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仙都导游词 正本(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领先民从野蛮走向文明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讲,黄帝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通过祭祀黄帝主要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缙云祭祀黄帝,古代虽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但从仙都山的敕封、黄帝祠宇的变迁、仙水洞的摩崖题记、元代的《仙都志》等,我们仍然可以了解到缙云仙都祭祀黄帝历史悠久(《仙都山铭》就是祭黄帝文),现在我们每年在黄帝祠宇都要隆重举行民祭和公祭典礼,请看,这就是黄帝祠宇重建后祭祀典礼的照片。

2000年以李学勤先生为会长的中国先秦史学会在缙云召开了中国首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数十位著名的先秦史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研讨会首先确立了缙云仙都是我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的地位。其次,专家们一致认为研究黄帝文化,开展纪念黄帝活动的意义重大,特提出两点倡议:一是提高祭祀黄帝规格,由县祭提升为省祭;二是黄帝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建议进一步深化研究,继续发挥缙云作为我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的作用。

第七部分为中华英杰。详细阐述了在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在这些精神感召下所涌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及他们对后世所形成的巨大影响。

第八部分为祖国统一,民心所向。这里汇集了自夏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各时期的疆域图,再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疆域变革。从尊重历史,展望未来的角度,坚定了台湾回归祖国的信心。

轩辕古井:大家请看这里有一眼古井,叫做轩辕井,井径1米,井深16米,用鹅卵石砌成,上底与下底口径大小差不多,工艺精湛。该井常年积水,干旱不竭,1995年重建黄帝祠宇施工发现当时上覆盖扁平石板一块,内有瓷片、陶片、瓦片等残物出土,据考证,该井为黄帝祠宇前身缙云堂的生活饮用水水井,距今已有1760多年历史,它是黄帝祠宇悠久历史的佐证。

朋友们,我想参观了展览馆后,大家一定会对黄帝产生无比崇敬的心情,他不仅是我们的人文始祖,也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感到无比自豪!

缆车观光:朋友们, 登步虚山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徒步登山,一条是缆车观光。乘缆车观光是跳出山来观山,识“庐山真面目”,省时省力的最佳途径。

仙都索道站建成于2001年10月1日,全长308米,高166米,虽算不上长,也不太高,却很陡。

下面我们就乘上缆车一同欣赏沿途的风光。坐在缆车上赏山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我们在享受清凉山风的同时,不要错过两边的风景。我们可以远观群山苍翠,练溪蜿蜒;俯

16

瞰黄帝祠宇建筑群全貌;索道沿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天然象形石,就象能工巧匠用动物做模板雕出的石刻像栖息在山林中。有的象海狮顶球,有的象小猪蹲在岩石上晒太阳,有的象金鸡报晓,有的如巨蟒昂头??。同一块石头随着缆车的上行变换着不同的姿态。大家不妨根据石的形状和意境,发挥想象,用个人的理解,再帮它们取个名字吧。

山上的次生林以马尾松为主,长在岩石上,抗台风,生命力极强,也给我们许多生命的启迪。

缙云台: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步虚山脊的缙云台,又名昆台。缙云台海拔350米,占地200平方米,台地由小卵石垒砌而成。环顾四周山峦,心旷神怡。向下俯视,缙云的地貌特征——八山一水一分田,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大家向北看远处那座形似马鞍的山,当地称为马鞍山,有雾的天气从这里望去,它如飘浮在云上的仙山,我们也仿佛置身仙境。

