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 纲要文本(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指导望江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望江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编制背景
(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望江县的定位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2)济南—广州高速公路和望江长江大桥的建设、华阳港的初步运营,将极大的改善望江的交通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对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新要求。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
(2)从城市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第四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 (4)《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5)《望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6)《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7)《中共望江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8)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五条 规划重点
(1)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2)确定用地拓展方向,完善空间功能布局; (3)合理布局重大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4)理顺城市内外交通体系,塑造城市地方特色。 第六条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其中: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第七条 规划层次及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范围:包括望江县中心城区、太慈镇、杨湾镇、雷池镇全域,总面积为350平方公里。
第八条 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 县域城乡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九条 发展定位
滨江临湖的工业山水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地、皖西南沿江区域交通枢纽之一。
第十条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皖西南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加强望江与皖西南各市县的联系,接受安庆市的辐射带动;突出望江县自身区位、交通优势与周边县市的协调发展、错位竞争,
1
望江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 纲要文本(讨论稿)
尤其是加强与安庆市的传统联系;将望江打造成皖西南重要的工业型城市。
第十一条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城乡空间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功能优势互补,要素交流整合,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
第十二条 经济发展战略
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港口的建设,逐步发展成为皖西南的工业、港口城市。以望江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济广高速、望东长江大桥和华阳港为交通支持,积极发展桥港经济。
第十三条 生态环境发展战略
以生态健康为目标确保生态安全,加强生态山地的保护,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坚持走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主要生态要素包括武昌湖生态湿地、香茗山风景区等。
第十四条 城乡发展总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望江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规划指标一览表
指标 类别 发展指标 2030年 GDP总量(亿元) 524 经济发展 其中:工业增加值 201 指标 人均GDP(元) 68947 产业结构 Ⅱ>Ⅲ>Ⅰ 三产比重(%) 7:48:45 社会发展城镇化水平(%) 65% 指标 青年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 >15 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60 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 100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30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大于95% 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 大于350天 生态环境污水处理率(%) >90 指标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4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6.45
第十五条 经济发展目标
2030年GDP将达到524亿元,其中2010-2015年期间年均增速为18%,2016-2020年期间年均增速为1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53:37;2021-2030年期间年均增速为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48:45。
近期: 2015年生产总值(GDP)达到114.4亿元,人均GDP达到17075元; 远期: 2030年生产总值(GDP )达到524亿元,人均GDP达到68947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2030年达到36.7亿元,占GDP比重7%。 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2030年达到251.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 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2030年达到235.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5%。 第十六条 社会发展目标
