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1高三化学考前速记必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高三化学考前速记必备

物质的量

一、有关概念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符号:n 单位:mol

2.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微粒。符号:mol

12-1

3.阿伏加德罗常数 实验测定12gC中碳原子的个数 符号:NA 单位:mol

-1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 符号:M 单位:g·mol

-1

5.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 符号:Vm 单位:L·mol (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5

①标准状况:0℃、1.01×10Pa

-1

②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22.4L·mol (2)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 ②结构微粒的多少(物质的量的大小)

③结构微粒之间距离的大小(温度、压强共同决定)

6.物质的量浓度: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解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来表示溶液的浓度

-1

符号:c 单位:mol·L 二、有关计算关系

1. m、n、N之间的计算关系:n?mN= MNA2.V、n、N之间的计算关系:n?VVN== VmNA22.4使用范围:①适用于所有的气体,无论是纯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

-1

②当气体摩尔体积用22.4L·mol时,必须是标准状况 3.c、m、V、N之间的计算关系:c?nmN ??VMVNAV1000??%

M4.c、?%、ρ之间的计算关系:c?5. 密度与相对密度: (1)密度计算表达式??m ,标准状况下气体M?22.4? V(2)相对密度计算表达式:D??1M1 ??2M2三、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同温同容下,

P1n1Vn。 同温同压下,1?1 ?P2n2V2n2 1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反应热符号:用△H<0表示放热,△H>0表示吸热;单位:一般采用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①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②要求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不特别注明则表示在101 kPa和25℃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是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与“-”一定要注明 反应热与键能关系:△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2)燃烧热与中和热

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方法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比较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 K Ca Na?Fe?Cu Hg Ag

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 F Cl Br I S

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断。

(4)依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

a. 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易,金属还原性越强。 b. 金属所对应的碱碱性越强,金属还原性越强。 c.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氧化性越强。

d. 非金属对应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非金属氧化性越强。

例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可判断氧化性:Cl>S (5)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比较

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一般情况下,还原性:负极>正极。 (6)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比较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弱。如:氧化性:HNO3(浓)>HNO3(稀)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 原则: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②电子得失守恒:得到电子总数与失去电子总数相等,表现为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 关键:准确判断变价元素化合价升降数值,求出其最小公倍数,进行配平。 2

易来进行判P>C。

> 三、离子反应

1、离子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①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加的反应则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

②不能拆成离子的有: a. 单质、氧化物;

b. 弱酸(如HClO、H2S、CH3COOH、H2CO3、H2SO3、HF等)、弱碱(如NH3·H2O等)、难电离的物质(H2O、大多数有机物、极少数盐如(CH3COO)2Pb等)。

c. 难溶于水的物质(溶解性口诀);

钾钠硝铵溶水快,硫酸不溶钡银钙,氯化物不溶银,其他盐类水下沉;碱溶钾钠钡钙氨。d. 多元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如 ③生成物中有微溶物,写分子式;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如是溶液应写成离子,如是浊液或固体,则写成化学式。

2、离子共存 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①发生双水解反应(如: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③发生络合反应(如:④发生复分解反应

一、原子结构

1、AZ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质量数(核电荷数=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核素。如:11H

(氕或2、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①核外电子总数为10O2-

、F-

、OH-

、NH②核外电子数为18的微粒共有分子有:Ar、HCl③核外电子总数与质子数均相同的离子有:3、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①比较电子层数的多少,一般来讲,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果电子层结构相同, 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如:③同种元素的微粒, 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二、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有7个横行,叫周期,含三个短周期,四个长周期。

HCO--、HS-

3、HSO3等);

Al3+与S2-、HCO----

3、 AlO2;Fe3+与CO32、AlO2等);

Fe3+与S2-、I-;NO--+-、I-

3(H+)、MnO4与Fe2、S2等);

Fe3+与SCN-、Ag+

与NH3·H2O等);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A、质子数为Z的原子(核素)。 1H中没有中子。1

