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每一个假设进行小组实验后,都要写出它是否能够解释昼夜交替的问题,
并把小组经过讨论后认为合理的留下来,把不合理的删除掉。 (2)汇报小组研究结果。 4.小结。
板书设计:
2. 昼 夜 交 替
3.
傅科摆: 极昼和极夜:
第3课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手电筒、蜡烛,纸人,遮光窗帘等模拟昼夜的形成,形成直观地球昼夜现象。
2.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通过学生开学术小组讨论会,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观察地球仪,弄清楚地球自转方向、周期、昼夜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地球仪 电筒 纸人;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已学过的地球知识,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根据课题,学生分组研究探索,小组长到教师处领实验器材,教师发研究记录卡,教师到各小组辅导实验研究,从而为学生动手操作和理解“昼夜的变化”
21
作好铺垫,小组长记录研究成果。
3.各小组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台下学生补充评价优缺点,教师注意点评。 4.教师示范实验,重点解释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5.再次让学生按教师实验过程摸拟实验,注意思考理解方向、周期、速度。 6.质疑问难,课堂小结。
7.为加深学生对“昼夜的变化”的理解,根据实验拓展:在同一天中,上海和乌鲁木齐、中国和美国,哪个地方先被太阳照到?(把握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板书设计:
地球正向太阳面——光明 地球背向太阳面——黑暗
地球自转——光明黑暗交替——昼夜形成
第4课 一 年 四 季
教学目标:
1.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2.能坚持较长时期的观察季节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不同季节里的动物、植物的图像资料 (1课时完成)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问:一年有哪四季,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人类、动、植物。出示图片或影像资料)。 2.合理安排作息。
问:季节变化会改变人们的生活规律吗? 生:分组各自填写书上28页表格并讨论、分析。
22
师:怎样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呢?为什么? 说一说: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3.四季中的动物与植物。
看一看:观书29页插图内容,四季中的动物与植物。 说一说:通过看图知道了什么。
议一议:对同学们的发言做出补充、更正和评价。
补充;录像资料图,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以满足需要。 4.季节变化对动物、植物行为的影响。
第4课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1、尝试探究地球上四季的成因,知道四季是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形
成的。
2、通过探究,对四季的成因有正确认识。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地球上四季的成因。 2、通过观察理解四季的形成。 教学准备:
地球仪、代表太阳的小球(上面有四根通过球心的小棍、表示射出的阳光、手电筒)《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的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23
地球在绕太阳转动时,总是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这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二、探究过程 1、
猜想。
分小组进行猜想并记录下来。 2、
观察。
(1) 用手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仪上。 (2) 让“地球”围着“太阳”公转,在公转过程中,“地球”保持倾斜方向和角度不变(约66度)。
(3) 观察当地球运行到不同位置时,太阳的光芒分别直射在“地球”的位置是南半球、北半球、还是赤道?记录下来。
① 观察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南半球是不是被阳光斜射? ② 观察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是不是被阳光斜射?
③ 观察阳光直射赤道时,南半球和北半球是被阳光直射还是被阳光斜射?3、
思考:太阳直射和斜射时哪种情况阳光更强烈? 4、
比较斜射和直射。
(1) 在图中画出清早和中午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看看是斜射还是直射,说说你感觉到清早和中午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2) 用手电筒在同样的位置分别直着照射桌面和斜着照射桌面,看看光斑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5、
总结:
(1) 通过上面的观察和实验,我们能不能分析出地球倾斜着转动会出现什么现象?
(2) 出示图片——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 6、
作业:
查找四季成因的资料,看看资料上是怎么说
24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第1课时 解开生物结构的秘密
教学内容:第36—39页 教学目标:
1、发现并提出有关生命世界的问题,产生对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能对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 教学重难点:
1、发现并提出有关生命世界的问题,产生对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
2、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显微镜和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 教学方法:
观察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引入
对话:詹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列文虎克会有这么多精彩的发现?
我们的许多同学也用显微镜发现了生物世界的许多有趣的问题,大家读读我们教材上的事例。
学生阅读教材第 15 页“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可直接打印)(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