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空之上的马鞍山,山的沟壑如龙蛇,逶迤而下。向下可俯瞰铁城书院、丛林、田园及农舍散落其间,烟村暮树、仪态万方,真是人间又一处桃花源啊!
大家请看,前面卧狮山,头南尾西,雄踞田园之中,好溪从他身边拐了一个大弯轻轻流过,象是怕惹怒了这头酣睡的雄狮!向南面可望见鼎湖峰,巍然屹立在好溪的怀抱中。西面一岗之隔即为芙蓉峡,由峰顶看去,只见怪石嶙峋,峰奇崖峭,山崖临水,如万朵芙蓉浮水而开,延绵数百米,芙蓉峡之大好风光尽收眼底。
胡公诞生地:(简称胡诞地)朋友们,距离马鞍山脚1公里处有一小山丘,高约为20米,山体北麓有胡公殿遗址,现在只留下一个祭台。向西走500米,本来有一池塘,名为岩湖塘,占地约100多平方米,现已为采石场所填埋。据永康方岩胡公祠碑石记载,这里就是胡公诞生地。现仍有不少人们在此进行祭祀活动。
胡公,宋代人,姓胡名则,字子正。据岩坑村胡氏宗谱记载,胡公曾祖父原为杭州钱塘人,官至吴越县令,后迁到岩坑。胡则14岁从师读书,22岁就读永康方岩观音阁,26岁中进士,后在岩坑建了进士牌坊,现只剩进士坊石碑两块,由于他为官清正,护国爱民,百姓都很敬重他,称他为“胡公大帝”,毛泽东也称赞胡公“为官一任,富民一方”。
三奇岩、藏峰谷:由蹬步道下山200米左右,可见三块岩石崪屼相倚,呈弧状横卧,中部岩底天然形成一穿洞,穿洞高仅2米,下有石阶游步道穿过。游步道石阶为人工开凿而成,陡而险,游人必须扶栏而下。
三奇岩是由二块柱状岩体环状排列而组成的的奇特石。从好溪对岸漂流起点西望半山腰中的该组岩石,奇诡之状,用笔难描,故称三奇岩,又名石鸡岩。三奇岩实则由两块岩体组成,因从东边望之,前一岩石将后一岩石分隔成两部分,故有三岩之称。二岩中,北侧一岩体量较大,围径约80米,高约6米,南侧岩柱基部仅以小面积与山体相连,恰似天外来石。两块岩石围成一桶状空间,从底朝天仰望,天似半井。从两岩西侧石隙间可仰望小芙蓉,丛峰相拥,形似莲花花瓣。
藏峰谷:我们在三奇岩这里往南看,石门里面隐藏着许多重叠的山峰,非常壮观,这叫藏峰谷,也是意寓缙云仙都确是卧虎藏龙之地也。
铁城崖壁:朋友们,从三奇岩沿石阶游道下行200米可达铁城崖壁即将军岩。铁城崖壁为一临溪巨大陡立崖壁,岩面朝向东南。岩壁长约250米,高97米,整块岩壁基色为青灰,岩面经多股细流常年侵蚀,水流经处呈深黑色痕迹,纵向排列,前临好溪,该崖壁是
26
攀岩的理想基地,《中国电视吉尼斯》绳梯攀岩速度赛曾在此举行。
岩体中部灌木林中,有一小块独立岩石,样子好象狗,蹲坐于石上,回首东望好溪。岩壁南端山麓为游人渡口,与渡口相距2米处岩壁基部有两块崩塌岩石,顶部与岩壁相依,其下形成一穿洞,高约4米,长约12米,宽仅3米左右,称两头洞。洞内清风习习,非常凉爽,并设有石凳供游人休憩。
14、卓锡峰:从孔雀岩沿好溪朝南走100米,有一块位于好溪溪畔的柱状象形山石,形如禅杖,称卓锡峰,又叫镇龙杖。传说唐代以前,缙云好溪喜怒无常,时而滴水全无,树木枯死,庄稼颗粒无收;时而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作物淹没,房屋倒塌,百姓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群众称为“恶溪”。一年,有一道长,来仙都碰上洪水,他趟水绕山,沿途查看,发现好溪源头大盘山上,有青、红两条妖龙,经常嬉戏,造成旱涝灾害。道人为救仙都百姓,决意要降伏两条妖龙,设法将两条龙带到仙都,关在铁城里,还将拐杖插在铁城峡口,飘然而去。从此仙都就年年风调雨顺了,久而久之,拐杖化为石头,形成现在的卓锡峰。
峰岩独立高耸,高近百米,基部围径约200米。岩体在60米以下部位膨大,之上渐渐缩小,顶端西侧突尖,岩体上下部分石色相异,上部基色浅黄,下部为青灰。岩石表面石隙间长有青苔、小灌木,为峰岩增添了一份灵性。从其南边桑田中远望该峰岩,鹤立如仙女,近看又称阿诗玛峰:脸部朝东,发髻微耸,若有所思。
卓锡峰所在山体岩性为凝灰岩,它的形成与仙都其他奇峰异石类似。现在溪畔平地中及好溪溪水面上可见大小崩塌的岩石,其中一石状如平台,称钓鱼矶,是垂钓的佳地。
碌碡岙:碌碡岙的周围悬崖陡立,岩顶部有许多奇石,山岙两侧怪石嶙峋,是一处石质天然公园。如飞禽走兽,如琼花仙草,如天女翩跹,有母子狮岩,有仙人度神龟,有百兽朝祖,故称百兽岩。清王诰有诗云:“岭上游人岩上多,屯云积雪状嵯峨。已安遐裔徕天马,偶托殊形制骆驼。薄雾午迷容黯淡,疏林夕揖影婆娑。先生归去松风动,仿佛还闻踏踏歌。
