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表达培养方案
8-14
岁是少儿语言表达习惯、阅读习惯、写作能力以及
交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让孩子逐步参与各种形式的当众讲话(课堂发言、学习讨论、竞聘讲话、演讲辩论、活动主持等),根据孩子的特点分层次将经典诵读与口才训练相结合,分低中高三个层次对小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培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培养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和演讲相结合的形式,循序渐进提高学生传统经典素养以及大胆开口说话的能力。
2.让学生明白口才对于人生、事业的重要意义,养成喜欢说话,适时适当表现自己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初步使学生掌握肢体语言、语音语速、讲话条理性等基本技巧。
4.使学生在讲标准、流利普通话的基础上,提高得体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培养内容:
1.经典诵读:精选《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
《幼学琼林》等部分内容 (一、二年级);《诗经》唐诗宋词必背部分(三、四年级);《道德经》《论语》精选部分(五、六年级)
2.口头表达:背诵《弟子规》等结合“今天我想说的话??”
(一、二年级);讲述成语故事、寓言、民间和神话故事、传统节日故事、中国各地民俗(三、四年级);(五、六年级)
培养方式:
1.体验式教学方式:放松训练+方法讲授+现场训练+点评辅导+游戏互动+个性特训。
2.多种活动形式:发音练习、普通话练习、口部操、绕口令、儿歌、故事表演、舞台表演、贯口练习、诗歌朗诵、活动主持、趣味演讲、少儿播音、现场脱口秀、小辩论赛、小导游、竞选演说、模仿剧、口头作文、看图延伸故事、沟通练习、心理素质强化训练等。
3. 教学时间建议一般是安排在下午课前15分钟或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训练时间。要确保每位学生每周至少有2-3分钟的当众表达机会。
效果评估:
1. 篇目范围按合格、优秀和不合格分三个层次,评估者根据不同年级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抽查。
2. 对合格和优秀班级的教师奖励,对不达标者班级延迟所学内容的晋级并再次限时督促帮助相关教师完成任务。 活动用书:自编或待定
读书活动的培养方案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极富哲理与文学精华,是古圣先贤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财富。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从本学期开始,系统地组织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进校园活动。为保证该活动的有序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培养目标:
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怀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培养内容:
各校要设计读书目录:
一二年级:熟读背诵诗词15—30首,推荐书目以短小的儿童诗、注音童话等图文并茂的书籍为主。
三四年级:熟读背诵诗词40—60首,推荐书目以节奏感强,富有趣味而较之低年级又有一定深度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主,并注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诗词70—80首,推荐书目以科幻作品、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及长篇儿童小说和优美儿童散文等为主,并增加符合这一时期儿童口味的现代、当代经典文学作品,努力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 培养方式: 阅读方式(一)
1、设立“校园读书月”。每学年设一个“校园读书月”,本学期设月份“园读书月”,其主题为“书香伴我行”。 2、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月或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3、开展其他各类读书活动。根据每学期定的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讲故事)比赛,读书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4、充分发挥宣传效益平台。有效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和校园网的作用,开办好书介绍、读书,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阅读方式(二)
1、每日一读。每天定时安排10—2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的诵读、学习。
2、每周一课。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以班级为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赛罕区农村小学生“六个一”素质养成方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