
5.3.4填土路堤分几个作业段施工,相邻路段同时施工时,其交接处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不同时填筑时,先填段按1:2坡度分层留台阶。
5.3.5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分层平行摊铺,分层碾压。不同性质土填筑路堤时,不得混杂乱填,优良土填在上层,强度小的土填在下层。分层夯实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每种填料层总厚度不小于50cm;粗粒土粒径不大于15cm;用透水性不良及不透水的土做填料时,控制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预留路基后期沉降。
5.3.6按要求做好填筑准备阶段及填筑过程中的放排水工作,保证填筑的正常进行。
6.劳力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负责人 1人 技术主管 1人 专兼职安全员 2人 工班长 3~5人 指挥卸土人员 2人 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4~6人 机械工、普工 30~50人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正式职工担任,并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人员。
7.材料要求
7.1填料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路堑、隧道弃碴之A、B组填料以及C组填料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但必须满足颗粒粒度及级配要求。对不满足级配要求的C、D组填料进行改良,提高填料的性能指标。
7.2路基中块石类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15cm,其抗风化能力及风化程度符合现行《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试验及现行《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22)鉴别。
7.3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累计总厚不小于
21
50cm。
7.4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和改良细粒土每层填筑压实厚度按试验段总结的工艺参数进行施工,具体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按试验段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参数进行控制。
8.设备机具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装载机2~4台 推土机2~4台 洒水车1~2台 平地机1~2台 挖掘机1~2台 压路机2~4台 铲运机1~2台 自卸汽车20~30台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9.1.1施工前,应做好土石方的调配方案。路基施工前先对填料做试验路段,来确定压实设备类型、机械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工序、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填料的含水量等参数,作为施工依据。填筑前和填筑过程中以及在土质变化时对所用的填料按要求取样,按规定
9.1.2填筑前开始要仔细复查地基,若地基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联系解决。
9.1.3填筑前,填料经试验或鉴定合格,含水量符合设计要求。填料每5000~10000m3或土质变化时,进行颗粒分析、液塑限和重型标准击实试验。
9.1.4严格按照验收标准的要求对基底进行仔细清理,达到要求后对基底进行压实后方可填筑。
9.2质量检验
9.2.1路堤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检验数量:细粒土每填筑5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粗粒土、碎石土每填筑10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9.2.2非浸水路堤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标准应根据填料类别采用双指标控制。浸水路堤填筑压实质量的检验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规定。
22
检验数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改良细粒土)或孔隙率n(砂类土和碎石类土)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有反压护道地段每100m增加1个检测点;每100m每填高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9.2.3软土、松软土地基上路堤填筑速率、堆载预压的荷载与时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按设计要求检测。
检验方法:水平仪、经纬仪测量,尺量,实测预压土的密度并计算各抽样检验段的预压荷载。
9.2.4膨胀土地基上隔水层材料、设置位置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按设计要求或隔水层材料有关标准规定的数量检验隔水层材料。 检验方法:按设计或隔水层材料有关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检验材料质量,观察隔水层设置和方法。
9.2.5浸水路堤应按设计要求铺设反滤层,反滤层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材料,每3000m3为一批,当不足3000m3时也按一批计。
检验方法:现场抽样检验含泥量,筛分试验检验其颗粒级配,并在施工过程中观察有无草根、垃圾等杂质。
9.2.6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检验数量:每层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查6处(左、中、右各2处)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验,并检查该层和下承层土工试验报告的筛分结果,比较其粒径是否符合D15<4d85的要求。
9.2.7地基范围及两侧的地面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引排应符合设计要求。地下水的出露位置和处理前、后的出水情况应有记录。放排水及出口处理效果应良好。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记录。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23
10.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10.1.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10.1.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10.1.4施工过程中,应制定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机械车辆行走路线,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确保协调、安全施工。 10.2环保要求
10.2.1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弃置。 10.2.2按环保部门要求集中处理试验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及废水。
改良土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于新建铁路银川至西安线(银川至吴忠客专)YWZQ-2标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改良土填筑。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3.2在大面积填筑前,根据初选的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改良土填料,在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的地段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基床底层改良土采用厂拌法施工,基床以下路堤采用路拌法施工。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24
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
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填筑试验段→确定工艺→验收下承层→测量放样→集中拌和→运输→填土→摊铺整平→碾压→养生→检验验收
4.2工艺流程 修建便道 施工准备 场地清理 中线、高程复测 边桩测设 水泥(石灰)鉴定 合格测量放样 下层检测验收 水泥(消解石灰) 改良土土组成设计 拌和机安装 机械试运转与调试 土场选择 土工试验 配合比试验 配合比报批 土场集料准备 改良土拌和 碎土机粉碎土 试验段施工 Y N 报监理单位确认 沉降观测设施安置 填料检验 层厚、平整度 量测与控制 地基处理及验收 分层填筑 厂拌改良土生产 改良土运输 接逢处理 改良土摊铺、平整 碾压夯实 不合格养生 不连续施工 压实度检测 25 检查验收 连续施工 下一道工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路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汇编(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