A)=质子数(Z)+中子数(N)

H)、2 H(氘或D)、3

11 H(氚或T)

15种。阳离子有:Na+

、Mg2+

、Al3+

、NH+

+

3-

4、H3O;阴离子有:N、;分子有:Ne、HF、H2O、NH3、CH4。

16种。阳离子:K+

、Ca2+

;阴离子有:P3-

、S2-

、HS-

、Cl-

、O2-

2;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Na+

、NH+

+

4、H3O(或F、OH、NH2)。 Na+ < Na、F < Cl < Br < I;②如 Al3+ < Mg2+ < Na+ < F-

< O2-

Cl-> Cl,Fe >Fe2+>Fe3+

3

的微粒共有2、-

有18个纵行。称为族,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

三、元素周期律

1、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

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②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③金属性越强,越容易跟酸(或水)反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跟氢气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2、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2)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而它的负化合价则等于使原子达到非金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之和等于四、化学键(1)化学键:使原子或离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离子键: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2)离子化合物:以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3)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①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②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③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④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⑤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⑥由离子键、共价键构成的物质,如(4)电子式的书写方法①阴离子和复杂阳离子(如离子的电子式一般就是阳离子的符号,如②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

(5)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物质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的相互作用。它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有影响。熔、沸点也越高。 2.氢键:NH3的沸点都比同一主族相邻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要的电子数。

8.

I2、N2、H2O2、C2H2、CH3CH3、C6H6Na2O2、CaC2等 NH4Cl等。

NH4+、CH3+等)要加括号,注明所带电荷。如Al3+、Fe3+等。

·O··

···· +·· C ··+

· ··O··· ·O · ··

· · C ···· · O · · · ···· · ·Cl ·· + ·Mg · +· ··· ·

·Cl ··

[ · ·Cl ··

]-Mg2+[ · · ··

· · ··

··Cl ··

]-

氢键的形成增加了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沸点升高。

4

P4、金刚石等。HCl、SiO2等。

Na2S、K2O [ · · · · · O · ··

H] - 如

HF、H2O、

等。等。等。简单阳·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 物理性质:软可切,银白色光泽、密度小、熔沸点较低,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化学性质:4Na+O2 == 2Na2O (表面变暗) 2Na+O2

Na2O2(生成淡黄色固体,有黄色火焰)

2Na+2H2O === 2NaOH+H2↑实验现象:①浮(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②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97.81℃);③游:迅速游动(产生氢气的推动);④红:滴入酚酞溶液变红(生成NaOH)。 钠的保存:常温下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所以钠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2、过氧化钠

物理性质:Na2O2是淡黄色固体,离子化合物,由Na+与O22构成,Na+与O22个数比为2:1。

过氧原子团(O22)中氧的化合价为-1价,处于0价与-2价之间,因此Na2O2既有氧化性又

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化学性质:过氧化钠能与CO2和水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主要用途: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化学式(俗名) 溶解性 与HCl反应 与NaOH反应 加热分解 Na2CO3(纯碱) 易溶于水 Na2CO3 +2HCl==2NaCl+ CO2↑+H2O 不反应 不分解 Na2CO3+CO2+H2O == 2NaHCO3 NaHCO3(小苏打) 溶于水 NaHCO3+HCl== NaCl+ CO2↑+H2O NaHCO3+NaOH== Na2CO3+H2O 2NaHCO3Na2CO3+CO2↑+H2O 不反应 与CO2反应 二、铝及其化合物

4Al + 3O2 2Al + Fe2O3

2Al2O3 2Al + 6H = 2Al+ 3H2↑ Al2O3 + 2Fe(铝热反应) 4Al + 3MnO2

2Al2O3 + 3Mn

+3+

(利用铝热反应生成的热熔化铁来焊接钢轨等。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钒、铬、锰等难熔金属。)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高三化学考前速记必备在线全文阅读。

2011高三化学考前速记必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58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