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来确定反应转移电子数;
D、由反应①可知碘离子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所以铁离子的氧化性强碘单质. 解答: 解:A、在已知的三个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只有I2、Fe3+、C12,I2、Fe3+、C12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①中,C12>I2,在反应②中,Br2>Fe3+,在反应③中,Co2O3>C12,氧化性顺序是:Co2O3>C12>Br2>Fe3+,故B错误;
C、在反应③中当1 mol Co2O3参加反应时,有6mol的盐酸参加反应,其中2molHC1被氧化,故C正确;
D、由反应①可知碘离子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所以铁离子的氧化性强碘单质,所以能发生2I+Fe3+═I2+Fe2+,故D错误.
﹣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8.已知还原性 I>Fe2+>Br,在只含有I、Fe2+、Br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关于所
﹣
﹣
﹣
﹣
得溶液离子成分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Br2、I2和水的反应)( ) A. I、Fe3+、Cl B. Fe2+、Cl、Br?
﹣
﹣
﹣
C. Fe2+、Fe3+、Cl D. Fe2+、I、Cl
﹣
﹣
﹣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离子,再氧化还原性弱的离子,只含有I、Fe2+、Br溶液中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
﹣
﹣
据此回答判断.
解答: 解:还原性 I>Fe2+>Br,含有I、Fe2+、Br溶液中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
﹣
﹣
﹣
﹣
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
A、当溶液中含有碘离子,就不会出现铁离子,故A错误;
B、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当亚铁离子存在,则溴离子一定不会参与反应,氯气做氧化剂,对应产物是氯离子,故B正确;
C、当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时,则一定会存在溴离子,故C错误; D、当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时,则一定会存在溴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率知识,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离子,再氧化还原性弱的离子,难度不大.
9.A2、B2、C23种单质和它们离子间能发生下列反应:2A+C2=2C+A2,2C+B2=2B+C2,若X能与C2发生反应:2X+C2=2C+X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B2>C2>A2 B. 还原性:X>C>B C. X2与B能发生 D. X2与B不能发生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性强的单质可以将氧化性弱的单质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解:A、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2A+C2═2C
﹣
﹣
﹣
﹣
﹣
﹣
﹣
﹣
﹣
﹣
﹣
﹣
﹣
﹣
+A2中,氧化剂是C2,氧化产物是A2,所以氧化性C2>A2,在反应2C+B2═2B+C2中,
﹣﹣
氧化剂是B2,氧化产物是C2,所以氧化性B2>C2,故氧化性顺序是:B2>C2>A2,故A正确;
B、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在反应2X+C2=2C+X2中,还原剂是X,还原产物是C,所以还原性X>C,在反应2C+B2═2B+C2中,还原剂是C,还原产物是B,所以还原性C>B,故还原性顺序是:X>C>B,故B正确; C、在反应2X+C2=2C+X2中,氧化性顺序是C2>X2,根据A的分析氧化性B2>C2,所以氧化性顺序是B2>X2,X2与B不能发生,故C错误;
D、根据C的分析知道氧化性顺序是B2>X2,所以X2与B不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判断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
﹣
﹣
﹣
﹣
﹣
﹣
﹣
﹣
﹣
﹣
﹣
﹣
﹣
﹣
﹣
﹣﹣
﹣
10.在混合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I、Br、Fe2+
﹣
﹣
B.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Fe3+、Cu2+、H+、Fe2+ C.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KOH的溶液中通入CO2:KOH、Ba(OH)BaCO3、2、2、K2CO3
D.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Al(OH)
﹣
﹣
﹣
﹣
3、OH
﹣
、CO32
﹣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根据离子的还原性顺序:I>Fe2+>Br来回答;
﹣
﹣
B、离子的氧化性顺序是:Fe3+>Cu2+>H+>Fe2+; C、化学反应优先和能生成沉淀的物质间反应;
D、含有AlO2、OH、CO32溶液中,氢离子先是和氢氧根之间发生中和反应.
﹣
﹣
﹣
解答: 解: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氯气具有氧化性,先和还原性强的离子反应,离子的还原性顺序:I>Fe2+>Br,故A错误;
﹣
﹣
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金属锌先是和氧化性强的离子之间反应,离子的氧化性顺序是:Fe3+>Cu2+>H+>Fe2+,故B正确;
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先是和Ba(OH)2之间反应,其次是氢氧化钾,再是和碳酸盐之间反应,故C错误;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氢离子先是和氢氧根
﹣
﹣
﹣
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的先后率知识,注意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1.一种海水电池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MnO2是还原剂
B. Ag的还原性比Na2Mn5O10强 C. 该反应中MnO2具有催化作用
D. 每生成1mol Na2Mn5O10转移1mol电子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B.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C.根据二氧化锰是否参加反应判断;
D.根据Na2Mn5O10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解答: 解:A.该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故A错误;
B.该反应中,银是还原剂,Na2Mn5O10是还原产物,所以银的还原性比Na2Mn5O10强,故B正确;
C.该反应中,二氧化锰参加反应作氧化剂,故C错误; D.每生成1 molNa2Mn5O10转移(4﹣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12.在酸性介质中,往MnSO4溶液里滴加(NH4)2S2O8(过二硫酸铵)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Mn2++S2O82+H2O→MnO4+SO42+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
价,所以二氧化锰得电子作氧化剂,
)mol×5=2 mol电子,故D错误;
A. 可以利用该反应检验Mn2+ B. 氧气性比较:S2O82>MnO4
﹣
﹣
C. 该反应中酸性介质可以为盐酸
D. 若有0.1mol氧化产物生成,则转移电子0.5mol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A.酸性条件下,锰离子能被过二硫酸根离子氧化生成高锰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呈紫色;
B.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C.盐酸为强还原性酸,能被过二硫酸根离子氧化;
D.根据氧化产物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转移电子数.
解答: 解:A.酸性条件下,锰离子能被过二硫酸根离子氧化生成高锰酸根离子,锰离子无色,高锰酸根离子呈紫色,所以可以用该反应检验Mn2+,故A正确;
B.该反应中,过二硫酸根离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锰离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则高锰酸根离子为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比较:S2O82>MnO4,故B正确;
﹣
﹣
C.盐酸为强还原性酸,能被过二硫酸根离子氧化生成氯气,所以不能用盐酸作酸性介质,故C错误; D.Mn2++
+H2O→MnO4+
﹣
+H+转移电子
1mol 5mol 0.1mol 0.5mol
所以若有0.1mol氧化产物生成,则转移电子0.5mol,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盐酸是强酸且是强还原性酸,易被强氧化剂氧化,为易错点.
13.已知溶液中: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SO42.在含3mol NaHSO3的溶
﹣
﹣
﹣
﹣
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时NaHSO3过量 B. b点时还原产物为I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6高考化学一轮考点集锦《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doc(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