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YCCG-2013-366宜春市中心城区数字城管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项目
? 《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 (GB/T75-94) ?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TB856)
?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
2 宜春市概况及现状说明
2.1 宜春市概况
宜春,古称袁州,赣西中心城市之一,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古称“农业上郡”,是中国佛教“禅林清规”的发祥地。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之一。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
2.2 宜春市现状
2.2.1 宜春市视频监控现状
宜春市“天网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实现主城区主要道路路口的覆盖,本项目建设中,对原有视频监控资源进行整合接入,实现视频资源的共享。 2.2.2 电子政务网络现状
宜春市将全市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加以整合,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全面的政务公开信息及便捷的公共服务,目前宜春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延伸至各街道(乡镇)。
本项目建设中将充分利用目前宜春市已有电子政务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提高项目建设效率。 2.2.3 基础空间数据现状
宜春市国土局目前已有现势性较好的1:500基础地形数据,可以满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建设中数据普查工作开展的相关技术要求。
13
JXYCCG-2013-366宜春市中心城区数字城管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项目
2.2.4 12319城管服务热线
目前宜春市城市管理局已开通“12319”城管热线电话,目前仍是固定电话接听居民投诉,没有通话自动录音、电话转接等功能。
3 项目需求分析
3.1 总体需求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城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越来越多,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和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既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快推进城市进程的内在要求。
第一个方面是促进“大城管”格局的形成,解决多条块协同工作的问题。城市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是涉及宜春市多个委、办、局、专业公司、公共服务机构、街道(乡镇)、社区(村)的综合体系,需要协调、配合的流程、环节较多,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做为城市管理的牵头部门,如何打造城市管理的规范流程,实现市、区(职能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多级联动机制;同时借助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如何实现城市管理的应急指挥调度,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该考虑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为城市管理的评价监管工作提供信息支撑。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需要解决各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协调层级较多,效率难以提高问题;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问题;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信息滞后,管理被动后置问题;联动机制不健全问题;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的设计,以数据说明问题,建立基于数据的评价奖惩措施,是数字城管系统应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为城市管理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最根本还在于城市管理问题能够及时和主动的得以处置。因此在强化联动机制和评价考核体系的同时,宜春市需要在市容管理、广告管理、快速执法等方面加强监管手段,实现主要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处置。
第四个方面是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从管理到服务转变。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
14
JXYCCG-2013-366宜春市中心城区数字城管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项目
水平,为市民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
第五个方面是为数字城管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城市安全。利用视频智能识别和物联感知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污水处理情况、城市供水、城市供气、城市水域、桥梁监控等各方面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全面感知,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实现“主动”到“自动”管理。通过智能识别和物联感知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减少重复性劳动节省人力投入,另一方面及时进行危险预警,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3.2 总体技术需求分析
性能指标需求根据住建部行业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支持同时500人在线访问查询能力;应具有良好的并发响应能力,正常情况下并发访问量应不小于150。数据库容量不小于2000GB。
1、软件系统采用扩平台的JAVA语言进行开发。
2、软件系统采用国际、国家标准的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及验收过程模式,要满足跨平台的要求、开源要求以及系统的安全要求,能提供完整的项目开发、测试过程记录和文档。
3、必须建立并实施完整的软件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具有专职的软件测试组织、人员、工具,并且在项目中能强有力的开展测试工作。
4、应具有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支持存储设备容量的平滑升级。 5、应具有良好的并发响应能力,整体响应性能在3秒以内,能满足今后的整体应用需求。
6、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MTBF大于20000小时。
7、应具有完备的信息安全体系,达到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标准要求。
8、应具有良好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对数据采取集中管理和存储的模式,数据库结构设计良好,具有迅速的数据检索能力。
9、信息交换的响应时间应控制在1秒以内,采用消息中间件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图片、声音信息交换响应时间控制在10秒以内。
10、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适应日常业务变更的需求,实现“零代码”
15
JXYCCG-2013-366宜春市中心城区数字城管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项目
方式的系统管理和维护。
11、地图查询定位时间不超过5秒,呼叫中心接收城管监督员上报问题时间不超过30秒,呼叫中心向监督员发送任务时间不超过10秒。
12、系统必须能提供标准化的接口,能提供对其他电子政务系统的接口。 13、系统响应速度在非硬件系统问题的情况下,数据量对软件系统响应速度的速率影响不超过20%。
14、数据必须进行保密处理并能通过保密审查,符合国家、省、市保密有关规定。
15、系统应能与宜春市已建设的国土部门数字宜春、电子政务网、三网工程、天网工程等系统平滑对接;基础数据能共享交换。
16、软件系统能满足设计的各类国际、国家标准要求。
3.3 总体架构需求分析
考虑到宜春市中心城区数字城管平台建设需要涉及的软硬件环境、现有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用户的功能需求、今后的系统维护升级以及和外部系统的接口等因素,系统设计须分为四个层次和两种体系,分别是基础设施层、平台数据层、服务支撑层、业务应用层以及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架构设计要求:设计应符合宜春实际情况的系统架构,在技术实现上体现技术优越性、可实现性和可扩展性;须考虑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系统安全方面的需求。
3.4 体制和运行模式建设与需求分析
体制和运行模式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系统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构设置与管理、运行流程的制定、处置标准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执行。 3.4.1 机构设置与管理
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作为城市管理信息的集散中心、呼叫中心、案件派遣和协调中心,将代表政府监督各区、专业部门、街道(乡镇)和公共服务企业的工作情况,派遣和协调各类城市管理问题,是负责向各部门、各单位派遣任务的综合协调部门,因此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监督指挥中心通过来自遍布全市的城
16
JXYCCG-2013-366宜春市中心城区数字城管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项目
市管理监督员队伍、12319和视频监控系统的信息报告,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的即时监控,动态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监督评价政府专业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对城市部件、事件的处理情况,并负责将发现的城市部件、事件类问题派遣到到有关部门;负责对涉及多部门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协调督办。
在机构设置和管理方面,需要着重考虑监督指挥中心如何设置及人员的组成。
3.4.2 业务运行流程的制定
城市管理流程的主要参与者是监督员、监督中心(受理员)、指挥中心(派遣员)和专业部门(包括区、街道(乡镇)、村居等)。流程的业务阶段可划分为以下七个阶段: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等七个环节。七个环节形成闭合回路,使宜春市城市管理问题在闭合回路内得到妥善解决。
宜春市中心城区数字城管按照统一受理、分级指挥的处置机制,形成监督有力、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长效机制。
基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标准流程,需要着重考虑如何打造适合宜春市城市管理实际的区、街道(乡镇)、村居的管理流程;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快速处置流程、督办管理流程、考核评价流程,使得流程的覆盖范围既全面又高效。 3.4.3 指挥手册的制定
事部件分类和指挥手册是数字化城管的管理依据和处置标准。
本项管理工作需要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根据建设部标准制定当地城市管理问题的大小类标准,并梳理各项小类问题的责任部门和处置时限等内容,使得建成后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能够顺畅运行。
处置标准规定了事部件分类中不同类别问题的处理部门、时限要求和处置完成的规定。 3.4.4 评价体系的建立
评价体系是数字城管系统长效运行的保障,数字城管的评价体系通常分为
1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宜春市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