莲花峰:莲花峰是芙蓉峡西南外围碌碡岙中一奇特、雄伟的岩体。因岩体形似莲花而得名。莲花峰也是碌碡岙中最高的山峰,高约80米,峰顶突出于较平缓的山顶,相对高度约为5米,底部依托于山体,上部围径约30米,从地质角度考察,莲花峰属火山钟,岩性为火山凝灰岩,其中含有易风化的成分,在长期的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下,渐渐被剥蚀成诸多笋状岩石,呈簇状排列,极似朵朵盛开的莲花,故得名莲花峰。在莲花峰西边约100米处又有莲心峰,与莲花峰同属火山钟,两者遥遥相对、相映成趣。
莲花峰附近,更是奇石林立,如芝如花,古书记载有仙芝岩、金槊岩、莲花峰等,更奇的是一块孔雀岩,与山背面的孔雀岩非常类似,虽然位置相反,但它们的头却相对。
27
石壁潭:朋友们,我们从上章村渡口沿好溪岸边逆流上行,可以看到有一山自东向西延伸数百米,状如游龙。临溪一面,陡削如壁,阻水西流。渊深莫测,潭水清泓,名叫石壁潭。山崖上有洞,无人可及;崖下有块岩石,好象一条游龙浮水之境。隔岸响声传至石壁,空谷回音,如扣洪钟,铿锵悦耳,有“人若笑时山也笑,人若吟咏山也歌”的情趣。大家不妨试一试!
截脉岭:在石壁潭后面悬崖高百丈,是远处马鞍山主峰逶迤而来,至石壁潭边,山崖如刀切截然中断,两边石壁垂直,宽不足一丈,长百米,高几十米,俗称截脉岭。相传东海八仙一次从王母蟠桃会回来,见此处紫芝丛生,一起按下云头,入山采摘。唯铁拐李不爱花草,独自一人向马鞍山走去。见石壁潭后山紫气氤氲,大有帝王之象。来到山下村口,向一大户人家讨茶喝。主人见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拐子,很看不起他,只舀一碗水给他。铁拐李见这户人家德行不足,不配享有帝王之福,于是挥杖截断龙脉,从此,这上章村的王气黯然消失了。
仙都影视星空:著名艺术家赵丹曾说:“仙都是一个美丽的天然摄影棚。”早于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就在仙都拍摄了《凤凰之歌》。随后近百部影视剧在仙都拍摄。为此,缙云县旅游部门在铁城建设了仙都影视星空景点。这入口处大石上题刻的“仙都影视星空”6个大字是我国著名导演谢晋手迹,里面的大小块石上均刻有在仙都拍摄过的主要影视剧的片名、导演、主要演员、制片人等。请大家仔细地观赏一下。
民风民俗
缙云民风淳朴,习俗简朴厚实,重礼节,好往来,重农崇儒,重教崇文,节俭自奉,慷
慨待人。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民俗节庆
缙云的民间节庆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立夏、祭祀黄帝典礼、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春节:春节是我国的农历新年,是全国城乡最大规模和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人们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办年货、大扫除、挂彩灯、贴春联,农村还要燃放烟花爆竹。在外地工作的家庭成员,一般需在大年三十之前赶回家过年。
缙云各地过年从农历12月25日开始到30日止。吃年饭除自家人外,还要请邻居及至亲好友,人越多越好。表示邻里和睦,预示人丁兴旺。大年三十这天还必须准备好第二天要吃穿用的所有东西。而初一则穿新衣、吃余饭,其他什么也不做。预示来年有吃有穿、有钱有闲。春节期间还要探亲访友。现在也有不少人去全国各地或外国旅游观光,这是一种新兴
28
的过节方式与社会新时尚。
元宵节:缙云人把正月十五称作正月半,从上古以来人们早就形成闹月半或闹元宵的传统。初一刚过,大家就兴高采烈,忙着操办元宵节闹花灯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板龙,一般以 1 丈 2 尺长、 18 公分宽、 8 公分厚的龙板为一节,而且要上等的松木做成;龙壳要上等的毛竹,劈成很细很薄的条子,用贮麻扎好,糊上透明的纸,最后请有相当水平的美术艺人上彩,一条以假乱真的龙就创作成功了。正月十二正式开迎,迎前要祭拜,并由德高望重的老者画龙点睛后,才可上灯起龙。一条板龙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长的有 300多节,短的也有100多节,每节2人扛,龙头要 16 人抬着,摇头摆尾,前面四面大锣,乐队开路,龙珠滚动,排灯两立,时而是一条长龙,时而是一条盘龙,灯光闪烁鞭炮齐鸣,好一场热闹景象。天天从下午 3 点出发,晚上12点后返回,到正月十六晚上结束,要将龙撕碎,将龙板归房以待明年重用。板龙出迎了,抬阁、走马灯、秧歌队、八仙队、狮子队也出发了,大街小巷出迎、观看的人拥挤在路的两边,锣鼓声、鞭炮声、喝彩声、响彻云天。
