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受管束的群体,师生之间总是充满了矛盾和隔阂。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二者之间的隔离打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活生生、有感情、有想法的人,而不是看做工作中必须面对的负担。不同风格的教师关爱学生采用的方式也不同,有的想慈母一般,有的向朋友一样,有的则板起脸做严师。但不管是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师能够做到的平等相待就是深入地理解学生,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3. 关爱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如果一名教师真心关爱学生,就必须点燃每一个学生的信心之火,帮助他们焕发出最大的力量。在现实中,许多学生不是不是不上进,而是缺乏信心,并因次缺少了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看出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参加学校各项有益的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平时会批评一些学生的小毛病,但在大的是非问题上对学生保持高度的信任。只有信任学生,学生才会与教师心心相系;如果总是贬低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问题学生的人格,班里出事就拿看着不顺眼的学生做靶子,只会把师生的关系推向深渊,甚至导致一些学生价值观变形,走上歧途。
4.关爱学生不搞“特殊对待”
这里说的“特殊对待”有多种意义,如教师对学习尖子的偏爱、对问题学生的劝导、对困难学生的额外帮助。我们说的“特殊”其实是相对于整个学生群体而言,教师对班级里某些学生可以关心,但不能关心得太过刻意,或是太过明显,否则会在学生内部出现矛盾。偏爱学习好
21
的学生会导致老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受损,助长学习好的学生的傲气,打击学习在中下游的学生的信心。而对于另外一些特殊学生来说,长期受到教师给予的“特殊对待”,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反而容易形成抵触情绪,既不向老师吐露心声,而且还把老师的关心当成是同自己过不去,从心底拒绝老师的帮助。因此教师如果希望自己的爱心到达每一位学生心中,在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要让学生出现分化。
5.教师要关爱学生,但不止于校内,不局限于上学时间,和家长保
持着密切联系
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成就他们美好的未来。家长对子女的影响
是显而易见的,家庭关系,家长行为,家长对子女学习态度及家长对学校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自己的态度,个别家长还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部分家长的功利心太强,把子女当作炫耀的工具,只关注分数,不关注教育,对孩子要么百般宠爱,要么恨铁不成钢,施高压,给脸色,甚至对成绩差的子女不予理睬。学生承受着来自家长的巨大压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们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纠正家长的教育态度,让家长对子女有信心,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
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与家长不同,一般不是生活琐事的关心,大多集中在教育和思想层面。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并对他们充满关心和爱护。一个班有多少学生,就牵扯到多少个家庭的幸福。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很多人很多年的努力,而有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却会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一切,会幸福无数个家庭。我们要用真心去关爱
22
每个学生。同时向他们推荐好的教育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的日记》
日记一般都是一个人的私用物品,自己写,自己看。
最近我却有机会看到一本两个人的日记。一对父女,你写一页,我写一页,两个人写,两个人看,坚持了九年,读来感人至深。
日记的父亲在日记中倾注了对女儿的爱,他对女儿的教育引导采用了许多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女儿也用她的成长给父亲以令人欣慰的回报。但是最引起我注意的还是他们的实践,他们找到了一种在当前生活节奏日益紧凑的情况下持续保持两代人之间沟通的方法。
家庭教育的重要已经日益为许多家长重视。生了孩子,又期望孩子将来能过得好,就要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这是一项无可推诿的责任,也是无法取代的责任。无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教育。
但是,现在许多父母又实在太忙。当然不是说忙得一小时、半小时、十分钟的时间都没有,时间是挤出来的,挤一挤,再挤一挤,总会找到一些时间。问题是父母挤出来的这点时间和孩子可能接受教育的实践难以产生交集。父亲回家,孩子已经睡觉;孩子上学,父亲可能还没有起床。这就是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这位家长留小纸条,把要说的话留在小纸条上。纸条积累多了,女儿觉得保存起来不方便,于是建议爸爸改用日记本交流。
有了这个方法,两个人又天天坚持,日积月累,好处就越来越明显
23
了。
首先是及时性。及时鼓励,好的苗头容易成长;及时提醒,问题不容易积累。
其次是持续性。同时反复的良好刺激更容易巩固。
再次是文字的交流,利于冷静思考,也利于留有余地,更容易被接受。
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是双向的。女儿也知道了父亲的工作、生活情况、父亲的苦恼,父亲的经验教训。许多问题双方可以在日记中讨论、辩论。这种民主和平等更有利于家庭和谐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女儿责任感的形成。
不可能要求父亲或者女儿在日记中写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要求家长的每一个教育方法都达到最佳。但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重要的是要有绵绵不断的爱,有持续向前的共同探索,这个家庭就一定能够持续不断的前进。现在在这个家庭中,父亲是大朋友,妈妈是中朋友,女儿是小朋友,互相的沟通没有困难,这样的家庭怎么会不快乐呢?
老师们:热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必然要求。老师是船,扬起理想与信念的帆,乘风破浪,送同学们抵达成功的彼岸;老师是火把,点燃每一个孩子的激情,为他们照亮人生前进的航向;老师是一把金钥匙,开启童心,唤醒童趣,帮孩子们找回童年的快乐;老师是妈妈,用母亲特有的细腻与慈爱,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铅笔。它可以用于写字,用作划线的尺子,削下木屑可以做手工贴画、铅沫可以润滑锁头,空心的笔杆可以
24
做吸管,口渴的时候可以吸吮山崖缝隙里的泉水,削尖铅笔还可以做锐器等等。一只普通的铅笔就有如此多的用处,更何况那些天真可爱的学生呢?尊重学生,关爱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用心去呵护他们,一个眼神、一声轻语,是心神的交汇,是灵犀的融通。让我们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成就他们美好的未来。
最后让我们以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先生的一首禅诗作结。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
初读,有一种空灵而玄虚的感觉,再读,含义深厚,颇值得玩味。“白鹭立雪”,首句展示了一幅图景,以下便是三种人的目光及不同的视点,分别扣住“鹭”,“雪”,“白”三个字,从而对人的审美境界进行排列,说得透彻,论得精辟。
对照林清玄先生的另一首解情的诗,更略有所悟。林清玄先生诗曰: 相爱的人, 象磁铁的正负极,
因相吸与渴望寻找对方的所在。
相契的人, 像山谷中的回声,
因投射与回应发现更深的内在。
相印的人, 像临水时的照影,
25
因对照与融入泯灭彼此的分别。
两首诗正好互为对应互相印证,叹为妙解:只看“鹭”的人,仅仅“相爱”而已,故为愚人;而见到“雪”,便是“相契”的人了,这种人聪明;惟有观“白”者,他能做到“相印”无间,智慧非他莫属,这就是爱的三层境界了。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我们的教育工作不正是这样吗?让我们共同努力。
2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书育人 关爱学生(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