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b点到c点,KIO3与NaHSO3反应生成I2
D. 加入的KIO3为0.4mol或1.12mol时,I均为0.4mol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还原性HSO3>I,所以首先是发生以下反应离子方程式:2IO3+6HSO3═2I+6SO42
﹣
﹣
﹣
﹣
﹣
﹣
﹣
+6H+,继续加入KIO3,已知氧化性
﹣
﹣
﹣
﹣
﹣
IO3>I2,所以IO3可以结合H+氧化I生成I2,离子方程式是IO3+6H++5I=3H2O+3I2,根据发生的反应,来判断各个点的产物.
解答: 解:还原性HSO3>I,所以首先是发生以下反应离子方程式:2IO3+6HSO3═2I
﹣
﹣
﹣
﹣
﹣
+6SO42+6H+,继续加入KIO3,已知氧化性IO3>I2,所以IO3可以结合H+氧化I生成
﹣
﹣
﹣
﹣
﹣
﹣
I2,离子方程式是IO3+6H++5I=3H2O+3I2,根据发生的反应,则:
A、a点时加入的KIO3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反应方程式IO3+3HSO3═I+3SO42+3H+,
﹣
﹣
﹣
﹣
消耗的NaHSO3的物质的量为1.2mol,剩余的NaHSO3的物质的量为1.8mol,故A正确; B、b点时加入的KIO3物质的量为1mol,和3molNaHS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即2IO3+6HSO3═2I+6SO42+6H+,不会生成碘单质,还原产物为I,故B正确;
﹣
﹣
﹣
﹣
﹣
C、b点时加入的KIO3物质的量为1mol,和3molNaHS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即2IO3
﹣
﹣
﹣
﹣
﹣
﹣
+6HSO3═2I+6SO42+6H+,b点到c点,IO3可以结合H+氧化I生成I2,离子方程式是IO3
﹣
+6H++5I=3H2O+3I2,在C点时,KIO3与NaHSO3反应恰好生成I2,故C错误;
﹣
﹣
﹣
﹣
﹣
D、加入的KIO3为0.4mol或1.12mol时,发生反应:2IO3+6HSO3═2I+6SO42+6H+,生成I为0.4mol,加入的KIO3为1.12mol时,先发生反应:2IO3+6HSO3═2I+6SO42+6H+,
﹣
﹣
﹣
﹣
﹣
3molNaHSO3消耗碘酸钾1mol,同时生成碘离子1mol,然后发生反应IO3+6H++5I
﹣
﹣
=3H2O+3I2,剩余的0.12mol碘酸钾消耗碘离子0.6mol,所以剩余的碘离子是0.4mol,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时结合了图象增加了解题难度.
14.根据所给的4个反应,判断下列4种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正确顺序是( ) (1)Cl2+2KI=2KCl+I22FeCl2+Cl2=2FeCl3(3)2FeCl3+2HI=2FeCl2+2HCl+I2(4)H2S+I2=S↓+2HI.
A. S>I2>Fe3+>Cl2 B. Cl2>Fe3+>I2>S C. Fe3+>Cl2>S>I2 D. Cl2>I2>Fe3+>S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根据同一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判断各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解答: 解:根据根据同一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判断. (1)Cl2+2KI=2KCl+I2,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I2,所以Cl2的氧化性大于I2的氧化性; 2FeCl2+Cl2=2 FeCl3,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FeCl3,所以Cl2的氧化性大于FeCl3的氧化性;
(3)2FeCl3+2HI=2FeCl2+2HCl+I2,氧化剂是FeCl3,氧化产物是I2,所以FeCl3的氧化性大于I2的氧化性;
(4)H2S+I2=S↓+2HI,氧化剂是I2,氧化产物是S,所以I2的氧化性大于S的氧化性; 所以各物质的氧化性大小顺序为:Cl2>Fe3+>I2>S. 故选B
点评: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15.反应①、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反应中均为硫元素被氧化
B. 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反应②中被氧化 C. 氧化性:Mn02>SO42>I03>I2
﹣
﹣
D. 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比为1:5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A.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被氧化;
B.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被氧化,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被还原; C.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D.根据碘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解答: 解:A.在反应①中硫元素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在反应②中被氧化,故A错误; B.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反应②中被还原,故B错误; C.氧化性I03>SO42,故C错误;
﹣
﹣
D.反应①中生成1mol碘转移2NA电子,反应②中生成1mol碘转移10NA电子,所以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比为2NA:10NA=1:5,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利用化合价计算转移的电子数,题目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6.已知在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关系:①KBrO3能把KI氧化成I2或KIO3,KBrO3本身被还原为Br2;②Br2能把I氧化为I2;③KIO3能把I氧化为I2;④KIO3能把Br氧化为Br2.在③④反应中KIO3被还原为I2.试回答:
(1)KBrO3、KIO3、Br2、I2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 I2<Br2<KIO3<KBrO3 . 现取6mL 0.4mol/LKBrO3溶液和10mL 0.4mol/LKI溶液在稀H2SO4中混合,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有哪些 Br2、I2、IO3 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3:3:4 .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1)根据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比较; 根据反应原理方程式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来计算即可.
