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旅游收入之一。旅游季节的高峰期一般也为4~6月,但夏秋季节也有相当的游客数量。
鉴于上述,我们将黄河下游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季节性,划分为4~6月、7~10月、11~3月3个时段,各时段的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底限标准,以河流水生态、水环境尚属于健康状态的50年代平均径流量为基数,以各水期流量平均值的100~60%为最佳状态,60~30%为上好状态,30~20%为尚可状态,并将10%和5%的平均流量定义为可忍受的最小流量和极端最小流量。同时,考虑到黄河泥沙输送的特殊性,认为汛期7~10月黄河水量以输沙用水调度为主,兼顾生态用水。由此计算出的各水文断面流量见表8。
依据黄河三门峡以下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功能类型和特点,本研究将三门峡以下水生态和景观环境功能归结为四个不同的级别:①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重要程度:A级;4~6月环境水量保持在最佳状态,其它季节保持在上好状态。②国家级重点观光旅游区,重要程度:B级;4~6月环境水量保持在上好状态,其它季节保持在尚可状态。③没有划定为观光旅游区的大中城市河段和国家一级交通干线与黄河相
交的河段,重要程度:C级;4~6月环境水量保持在尚可状态,其它季节保持在最小流量状态。④没有特定要求的河段,应达到鱼类能够畅通回游和整条黄河(下游)不能断流的基本流量,重要程度:D级;一般情况下应不低于同期基准流量的10%,极端情况下不低于5%。由此划分的三门峡以下各河段的功能及其河道流量控制要求见表9。
根据表8和表9,本研究计算确定的黄河三门峡以下生态环境最小流量值见表10。
(三)对计算值的归整和建议的最小流量值
河道的水流是连续的,尤其是对黄河下游而言,河床高悬地表,是淮河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连续700多km的河长目前已基本无支流水量加入。下游仅有的大汶河、金堤河和天然文岩渠等三条支流只有在特有的降水年份或者是通过泵站提水才有可能进入黄河。另外,黄河下游还有引水、取水工程100多处,设计引水取水能力4000多m3/s,自黄河花园口以下至入海口河段,河道内的水量一般只能减少不能增多。这也是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愈来愈加严重,并且愈往下游断流历时愈来愈长,危害愈来愈重的根本原因。因而,本研究认为,依据水生态和水环境需求计算得到的最小生态
环境需水量,还必须进行上下功能需求连续性整合,在整合时首先应当考虑整个河道的沿途的蒸发和渗漏,同时也应当适当地考虑沿途取水口的作用和影响,以及省(区)之间可能会产生的矛盾纠纷等。本研究注意到三门峡以下河道内(不含小浪底库区,下同)生态环境用水量,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通过专家咨询、指导,并通过与河口三角洲近海水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拟合、归整,确定的分河段生态环境需水量见表10。
从表10可见,黄河三门峡以下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值具有鲜明的特点,即:两头大、中间小。在孟津~花园口河段,由于有伊洛河口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邙山~花园口段有国家级黄河游览区的存在,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生态环境流量)是全河段最高的;在利津~入海口河段,由于有河口三角洲自然湿地旅游区——黄河入海流观光景点和河口近海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的存在,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生态环境流量)仅次于孟津~花园口河段。中间的高村~艾山、艾山~泺口、泺口~利津,河段长,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目标低,有些河段只要达到国外公认的极限最低流量即可(10~5%的平均流量)。在对这一现实情况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本着优选满足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用水需求,同时兼顾
其它用水的原则,上游以伊洛河口段鱼类产卵场生态需求得到全面满足为基准,下游以河口近海鱼类产卵、栖息、育幼和河、海鱼类能够回游的基本需水为原则,中间依据河段长度和取水、用水多少,以及省区关系等因素进行平滑拟合。处理的结果是,除利津~入海口河段难以完全满足外,其它河段都已得到了全面满足。
四、污染物稀释、自净需水量计算 (一)计算方法和模型 依据河流水质预测一维模型:
在求算水质污染稀释自净水量Q0时,假定C(x,z)等于敏感点所要求达到的水质目标或标准CS,通过试算求解污染带范围内的流量(
),再通过污染带范围内的流量所占全
河流量的比值,反算全河流量Q0。
(二)模型参数取值 1.代表性污染因子的选择
根据水质和污染源现状评价结果,COD和氨氮是最普遍、最严重的2个污染因子。因此,环境水量计算应以COD和氨氮作为代表性污染因子。考虑到氨氮因子在水环境中的复杂性和实际操作中不易掌握和控制性,以及国内目前流行的水污染控制一般均已有机污染综合指标COD和BOD为控制因子的特殊性,本研究仅以COD为代表进行了以水质目标为约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2.污染物自净、降解系数k值的确定
COD在水环境中的综合降解系数反映了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作用下降解速度的快慢。许多科学实验和研究资料表明,降解系数不但与河流的水文条件,如流量、流速、河宽、水深、泥沙含量等因素有关,更为重要的是降解系数还与河道的污染程度有关。污染物降解系数可用实测资料反推或水团追综法求取,亦可经类比分析确定。本研究在选择黄河干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黄河三门峡以下水环境保护研究(崔树彬 宋世霞(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