步虚亭:请大家往前走,到步虚山巅,看这座步虚亭,四角单檐攒尖顶,高约5米,亭匾额“步虚亭”为沙孟海所题。该亭建于1979年,建亭时曾挖出石砚、石笔,据推测可能是古人祭天时供奉神仙之物。这里是游览仙山胜景的最佳之处,向西望鼎湖峰在下,古丽尖在上,中间笋川、前湖诸村,历历在目,自己似乎已置身于天宫仙府。看那鼎湖峰,状如方石玉柱,气势磅礴,正如谢灵运在《山居赋注》中所说:“方石万丈,下有长溪,亦是缙云之流云”;向东看,高天坪在前,马鞍山在上,宛在九重,更为壮观;向北观,山如龙蛇,烟村暮树,瑰丽非凡;还有磊磊铁城,隐约可辨。那九曲练溪,如丝如带,环绕而至,更是风情万种;向南,仙山罗列,天堂在前,山风松涛,徐徐而来,游人陶醉。那登山时的劳累,此刻全消,如果把酒临风,自然更是喜气洋洋,乐不思蜀。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两个八卦图,看哪位游客能够发现其中奥秘?对的,飞天广场是一个小的八卦图,而九曲练溪和田野、村庄、山峰组成的是一个大的八卦图,阳为鼎湖峰,阴是芙蓉峡,大自然的造化是否隐藏着某些我们至今不能破解的奥秘,有待我们探询。

大家请看,在鼎湖峰左前方的溪水中有一岩石状如小狮回头望峰,十分可爱有趣。在鼎湖峰的右侧岸边有一岩石酷似一只绵羊转身喝水,小羊的姿态十分优美,弓起的身躯,伸长的脖子,清晰的鼻眼,简直可以以假乱真。

我们来看这两条铁链上的锁,这是让仙山见证爱情、表达忠贞的情侣锁。 大家请随我来,这里是留影的最佳位置,主景鼎湖峰,背景九曲练溪及沿岸的田园风光尽收画框。由此向下望,还能看到掩隐在草木间的笔架山。向上望在步虚山和鼎湖峰之间有一条钢索,这是节假日高空飞渡表演用的,表演者艺高胆大,观赏者心惊胆战。这

17

条钢索的架设非常不容易,首先在步虚山和仙都山顶之间拉一根能通过鼎湖峰顶的纲丝索,预先采点、固定,然后表演者沿钢丝索滑至鼎湖峰顶,再引渡粗钢索定位而成。

大家请跟我沿石阶下行,沿途我们会看到许多优美的景观。下山的路虽不长,但很陡,虽有点惊险,但更具乐趣。请大家要慢一点,相互照顾,确保安全。

清风涧:这个岩间窄谷,叫做清风涧。谷最宽处仅5米,最窄处仅1.5米。两侧为墙状陡立崖壁夹峙,西侧陡壁高约60米,厚不足4米;东侧陡立岩壁高约40米,厚仅为2米。幽谷从近山顶一直延伸至山脚,全长约300米,现因山腰龙脉建一观景平台,可见幽谷长仅为50米,幽谷坡度约40°。每到盛夏,这里有清风徐徐从上而来,故名清风涧。

清风涧所在的步虚山形成于白垩纪晚期,山体岩性为凝灰岩,后经流水冲刷和寒暑风化(垂直节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离,形成岩墙,岩墙之间流水侵蚀成幽谷深涧。 大家请随我继续向下走,现在我们来到了奇石荟萃的观景点。

丹凤朝阳:我们眼前的这块象形石,形似一头朝东的凤凰,得名丹凤朝阳。独立岩体高约20米,底部围径约30米。顶部东侧有一小块突起岩体,酷似凤头,整块岩体呈片状,沿山坡向下延伸,岩顶线条圆润,恰似修长凤尾。从岩体侧面看,岩顶中部有相连的两块凸岩,恰似沙漠中前行的骆驼,故又名“骆驼峰”。

猴王迎宾:大家请看这块岩体,你们觉得象什么?人们叫它“猴王迎宾”。峰岩高20米,基部长约10米。岩石主体顶尖,形似一头戴僧帽的美猴王,帽顶有一小块柱状岩石形似微微显露的金箍棒,朝向凌虚洞一侧的延伸岩体,薄如刀刃,岩顶参差,恰似合掌行礼,构成了猴王迎宾意会景观。