解答: 解:(1)①KBrO3能把KI氧化成I2或KIO3,KBrO3本身被还原为Br2,则氧化性顺序是:KIO3<KBrO3,②Br2能把I氧化为I2,氧化性是I2<Br2,
③KIO3能把I氧化为I2,氧化性是:I2<KIO3,④KIO3能把Br氧化为Br2,氧化性是:Br2<KIO3,综上氧化性顺序是:I2<Br2<KIO3<KBrO3, 故答案为:I2<Br2<KIO3<KBrO3;
﹣
﹣
﹣﹣
﹣
﹣
﹣
KBrO3能把KI氧化成I2或KIO3,有三种情况:6BrO3+5I+6H+=3Br2+5IO3+3H2O,2BrO3
﹣
﹣
﹣
﹣
+10I+12H+=Br2+5I2+6H2O,设生成碘单质和碘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根据电
﹣
﹣
﹣
﹣
子守恒,得2x+6y=5×2.4×103,根据I原子守恒,则2x+y=4×103,解得x=1.2×103,y=1.6×10
﹣3
,x:y=3:4,又n(Br2)=n(BrO3)=1.2×103mol,所以Br2、I2、IO3的物质的量之
﹣
﹣
﹣
比是3:3:4,
故答案为:Br2、I2、IO3;3:3:4.
点评: 本题涉及氧化性强弱的判断以及电子守恒、元素守恒的计算等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关键,难度不大.
17.已知下列两氧化还原反应:O2+4HI═2I2+2H2O Na2S+I2═2NaI+S,试比较三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 O2>I2>S .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据此来回答. 解答: 解:反应Na2S+I2=2NaI+S中,氧化剂是碘单质,氧化产物是S,所以氧化性I2>S,反应O2+4HI═2I2+2H2O 中,氧化剂是氧气,氧化产物是I2,所以氧化性O2>I2,所以氧化性顺序是:O2>I2>S. 故答案为:O2>I2>S.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方法,规律是: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8.完成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题
(1)已知:①H2SO3、②HI、③FeCl2、④NO四种物质均具有还原性.试根据下列反应判断它们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①②③④ (请填序号)
H2SO3+I2+H2O═H2SO4+2HI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2FeCl3+2HI═2FeCl2+2HCl+I2 配平该反应,将系数填入横线上
﹣
① 2 FeCl3+ 2 KI═ 2 FeCl2+ 2 KCl+ 1 I2
② 1 Na2S+ 4 HNO3═ 2 NaNO3+ 2 NO+ 1 SO2+ 2 H2O (3)有如下氧化还原反应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 1:6 ②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Cl2 ,
③当生成标况下的气体67.2升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量为 6 mol.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分析: (1)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为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为还原剂>还原产物,据此判断;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不交叉后的原则和电子守恒法来配平方程式;
(3)先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再根据氯气和转移电子间的关系计算.
解答: 解:(1)根据H2SO3+I2+H2O═H2SO4+2HI反应可知还原剂为H2SO3、还原产物为HI,所以还原性:H2SO3>HI,
根据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可知,还原剂FeCl2、还原产物为NO,所以还原性:FeCl2>NO,
根据2FeCl3+2HI═2FeCl2+2HCl+I2可知,还原剂FeCl2、还原产物为HI,所以还原性:HI>FeCl2,
故还原性顺序为:H2SO3>HI>FeCl2>NO,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①FeCl3中的铁元素化合价由+3降到+2价,得1mol电子,KI中的碘元素由﹣1价升到0价,共失2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得失电子数目应相等,所以FeCl3前是2,观察法配平其他系数,故答案为:2;2;2;2;1;
②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不交叉,所以HNO3中的氮元素化合价由+5降到+2价,得3mol电子,Na2S中的硫元素由﹣2价升到+4价,共失6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得失电子数目应相等,所以NO前是2,观察法配平其他系数,故答案为:1;4;2;2;1;2;
(3)①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下:K2Cr2O7→CrCl3,铬元素由+6价→+3价,得电子,所以K2Cr2O7是氧化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6高考化学一轮考点集锦《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doc(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