到2030年,县域总人口达到7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 青年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15%以上;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 医院达标病床数6张/千人,卫技人员数6人/千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镇职工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第十七条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水域和城市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县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0%;
2
望江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 纲要文本(讨论稿)
万元GDP能耗、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环境质量指标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大于95%;
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50天;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值小于55dB(A);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70dB(A)。 3、污染防治指标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大于9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大于10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4、土地和建设指标 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大于7%;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6.45平方米。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县域人口与城镇化
第十八条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县域人口为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5%;远期2030年,县域人口为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9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第二节 县域城镇体系布局
第十九条 城镇发展战略
1、放宽户籍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 2、依托优势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 3、拓宽资金渠道,吸引多元投资城镇建设; 4、完善各种制度,保障城镇发展;
5、规划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条 乡镇建制调整建议
撤乡设镇调整:规划期内在全县范围撤销所有乡建制,设立镇建制。 即:凉泉乡、雷池乡改为凉泉镇、雷池镇。 第二十一条 城镇等级结构
县域城镇共分三个等级:第一级为县域中心城市—望江县城;第二级为县域中心镇;第三级为一般建制镇。另规划建设122个中心村,人口控制在02-0.5万人。
规划城镇等级结构表
等级 职能等级 城镇个数(个) 城镇名称 Ⅰ 中心城区 1 望江县城华阳镇 Ⅱ 中心镇 3 长岭镇、高士镇、鸦滩镇 Ⅲ 一般镇 6 赛口镇、漳湖镇、雷池镇、杨湾镇、太慈镇、凉泉镇
第二十二条 城镇规模结构
城镇的规模结构分为“Ⅰ级(30万人)、Ⅱ级(3-5万人)、Ⅲ级(1万人)”三个
层次。城镇规模结构的确定考虑城镇等级结构的影响,同时考虑现状人口规模及所处的区域环境。本次规划的城镇规模结构见下表:
县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
等级 城镇人口规模 个数 城镇名称 Ⅰ 30万人 1 望江县城华阳镇 Ⅱ 3-5万人 3 长岭镇(5)、高士镇(5)、鸦滩镇(3) Ⅲ 1万人 6 赛口镇(1)、漳湖镇(1)、雷池镇(1)、杨湾镇(1)、太慈镇(1)、凉泉镇(1) 第二十三条 城镇职能结构
城镇职能类型包括综合型、工贸型、服务型和旅游型。
县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
职能等级 职能类型 城镇名称 主要发展产业 中心城区 综合型 华阳镇 望江县域中心城市;滨江临湖生态工贸港口城市。 综合型 长岭镇 县域北部地区中心城镇,工贸服务型城镇 重点镇 综合型 高士镇 县域东部地区中心城镇,工贸交通型城镇 旅游型 鸦滩镇 山水生态旅游 3
望江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 纲要文本(讨论稿)
工贸型 塞口镇 以“宜郊经济”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城镇 农贸型 漳湖镇 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港口工贸型小城镇 一般镇 农贸型 太慈镇 以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商贸城。 农贸型 雷池镇 以发展轻纺、农副产品生产为主的沿江加工型城小城镇。 农贸型 凉泉镇 以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商贸业为主 旅游型 杨湾镇 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农业生产为辅
第二十四条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按照“点一轴”理论,结合区域实际规划期末形成“一主、两副、三轴、四片”的城镇空间结构。
1、一主
县域中心城市即望江县城,位于县域南部,为全县中心,规划设想将太慈、雷池、凉泉、杨湾四个镇的部分区域并入,加强中心城区的发展,确保使中心城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和龙头地位。
2、两副
县域副中心为长岭镇和高士镇,分别为为县域北部、东部的发展片区中心。 3、三轴
即滨江发展轴、江北高速安九公路发展轴、济广高速麦望公路发展轴。 4、四片
以中心城区(含杨湾、凉泉、太慈、雷池)、长岭片区(含鸦滩)、高士片区(含赛口、漳湖)、武昌湖片(环武昌湖的生态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片区。
第三节 县域产业选择与布局
第二十五条 产业总体布局规划
以中心城区(含老成区、开发区、桥港发展区等)为依托,按照强势产业体系构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结合城镇建设,积极拓展沿安九公路沿线、麦望公路沿线和沿长江产业发展空间,引导产业积聚,形成新的产业空间架构。在继续大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即将开通的望江长江大桥及济广高速的交通优势,在桥头发展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区和物流区。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在沿江乡镇大力发展医药化工、船舶制造等工业小区,充分利用后山丘陵区陶土资源,在后江乡镇大力发展建材工业小区。