猴王迎宾岩下,有一小片平地,名为“龙脉檀”,相传仙都龙脉显露于此,下面是百尺悬崖,上可仰望凌虚洞、步虚亭等。

鱼跃龙门(猪八戒背媳妇):我们看旁边这块岩石,它象一条大鲤鱼从下面的溪水中跳起,鱼尾高高弯翘,昂头腾越于半空,一幅跳跃龙门的雄姿,人们称其为“鱼跃龙门”。岩体薄而长,长约20米,厚不足5米,岩体高度约20米,东北至西南延伸。

鱼尾部“V”形开裂处,朝向鱼身的岩体又形似一喜形于色的猪头:须草为棕毛,岩面裂缝似弯月形的猪眼睛,猪鼻长而上翘,张着嘴巴,形态逼真。相临小块岩体形似一身材姣好的女子,伏于猪背之上,称猪八戒背媳妇。令观看者联想起《西游记》中猪八戒背媳妇的故事,猪八戒急着赶路,累的张大嘴直喘粗气,新娘伸着小手直喊“夫君,慢点!”一石两形,栩栩如生,令人叫绝。

有兴趣的游客可随我登上这块岩石,透过鱼嘴的凹处向北望,可见一石如南海观音面西

18

而立,眺望远方。

凌虚亭:只顾欣赏远处的奇石,我们也不要忽略了眼前的风景。我们身边这个亭子叫凌虚亭。亭高约5米,六角单檐攒尖顶,青瓦红柱,常常闪烁于云烟之中,是游人歇脚消汗,细望鼎湖峰的好场所。施子江有联云“踏月踏云凌空踏步如仙乐,观峰观水望洞观风似神闲”。亭侧清风涧西岩壁下立有一碑,上刻有许碏画像及其生平简介。许碏,唐代道士,相传曾住在凌虚洞辟谷养气十多年,凌虚洞中至今还留有“许碏自峨眉山寻偃月子到此”的题刻。

凌虚亭及其西侧的小块人工平台,以及猴王迎宾岩下的龙脉檀是步虚山西坡上最佳的观景台。这里西可近观鼎湖峰,以及猴王迎宾、鱼跃龙门、八戒背媳、丹凤朝阳等象形石;上可仰观步虚亭、凌虚洞、清风涧;西可俯瞰九曲练溪,似玉带穿行于群山沟壑间。

凌虚洞火山口:心脏健康、没有恐高症的朋友,请跟我上台阶栈道到世上罕见的火山喷发的剖面遗址凌虚洞看看,不过这条路确实非常险,请大家一定要抓住护栏,一步一步踏稳,确保安全。好,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凌虚洞,大家请抬头看上方蚁巢状的洞穴,这就是火山口。 洞口的这些熔岩球,大小不一,有的直径不超过一寸,有的足有二三尺;个个坚硬似铁,油黑发亮,其重异常。这大大小小石蛋之间,组成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洞壑。其中主洞口呈圆形,深不足5米,高约2米,洞内空间较大,内壁由大小石蛋构成,岩隙间小洞穴甚多,深浅莫测,人难进入。据地质专家考察后认为:步虚山巅原来是个小小的火山口,当喷发结束后,洞口立即被回填的岩浆牢牢封住。这时管道内炽热的岩浆,由于所含物质不同,其冷却的方式和速度也不同。它们在火山口高温高压骤然冷却时,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熔岩球、球泡和石泡。后来经过一亿多年的流水冲刷和自然风化,火山口通道内壁也逐渐破裂坍落,慢慢露出这古怪而神奇的洞壑来。由于地处高踞云空的峭壁之上,且无藤蔓可攀,是蝙蝠栖生的地方,故当地人称蝙蝠洞。人们游到此,可望而不可及,以为这就是登天入仙之处,故叫凌虚洞。凌虚洞位于步虚山的近山巅,海拔340米,唐代道士许碏曾居此洞辟谷养气十余年。后来天台山道士刘处静,也曾隐居此洞,故叫隐真洞。如今,这人迹罕至的古洞,已有栈道可上。欲知仙都有多奇,隐真洞中小天地;要识火山真面目,凌虚探胜君自迷。宋赵汴有诗云:“仙洞长年卧白云,灵丹成寿养天真。汉廷轻为东宫出,应笑商山四老人。”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很想进去看看,进去是可以的,每次只可进三人到火山口的中心,我们分组进入,可惜很胖的人是没有福气进洞了,因为洞口很窄。在洞中环视、触摸一下四壁熔岩冷却后的胶结物,可以想象当时的岩浆炽热、翻腾旋转的状况,仿佛感受到那石破天惊的震撼,也体验一下隐居者修炼的境界,特别是洞中的窗口观鼎湖峰又是另外一种

