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
顶出力的决定与抽拔力的计算相同,塑件与型腔的粘附力,多由塑件收缩引起,因此顶出塑件时所需的顶出力必须克服粘附力所引起的摩擦阻力。
塑件在冷凝收缩时要产生对型芯的包紧力所产生的抽拔阻力及机械传动的摩擦力,才能抽出活动型芯。对于不带通孔的壳体塑件,抽拔时还要克服大气压造成的阻力。在开始抽拔拔瞬间,所需的力称为其始抽拔力,以后抽拔所需的力称为相继抽拔力,前者比后者大,因此计算抽拔力时应以起始抽拔力为准。由公式3-8得
Q′=
pAcos??f?tan?? (3-8)
1?f?sin?cos?1960?104?2.9?103?(450?160)10?6?cos1???0.2?tan1??=
1?0.2?sin1??cos1?=4492N
P——塑件的收缩应力(N/㎡) (由于键盘属于模内冷却的塑件,故取1960?104N/m2)
A——塑件包紧型芯的侧面积(㎡) f——摩擦系数,一般f=0.15~0.2 (取0.2) α——脱模斜度,一般α=1°~2°(取1°) Q′——抽拔力(N)
顶出力:包括塑件从凸模的脱出力,通过顶出的侧面抽芯力转化来的顶出力,顶出机构惯性力和摩擦力,潜伏式浇口的切断力,流道及冷料井的顶出力,其他脱出力转化来的顶出力等。
所需开模力:包括型腔真空负力、模具及注射机模板惯性力、摩擦力、塑件从凹模中的脱出力、侧抽芯力转化来的开模力、主流道的凝料的脱出力、点浇口的切断力等。
3.3.4 塑件的脱出机构设计
为了顶出塑件,必须根据脱出机构的设计原则,使用一定形式的塑
21
毕业设计
件直接接触的顶出元件。一般顶出机构的顶出元件有顶杆、顶管、推板、活动镶块等。这里采用顶杆。为了使顶出元件能够顶出塑件,必须将顶出元件直接或通过中间过渡的顶出杆连接到顶出板上。注塑机的顶出机构顶出模具的顶出板运动可靠而带动顶出元件将塑件顶出。为了保持顶出板运动可靠灵活且不致于由于各种因素使顶出元件扭曲,折断或卡住等,导出板应有导向装置。在塑件被取出而进入到下一个注塑操作循环时,顶出机构要进行复位,所以顶出机构上要有用于复位的元件。为了提高顶出板在复位后与模具的动模板有较好的接触性能和方便复位极力的调整,可采用限位钉安装于顶出板与模具的动模座板之间。 根据塑件分析,采用顶杆顶出机构。顶杆顶出机构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因它制造简单,更换方便,顶出效果好,故广泛应用于生产中。本设计采用两种顶杆:
1. 顶杆选取:
⑴ 普通顶杆:如图3-11所示,为单节式顶杆,配合部分和固定部分做成一致。它只起顶出塑件的作用,本身只有端面参与成型。
图3-11 顶杆
⑵ 成型顶杆:该种顶杆除了顶出塑件外,本身还直接参与成型,它可以做成与塑件的某一部分的形状相同。(如图3-12所示)
22
毕业设计
图3-12 成型顶杆
2. 顶杆在塑件上的布局:
顶杆的位置应选在顶出阻力大的地方,也即使塑件不易变形的部位。如图所示,侧面处阻力最大,因此顶杆设于此处为宜。由于塑件形状相对简单,且是规则的矩形,故顶杆在塑件上均等分布,使电脑键盘在顶出的过程中受力均匀。如图3-13所示。
图3-13 顶杆布局
3. 顶杆固定及配合:
顶杆与顶杆孔的配合可采用H8/f8或H7/e7。配合表面的粗糙度,一般为Ra0.08~0.4μm。顶杆在顶杆固定板中的固定形式如图3-14所示
23
毕业设计 顶杆直径要比固定孔的直径小0.5~1.0㎜。 图3-14 顶杆固定 4. 顶杆直径d、长度L的确定:(顶杆如图3-15所示) 图3-15 顶杆 d=????4F顶 (3-9) 4?975.5?103= 53.14?180?10?8=8.6 (㎜) (取10㎜) L=[h凸+δ1]+h动垫+[S顶+δ2]+h顶固+δ (3-10) =7+0.1+0+12+5+20 =44.1 (㎜) 式中 : h凸——凸模的总高度(㎜) h动垫——动模板的厚度(㎜) S顶——顶出行程(㎜) h顶固——顶杆固定板的厚度(㎜) 24 毕业设计
δ1——富裕量,一般为0.05~0.1㎜,表示顶杆端面比型腔高出。
δ2——顶出行程富裕量(㎜),一般为3~6㎜
δ——弹簧并紧后高度(㎜)(顶出板和动模垫板间加弹簧)
5. 顶出中附属零部件
⑴ 顶出板:顶出板由顶杆固定板及其垫板组成,用于固定元件作用,常用45钢制成。最好经调质处理,235HB。
⑵ 限位钉:为了提高顶出板在复位后与模具的动模座板有比较好的接触性能和方便复位距离的调整,可采用限位钉装于顶出板与模具的动模之间。所有限位钉的高度必须一致。限位钉数目取4-6个,均布于动模座板上。通常与动模过盈配合。限位钉用T8材质,热处理55HRC左右;亦可用45钢,并经条调质好处理,235HB。
⑶ 顶出导向零件:在顶出塑件时为了防止垫板和顶杆折断顶杆,尤其对细长顶杆更应该防止产生这种折断现象,故常设导向零件。在这里设导柱两个。导柱通常用T8材质做成,淬火55~60HRC。如图3-16所示。
图3-16 导向零件
⑷ 复位杆:(回程杆或反顶杆)它的作用是将已经完成顶出塑件的顶板回复到注塑成型时的原始位置。复位杆必须装在固定顶杆的同一固定板上,而且各个复位杆的长度必须一致,且复位杆端面常低于模板平面0.02~0.05㎜。复位杆的材质用T8、T10等,淬火55~60HRC。具体形式如图3-17所示。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本科电脑键盘毕业设计论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