清明节:主要是祭祀活动。大的有仙都民祭黄帝活动,由县政协主持,民间企业负责人或个人出资为主祭。礼仪与公祭黄帝一致。小的是民间的族祭与家祭,一般出门在外的人员都要回家参加祭祖,表示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祭祖时,清明馃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缙云的一种特色食品,农村家家都会自制,县城市场可以购买。
4、立夏:立夏要吃立夏饭、立夏汤,也有的吃橡涂(一种用鸡蛋与面粉糊的薄饼)。立夏饭以米掺蚕豆、笋、芥菜等做成,外加煎鸡蛋。立夏汤为红枣、桂圆、荔枝、豆、花生加红糖煮成,一般作点心或晚上吃。立夏开始,农事渐渐繁忙,民间传说吃笋可以接脚骨,煎鸡蛋好象箬帽,说是可以遮日蔽雨。立夏这一天忌讳坐门槛,以防苦夏,民间还有称体重的风俗。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这一天,缙云习俗是家家都将艾叶悬于堂中,用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在门楣上,有驱魔祛鬼的神效。人们要吃雄黄酒,在家中的角落处洒雄黄粉末,或者大人要用雄黄酒在孩子的脸上和身上涂抹,目的是驱逐病菌蠹虫等病害。给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面用丝布包好,清香四溢,再用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在缙云,端午节的粽子必须是已出嫁的女儿送的。这一天,也是孩子可以开始洗冷水澡的第一天。
6、七夕节:七月七,最大的活动是献山庙会(我们在后面导游词中会详细介绍),其次是叠罗汉。罗汉是缙云县历史流传下来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分迎罗汉、叠罗汉
29
和背罗汉三种。
迎罗汉是缙云乡村的一个传统节庆,主要是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寺庙开光时进行,全县乡村组成罗汉队,其中大号、长号、锣鼓队开路,毛公旗(长旗)紧随,罗汉队、三十六行、十八狐狸、铜钱鞭、秧歌队,从村里出发步行到固定的庙,沿途所到的村庄都要用茶水、便饭招待,用鞭炮、锣鼓接送,庙前塔2-——5个戏台,请业余和专业戏班演戏或叫品戏场,热闹非凡。这种节庆主要是乞求风调雨顺、年年有余和天下太平。
叠罗汉选择在比较大的道坛,身着古色服装,腰系大扎包,由身强力壮的人任罗汉柱(由基柱、中柱、顶柱)及左右、前后4人(叫插翼)和罗汉顶,共8-——12人组成,这种叫叠罗汉。
罗汉叠好后,鞭炮齐鸣,罗鼓喧天,唢呐、大号响起,要绕天井8-——10圈,并且选村中最宽敞的道路沿街迎,观众紧随,热闹非凡,主要是为了乞求好运气、好收成。
7、中秋节:是缙云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其形式与全国各地大致相似,上辈要求下辈尽量回家团聚。过节时,每户人家除了吃月饼外,还烹制一桌丰盛的宴席,全家人会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8、重阳节:最重要的是官方举行的祭祀黄帝典礼。仙都鼎湖峰是黄帝炼丹觞百神飞升之地,黄帝祠宇是我国南方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缅怀先祖的格局。每年在清明节和重阳节分别举行民祭和公祭黄帝典礼。祭祀活动采用“禘礼”(古代最高的礼祭)的规格,以传统与现代、礼与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间将开展各种竞技活动、民间文艺表演和仙都文化交流等活动(这一点我们在鼎湖峰景区的导游词中会详细讲解)。九月九日,又是老人节,全县开展一些老年人健身娱乐及尊敬老人活动。有时还举行大型的攀岩登山活动。在这一天,民间有吃麻糍、金团(糯米做的一种甜食)的传统。
二 文化娱乐
1、婺剧:是浙江著名的剧种之一,原称高腔、昆腔、徽班、乱弹、三合班等,因主要流行于金华(古称婺州)一带,解放后统一改用此名。婺剧兼收昆曲、徽戏等戏曲精华,是经过多方融合与发展而形成的新剧种。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没有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仙都导游词 正本(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