发挥长江沿岸线资源优势,布局大量运输、大耗水量产业,推进沿江产业集群建设。以望江长江大桥北岸地带为重点发展区域,以现代服务业积聚区为主线,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的概念,加快构建“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体系,大力整合物流资源,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引导产业适当向沿江地区积聚,发展配套型产业(机械制造、大型精细化工、医药化工、船舶制造)、特色型产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创新型产业(清洁能源、新材料、新环保、新电子等)和现代服务业(港口仓储物流、工业原辅材料贸易、综合服务、生态休闲)。打造纺织服装集群、农副产品加工集群、化工集群、机电集群、清洁能源集群。建设安九、麦望线产业带,打造建材工业集群。逐步建设环湖经济圈,打造生态休闲集群。
第二十六条 布局形态
通过建设望江各类新区建设(城北新区、港口新区、滨江新区)以及沿江和沿安九路的专业型园区和各乡镇的特色型园区,并在环湖地区建设生态经济带,形成“滨江沿路环湖”的产业总体布局形态。
第二十七条 产业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结构为:“一核、一环、三带、多组团”。
1、一核:即县域中心产业集聚核。包括中心城区(含老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头发展区、城北新区、港口新区、滨江新区各类新区)和雷池、杨湾、凉泉、太慈四个乡镇发展区。
其产业选择主要为:第一产业为蔬菜基地、高效农业;第二产业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机械电子、清洁能源等产业;第三产业为商贸物流、旅游、金融保险、房
地产等。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国家首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主要发展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新兴工业等。
桥港区依托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着力培育和发展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现代物流、绿色化工为主的临江临港工产业。
2、一环:即环武昌湖产业带,结合旅游业及生态经济,形成环湖经济圈。重点发展商贸业、武昌湖生态旅游、种植业、水产养殖、畜牧等产业。
3、三带:即滨江产业带(沿江线,漳湖——东兴圩——中心产业集聚核)、安九产
4
望江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 纲要文本(讨论稿)
业带(安九线,赛口——高士——中心产业集聚核,建设安九路工业走廊)和麦望产业带(麦望线,鸦滩——长岭——中心产业集聚核)。
沿麦望路工业产业带:重点发展化工、冶炼、造纸、轻纺、化工、建材、农产品等产业。
沿长江旅游农业产业带: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旅游、长江生态旅游、水产品养殖、种植业等产业。
4、多组团:位于中心产业集聚核和三带一环中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规划建议在综合条件比对较好的区域集中建设1~2个县级产业园区,力求突破以行政区为边界的“小而全、多而寡”的分散局面。
第四节 县域旅游规划
第二十八条 县域旅游发展总体结构
根据望江县旅游资源禀赋和空间分布特征,遵照综合性、整体性、区域共轭性的旅游功能分区原则,望江县旅游功能分区总体布局空间结构为:“两区一带一中心”,即两个旅游区,一条旅游带和一个游客集散中心,16个旅游节点。
总体布局:以西北部香茗山、中部武昌湖旅游区和南部华阳游客集散中心为重点和突破口,向长江旅游带次第推进、有序展开,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形成北部湖山争艳,南部一龙捧珠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积极、充分发掘望江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合理有序开发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做足“山水文章”,打好“雷池文化牌”、“湿地生态牌”,力争将望江逐步建成各旅游区主题突出、功能互补、系统化、网络化,能适应多层次客源需求,以生态、文化、观光、度假等为主要功能的皖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两区:武昌湖湿地生态、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香茗山森林生态、佛教文化旅游区。
一带:沿江雷池文化、大江风貌旅游带 一中心:华阳游客集散中心。
十六个旅游节点:望江县城(雷阳书院、博物馆、文庙、青林寺等)、华阳镇、武昌湖、香茗山、栏杆湖、焦赛湖、泊湖、华阳河、杨湾镇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区、雷池渡江烈
士纪念碑、长江、长岭镇(农业科技示范园、黄家堰遗址等)、赛口镇(汪洋遗址、汪家山遗址等)、太慈镇(南庙遗址、枫岭庵遗址等)、鸦滩镇(黑木耳示范基地、营盘岭寨等)。
第五节 县域空间管制
第二十九条 空间管制目标
1、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合理保护与利用县域的土地及空间资源,实现城镇建设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有效保护脆弱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的可持续发展。
2、强调城镇、非农空间的集聚和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整体性,依托便捷的交通干
道网络提供较高的可达性,整体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及城镇群体的整合效应。城镇空间远景发展逐步由以核心、点轴结构为主向更广大区域的网络化多向联系发展。
3、最大限度地保存开敞的群体空间;防止过度的蛙跳式发展,谨慎进行选址,预先考虑工业和发展空间的潜力。
4、从改善整体区域生态的视角出发,保护生态脆弱地区、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等区域性生态空间,逐步改善区域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
第三十条 空间管制分区
在对县域综合生态环境本底分析的基础上对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如下:
县域空间管制分区内容一览表
要素 禁止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 河湖湿地 河湖/湿地,中心城河道绿化带 郊区河道保护范围 水土保持 坡度大于25度 坡度介于15度和25度 风景名胜区 核心区 一、二级区 森林 国家级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外围缓冲区 自然保护区 核心区 非核心区 基本农田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区 地震地质 地震断裂带 断裂带两侧缓冲区 地质灾害 高易发区 中易发区 第三十一条 空间管制措施 1.禁止建设区分类管制依据与措施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望江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