19

感觉。

片云亭:从凌虚洞返回凌虚亭,我们沿路北行,去探访片云亭。这座石亭,建于1985年,是一个直角亭,整个石亭古朴典雅,亭顶两条石雕长龙卧于亭的正脊之上,栩栩如生。亭名“片云”是根据白居易“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诗中的“片云”命名的。此处向下望,山环水绕云飘浮,田园山野郁葱葱,农舍点缀其间,一幅自然山水画呈现在眼前。亭的楹联 “观奇得上弯弯路,绘彩当来片片云。” 为缙云雅士施子江所题。

仙水洞:朋友们,我们一路游览来到山下,一定口渴了,仙人们已为我们备好了清凉甘冽的仙水。仙水洞,离溪面五十多米,古时候需架梯攀缘而上,现已修了游步道。仙水洞的洞口面溪,圆如镜子,故又称镜岩。洞口宽6米,高3米,深5米。洞顶中间岩罅间,有乳质的泉水,下滴成池,清澈见底。春夏不多,秋冬不少。水质清淳甘凉,久蓄不腐,相传轩辕黄帝就用此水来炼丹。人们经常喝它,能消百病,轻体态,润肤养颜、益寿延年,故名仙水。自古以来,附近山民都说是水仙娘娘显灵之故。梁代文学家、著名道士陶弘景写有《水仙赋》传世。据史籍记载,唐代道士周景复隐坐仙水洞80年,并在此仙化。

历代名人谢灵运、白居易、段成式、皮日休、陆龟蒙、赵汴、徐霞客、沈括、李之仪等都留下足迹或墨翰。现遗存在洞内外的唐宋摩崖石刻共38处,是我国文物瑰宝。人们游览到此,不但可以领略神秘洞府的仙山意境,而且还可以品尝到沁人心脾的玉液琼浆。宋人赵汴有诗云:“路入云端步步轻,洞中涓流一泓清。不逢真侣仙踪在,犹喜摩崖记姓名。”

一角亭:大家请随我沿右边阶梯走下,我们来到了一角亭。我们缙云的亭子很有特色,有许多是依山就势,利用山体而建的只有一角的亭子。它用一根柱子撑起一片天空,有凌空欲飞之感。这个亭子建于1999年,全部为木结构,红漆、灰瓦、石桌、石凳、石围栏,还有两块石碑。左边的石碑刻有唐皮日休的《寄题镜岩周尊师所居并序》,右边的石碑刻着南朝梁陶弘景的《水仙赋》。

休闲茶座:我们走下台阶可在当地人开的露天茶座休息一下。茶座背山面溪,在树荫掩蔽下,山风习习,十分凉爽。品仙水泡的有机茶,尝缙云土产炸红薯片,面前是九曲练溪秀美的风光和竹筏上快乐漂流的人们,这种恬淡与悠闲,令人乐不思返。

接下来,我们去朱潭山景点的仙堤寻觅仙人的足迹,欣赏鼎湖峰在水中的倒影。 从这里去仙堤,朋友们根据爱好,可选择沿练溪向北漂流,也可乘竹筏到溪对面,沿原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仙都导游词 正本(4)在线全文阅读。

仙都导游词 正本(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388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