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A
例25(2010年统考试题) 持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C
【错误防范】2005年、2006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都考查了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易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考生需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掌握四个派别的名称: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 第二,了解每个派别的主要观点。
第三,记住每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考点三: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如教育学的概念、教育规律的含义以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关系。
例26(2002年统考试题)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 现象和 现象。 【答案】社会认识
【解析】目前已没有填空题,但是这是一个考点,可以用其他形式进行考查。 例27(2004年统考试题)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为( )。 A.教育现象及规律 B.教育政策与法规 C.教育理论与实践 D.教育历史与现实 【答案】A
例28(2008年统考试题)
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称为( )。 A.教育规律 B.教育法规 C.教育原则 D.教育政策 【答案】A
【解析】教育规律是客观的,题中提到的“内在的”“必然的”是客观性的具体表现。 教育法规、教育原则、教育政策三者都是人制定的,有人的主观愿望在里面,它们具有主观性的特点,而它们又都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被制定出来的,因此,它们都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即它们是主观性和客观性有机结合的产物。
【错误防范】这道题还容易出成辨析题。如教育规律就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又如教育规律就是指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表述都不全面,教育规律不仅要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揭示教育与其他事物之
间的关系,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等。 例29(2007年统考试题)
教育科学现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生理学 【答案】A
【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具体的学科,它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教育学自身的分化,产生了很多新的学科;二是教育学在不断与其他学科结合,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所产生的这些新学科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而教育学是这个体系中的基础学科。这是一道经常考的选择题。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 一、常见考试知识点
考点一:教育的属性(包括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社会属性)。
考点二:教育的四种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考点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考点五: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
考点六: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
考点一:教育的属性(包括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社会属性)。 例1(2011年统考试题)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 C.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D.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答案】A
例2(2003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受制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请简述。
【参考答案】(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它并不会随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2)教育受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可能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起阻碍作用;教育也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例3(2008年统考试题)
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还将继续存在。这说明了(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
【答案】C
【解析】这个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可以有两种表现:超前或滞后。 【错误防范】“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项内容,即“教育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要求考生掌握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影响的两个方面: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 例4(常见练习题)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答案】B
考点二:教育的四种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例5(2001年统考试题)
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 A.需要起源论 B.意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答案】D
例6(2002年统考试题)
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 。 【答案】心理 劳动
【解析】这是一个考点,需要考生注意,虽然填空的题型已不存在,但是该考点可以以其他形式出现。
例7(2006年统考试题)
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的观点属于教育的(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意识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答案】B
【解析】这是心理起源说的观点,它强调的是教育是无意识模仿的活动。意识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如在原始社会,年长一代在生产中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生产经验,在生活中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生活经验,目的是使年轻一代更好地适应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这种生产教育和生活经验的传递就是教育。因此,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例8(2008年统考试题)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 A.继承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 【答案】B
【解析】请考生记住生物起源说的典型表述:“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这样就容易选择了。 【错误防范】以上例5至例8考查的内容都是教育的起源论。教材中所涉及的教育起源论有四种: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对于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内容,一般易考选择题。这部分内容需要考生掌握:(1)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2)他们的主要观点: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的现象,老猫教小猫捉老鼠就是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对于劳动起源论的内容,希望考生做简答题的准备。主要内容是:(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手、脑、语言);(3)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年长一代必须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4)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例9(2006年统考试题)
我国是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之一。据史料记载,夏朝的学校称作( )。 A.教馆、坐馆 B.家塾、私塾 C.庠、序
D.律学、书学 【答案】C
【错误防范】殷商和西周的学校名称是“学”“瞽宗”“辟雍”“泮宫”等;此外,学校产生在奴隶社会,也是一个易考的内容。 例10(2004年统考试题)
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特别重视( )。 A.军事体操教育 B.雄辩和演说训练 C.“骑士七技”训练 D.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答案】D
例11(2010年统考试题)
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 )。 A.文法、算术、天文 B.文法、修辞、辩证法 C.哲学、算术、音乐 D.辩证法、几何、音乐 【答案】B
例12(2004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在教育发展史上,资本主义教育针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哪些改革?
【参考答案】(1)在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开设了许多新的学科。 (2)在教学方法上,出现了实验、演示、实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
(4)在教育目的上,出现了双重目的,即一方面培养资产阶级代理人,另一方面培养熟练的劳动力,并第一次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
考点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例13(2004年统考试题)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他们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哪方面的本质和典型特征? ( )
A.认识和情感 B.情感和意志 C.生理和心理 D.气质和性格 【答案】C
例14(2002年统考试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答案】B
例15(2003年统考试题)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B
例16(2007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答案】错误。
此说法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四个: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们的作用分别为:遗传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基础;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答这类题的思路:首先,判断对与错。若发现是错误的,要指出来。接着要承认这一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后就要指出,除了这一因素影响人的发展外,其他因素(要具体点明)也在影响人的发展,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错误防范】遗传决定论。答题思路:过分夸大了遗传的作用;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基础。人的发展除了受遗传影响外,还受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具体来说,环境是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总之,人的发展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17(2008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6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精解(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