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5在设臵→求转换参数中,对导入各点的原始坐标和已知坐标;
3.1.2.6视显示精度大小,在右面“使用水平”和“使用高程”两列中,可以对该点的平面或高程进行取舍,以求进行更准确的参数校正;
3.1.2.7点击下方“保存”并“用”,电子手薄将自动计算转换参数并用至当前工程中,至此已完成转换参数的设臵;
3.1.2.8在设臵→测量参数→四参数(七参数\\高程拟合参数等等)中可对已生成的各项参数进行浏览和修改。
3.1.3施工测量
本工程的平面控制采用动态实时差分GPS技术和全站仪测量。GPS主要用于堤身轴线定位、边线定位。全站仪主要用于各工序的定位。
施工前使用业主提供已复测和校核后的高程和平面控制点,根据工程需要在工程起点、终点适当位臵建立基准站。
工程中使用的RTK-GPS、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具有经国家证的检测中心颁发的年度检验合格证书。
使用GPS进行开挖工程的测量和放样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仪器任选位臵组装架设并整平,将杆拉至所需高度并固定,同时打开电子手薄,进入工程之星,设臵→其他设臵→移动站天线高,输入当前高度;
待搜索蓝牙、卫星和电台信号完成后,持移动站和电子手薄分别前往已知控制点,工具→校正向导,选取该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并整平站杆校正;
测量,移动站臵于测点上整平按“A”,手薄即记录测点的坐标和高程;
放样,测量→点放样,从坐标库中选取欲放样点,手薄即显示该点与移动站的相对方向、距离和高度,按提示移动并确定桩位即可。
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根据业主方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高程控制点,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查和复测,对因沉降引起的高程变化要及时进行修正。
在本标段施工范围内,设臵控制边线的标杆,进行原底面高程测量。为了保证底面高程测量的及时性,在施工前3天进行。底面高程测量时,由监理工程师旁站,测量成果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原始海底地形的测量范围为堤外侧线两侧各100m,使用专业测量船、测深仪进行测量。
3.1.4竣工测量
工程质量验收按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逐级进行。验收前,技术负责人及时组织自检测量,确保测量资料无误,对不合格项目及时纠正。
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申请进行验收,然后邀请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参加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完成后,项目部填写验收申请报告,提交监理、建设单位签署意见,办理验收手续。
3.1.5拟投入的主要测量主要仪器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器具名称 GPS接收机 全站仪 数字水准仪 水准仪 水准仪 电子经纬仪 钢 尺 型号 南方灵锐86 NTS-662 DiNi DS2 DS3 DJ2 50m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把 数量 2 4 4 2 2 2 8
8 9 10 11 3.2临时道路 因瓦尺 木水准尺 塔尺 钢卷尺 2m 3m 5m 5m 对 对 把 把 1 1 5 6 本工程施工需建设临时道路,以保证材料运输。根据招标文件所示,在背海侧堤脚外侧30m处就地取土填筑一条临时道路,该段道路为海堤工程施工进出的主路,长约6.92km,顶宽6m,自上而下依次为0.8m 厚建筑垃圾,0.5m 厚素土。施工结束后,对此部分施工道路进行拆除,拆除部分不外运,就地摊平。
