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进化的。提出了以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对生物适应性作了正确解释,推翻了物种不变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戳穿了“上帝创造物”的谎言,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相信你能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理解自然选择这一重大学说的意义。 随堂反馈
1.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英国学者
的工作最为杰出,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
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 ”之一。
2.在生存竞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 ,不适者被 ,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3.生物进化是 的结果。
4.除了达尔文的观点外,许多科学家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 ”和“ ”。 巩固升华 一、选择题
1.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 A.鹿经常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造成的
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 C.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
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
2.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使( ) A.生存环境变化 B.自然选择 C.生物变异 D.弱肉强食
3.同一种蝗虫,生活在青草中的体色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中的体色呈枯黄色,以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这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用进废退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存竞争的结果 4.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进化方向同样是不定向的 B.在自然界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
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5.在农田中试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对这一现象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B.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C.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农药的变异
20 × 20 = 400
D.农药质量
越来越差 二、填空题
1.自然选择学说的创始人是19世纪 国伟大的博物学家 。他在1859年出版了巨著《
》。
37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适应者 ,不适者 ,这就是自然选择。
3.有些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叫做 。 三、问答题
1.在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你能说出其他生物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主要不同点吗?
3.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请分析:在这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的昆虫特别多?
思维拓展
1.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地方,人们常会在乱石丛中看到一些灰黑色的“鹅卵石”。有时,这些“鹅卵石”上竟会开出美丽的鲜花。原来,这并不是鹅卵石,而是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生长在石头丛中,只有几片着地而生的肥厚叶子。它的叶子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上都活象鹅卵石,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生石花,意思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花朵。
(1)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生石花出现上述性状是 的结果。 (2)上述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拟态,你能举出生物拟态的例子吗?
2.长颈鹿是令人喜爱的动物,尤其是它那长长的颈和四肢。但你可能不知道长颈鹿的祖先只和现在的羊一般大小,根本不具有今天它那令人赞叹的长颈和四肢。尝试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描述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博士网站
在非洲南部及南部的干旱而多砾石的荒漠上,生长着一类极为奇特的似态植物——生石花。它们在没有开花时,简直就像一块块、一堆堆半埋在土里的碎石块或卵石。这些“小石块”有的灰绿色,有的灰棕色,有的棕黄色;顶部或平坦,或圆滑;有些上面还镶嵌着一些深色的花纹,如同美丽的雨花石;有的则周身布满了深色斑点,好像花岗岩碎块。生石花的伪装简直惟妙惟肖,甚至使一些不明底细的旅行者真假不分,直到想拾上几块“卵石”留作纪念时,才知道上当。其实这些“小石块”就是生石花肉质多浆的叶子。每年6-12月份,是南半球的冬春季节,也是生石花类植物生命交响乐中最动人的乐章。每天中午,都有鲜艳夺目的花朵从“石缝”中开放,黄色、白色,还有玫瑰红色的花冠,大如酒盅。花盛开时,一片片生石花艳丽的花朵覆盖了荒漠,远远望去犹如给大地盖上了一床巨大的花毯。但当干旱的夏季来临后,荒漠上又是“碎石”的世界。
据植物学家调查,世界上这类貌似小石块的植物有100多种,都长在非洲大陆的南部,颇为珍贵。它们虽然十分弱小,而且充满了汁液,吃上去味道不错,却因为成功地模拟了无生命的石块,骗过了强大的天敌——食草动物,保护了自己的生命。
20 × 20 = 400
第四节 人类
的起源和进化 思维导航
自古以来,人类起源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们。神话传说和宗教理论使人们一直认为是神造了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探索人类的起源。直到18世纪,人类才开始对人和动物的关系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38
现在认为人类是森林古猿进化而来,人、猿同祖。随着大量古人类骨骼化石的发现,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已经隐约显现出来,但是还不是很清晰,有许多中间环节尚未解决。 其实,“我从哪里来?”的亘古命题,至今仍在求答。 人类总是在不断的发现中不断接近自我的本来真相。相信,人类起源的谜团,定能解开。 随堂反馈
1.著名的瑞典分类学家林奈首先把人归入 纲 目,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第一次提出 、
同祖。
2.根据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 阶段、 阶段、 阶段和 阶段。
3.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生最显著变化的是 的增加。 巩固升华 一、选择题
1.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类人猿 B.大猩猩 C.森林古猿 D.猴子 2.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猴子 B.大象 C.阿拉伯狒狒 D.黑猩猩 3.古人类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是由于( ) A.火的使用 B.语言的使用 C.工具的使用 D.直立行走 4.人类与黑猩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 ) A.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 B.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C.人类是黑猩猩进化的一个分支
D.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5.森林古猿从树上到地上生活的原因是( ) A.为了换环境 B.由于流星撞击
C.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D.为了扩张领地
6.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 ( )
A.制造工具 B.使用火 C.产生语言 D.使用工具 二、填空题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 ,他提出了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人类区别于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足
20 × 20 = 400
。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
2.你认为在现代地球所提供的条件,类人猿能否进化成人类?为什么?
