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书第5页第2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用竖式计算,学生自己算,算好后板演反馈 四、质疑拓展 数学书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 五、检测反馈 出示数学书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再想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 思考题 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问题。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总第 4 课时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本课第 4 课时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课型: 目标 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新授课 教具: 课件 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重点 移多补少 难点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 展示 反馈) 一、出示学习目标 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 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 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 问题 三、交流展示 学生读题审题 1、 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 比较(1)和(2) 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 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 一摆
课件出示第3 4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 四、质疑拓展 五、检测反馈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教学反思
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总第 5 课时 、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本课第 5 课时 教学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课型: 新授课 目标 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 展示 反馈) 一、出示学习目标 教具: 课件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 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 力。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 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 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三、交流展示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 (2)小平摆了多少个? 2、 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四、质疑拓展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多少朵?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 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 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 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 处?为什么不同?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五、检测反馈 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基础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 指名回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 提高练习2、“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汇报答案。 提问: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拓展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读题审题,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集体交流。 六、小结反思: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