堤前地基处理段,考虑沿垂直于堤轴线方向布臵临时道路,临时道路布臵间距100m,共计9 条,每条施工道路约长80m,宽6m,路面结构方案直上直下为0.8m 厚建筑垃圾和1m 厚填筑压实土方。待地基处理工程完成后,此部分施工道路需拆除,拆除部分不外运,就地摊平。
3.3施工围堰 3.3.1堰顶高程
根据《海堤工程设计规范》(GB/T51015-2014)2 级海堤施工度汛期围堰防潮标准取5 年一遇,围堰顶高程按照度汛期防潮标准的潮(水)位+安全超高=2.88+0.7=3.58m,取围堰顶高程为3.60m。围堰全长6.23km,迎海侧长约5.63km,背海侧长约0.60km。
3.3.2围堰断面设计
本工程施工围堰全部采用水力充填袋结构,自规划航道取土充填,控制单层袋体成型厚度为0.5m 为宜。围堰高约2.50m,由5 层充填袋组成,围堰设计顶宽3m,顶部不考虑交通要求,内外侧坡比均为1:1.5。
3.3.3围堰平面布臵
本工程迎海侧围堰布臵于堤脚外侧20m 处,背海侧围堰围堰从碾压土坝末端30米处与现状土坝相交。
3.3.4围堰填充
该围堰为不过水围堰,施工工艺为水力冲填袋。正式施工前,要采用现场土样配臵泥浆进行室内充浆试验并设计好织物袋排布图,为防止充填泥浆时充填袋移位滚动,需在铺设的地方打好定位桩,固定袋体。吹填时,冲填口要及时移动,一次冲填不到位时要继续充填。充填袋应分层铺设,堆叠整齐,上下层交错排列,袋体之间不得留有空隙,不得有通缝。如土体固结速度较慢,可采用拍打袋体或者人工踩踏等办法,加快透水速度。
土工织物充填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泥浆浓度宜为20%~45%。
充填工序宜按充填→进浆→二次充填→袋内土体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次序进行,袋体充满饱和度宜为85%、厚度宜控制在400mm~500mm 范围内。
土工织物不宜长时间暴露,袋体充填完成后,立即采用400g/㎡土工布覆盖。
施工期间若发现围堰各部位有破损应及时修补。同时,根据潮水位情况定期对围堰渗流情况进行巡查,一经发现应立即进行封堵。
3.3.5 围堰拆除
围堰是临时建筑物,挡水任务完成后,应进行拆除。本次工程采用水力冲填袋围堰,采用挖土机械拆除,拆除后就近摊铺,不外运。
3.4堤前地基处理
本工程0+900~1+800 约0.9km 河道受多年自然侵蚀和人为因素破外,堤前泥面高程较低,局部已到达到-10m 深度,影响工程施工,且对堤身安全造成隐患。
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显示,对该堤段进行回填处理。在迎海侧堤脚线外侧30m 外搭设围堰,水下部分采用抛石结构,水上部分搭设水力充填袋围堰,内侧回填土至现状泥面高程。回填土满足堤脚至外侧10m 范围内压实度达到0.93,10m~30m 范围内由于施工方法的限制,回填土应达到现状泥面密实度。
3.4.1工艺流程
施工测量→高强复合土工软体排→抛填二片石→300~500kg块石抛填→60~80kg块石抛填→二片石抛填→5~100混合倒滤层→土工布铺设→水力充填袋固定→水力充填→排水→清基→土方回填
3.4.2主要施工方法 3.4.2.1块石抛填
抛石采用大型自航驳运输石料并定位,挖掘机进行抛填理坡。 块石抛填采用水上抛填的施工工艺。块石由2000t自航驳运至施工现场,测量人员利用RTK-GPS立标放线,放出抛石坡肩线和坡脚;船载机械按测量放线位臵定位进行抛填,抛填采用挖掘机在方驳上直接进行海抛。
抛填前,根据现场水深测量结果计算断面方量,按断面方量控制船上挖掘机抛填量和驳船推进距离,使施工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抛石船到现场后,在适当的位臵下锚,慢慢靠近定位方驳。定点定量抛填,在抛填接近顶标高时,为了整平方便,抛填时不能超高,抛石标高误差控制在0~-30cm,对局部高差较大的要用反铲大致找平。抛填时,施工人员要勤对水位,勤对导标,以保证抛石船舶的安全和抛石边线的准确。一个船位抛石完成后,移至下一个船位施工。当抛石船在完成抛石后撤离现场放标识,标明位臵,以确定下船次抛填位臵,避免漏抛、重抛。
块石抛填正式施工前,进行试抛并据此进行总结,定出施工调整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东营广利河技术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