39
3.人类进化主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思维拓展
1.虽然“人猿同祖”,但是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大猩猩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嘛?
2.中国科学家在探索人类起源和进化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我们国家发现过哪些重要的古人类化石?
博士网站
周口店猿人遗址各洞穴经过几十年发掘,挖出大量文物,其中包括6个头盖骨,15个下颌骨,153颗牙齿等。这些古人类分为距今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距今约10万年前的新洞人和距今约69万年的北京人。周口店猿人遗址第一块头盖骨是1929年发掘出的,北京人头盖骨以及石器、用火遗迹被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确认,从而基本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而1933年发掘命名的山顶洞人不仅掌握了熟练的狩猎、捕鱼技术,还学会了应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学会了打孔技术,用贝壳、兽牙等做成项链来美化自己,还有相当进步的制造装饰品的工艺技术,并产生了原始宗教萌芽。新洞人是1973年发掘出土的。 1963年发现的蓝田人属早期直立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蓝田人遗址包括陈家窝地点和公王岭地点两处。除蓝田人骨骼化石外,这两处地点还出土了200余件石器,以及蓝田剑齿虎、李氏野猪、三门马、葛氏梅花鹿等中更新世动物化石。在公王岭地点,与人类化石同一地层出土的以三棱大尖状器为特色的石器,被认为是蓝田人文化的特征之一,此外还发现了用火的遗迹。公王岭化石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
1965年5月1日,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在距元谋县大那乌村东200米的冲沟处,发现两颗猿人牙齿化石,为一左一右的上中侧门齿。同属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经古地磁测定:距今约170万年,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考古学家定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人。元谋猿人的发现,说明云南高原是人类早斯活动的地区之一。
第9单元综合能力素质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生物分类依据的是( )
A.形态结构特征 B.营养方式 C.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D.以上都是
2.在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门、界 B.界、科 C.纲、种 D.界、种 3.藻类植物都没有( )
A.根、茎分化 B.茎、叶分化 C.叶、根分化 D.根、茎、叶的分化
4.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阴湿环境中,这两类植物间的主要区别是( )
20 × 20 = 400 A.苔藓类由孢子繁殖,而蕨类由种子繁殖
B.苔藓是自养生物,而蕨类是异养生物
C.苔藓类没有发育完善的输导组织,而蕨类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D.苔藓类主要生长在潮湿处,而蕨类则常生长在水中 5.俗称“白果树”的植物是( )
40
A.银杉 B.水杉 C.银杏 D.苏铁
6.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主要区别是( ) A.有无果皮包被 B.胚的大小 C.胚乳来源不同 D.胚乳有无
7.下列哪种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藻类植物 8.雨后,常见地面上有蚯蚓,是因为( )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9.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这是因为( ) A.嗅觉在起作用 B.侧线在起作用 C.听觉在起作用 D.视觉在起作用 10.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章鱼 B.鲨鱼 C.娃娃鱼 D.鲸鱼 11.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 )
A.古代的爬行类 B.古代的两栖类 C.古代的鱼类 D.古代的鸟类
12.下列动物中,未被列入我国珍贵保护动物的是( ) A.金鱼 B.大鲵 C.扬子鳄 D.丹顶鹤 13.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
A.蜥蜴 B.马门溪龙 C.扬子鳄 D.蛇
14.按照进化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A.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B.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C.爬行类、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D.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 15.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 )? A.流行性感冒 B.肝炎
A.艾滋病 D.化脓性炎症
16.烧伤容易感染绿脓杆菌,人们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的感染,绿脓杆菌是一种( )
A.细菌病毒 B.植物病毒 C.动物病毒 D.细菌 17.从形态上看,可以将细菌分成( ) A.有荚膜菌和无荚膜菌 B.杆菌和球菌
20 × 20 = 400
C.螺旋菌、杆
菌和球菌 D.球菌和荚膜菌
18.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少数细菌对人类有益 B.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C.细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课标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全套同步学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