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13年2月)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上期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了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了创新思维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主题单元,共21课,53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听话的电磁铁”以电磁铁为研究对象,在磁铁与电磁铁的比较中获得对电磁铁较全面的认识。
“地球的运动”指导学生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事实现象的研究到原理的发现进行研究。
“显微镜下的世界” 带领学生探访微观世界的神秘,了解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遗传和变异” 介绍了遗传和基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通过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完成。遗传现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种的相对稳定,变异现象使生物界得以进化和发展。
“青春活力” 学生正在或即将进入人的一生中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通过学习进一步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我们怎样做计划” 是本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引导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至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1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以电磁铁为研究对象,在磁铁与电磁铁的比较中获得对电磁铁较全面的认识。
●指导学生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事实现象的研究到原理的发现进行研究。
●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微观世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了解遗传和基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遗传现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种的相对稳定,变异现象使生物界得以进化和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四、教学措施
1、从认识事物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抓住本质的能力作为训练重点。 2、重视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做一个有心人,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究方法与过程,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
4、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2
教 学 进 度 安 排 ( 每 周 2 课 时 ) 周次 1 2 3 4 5、6 7 7 7 8 8 9 9 10 11 11 12 12 13 13 13 14 15 16 制作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 电磁铁的磁极 生活中的电磁铁 太阳与影子 昼夜交替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一年四季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解开生物结构的秘密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微生物怎样生活 微生物的功与过 从种瓜得瓜说起 找遗传规律,育良种 神奇的基因工程 我们在成长 我们的成长曲线 男孩和女孩 我们怎样做计划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期末复习 考试考察 其余时间机动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1 3
第一单元 听话的电磁铁
一、本单元在结构上分为三层:
1.同学们将通过电磁铁的制作,了解电磁铁的结构和组成,知道电可以产生磁,知道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2.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磁力变化的因素。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二、说一说,图上的几副图画的是什么,标志着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观察单元页上的图片并齐读书中小诗。 三、回忆磁铁的基本性质。 1.吸铁、隔物吸铁; 2.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指南北方向。 四、师总结单元页上内容
单元页上的画面依次出现了磁、电、电磁铁及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作的磁卡电话,与单元小诗相互呼应。介绍了电与磁之间相互作用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展示了人类对电磁的利用情况及美好前景。
第1课 制 作 电 磁 铁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组成部分,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3.模仿奥斯特的发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合理猜想; 4.会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简单的设想、方案或思路; 5.学习科学家认真、细致、努力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放手让学生玩电磁铁,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指导学生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导线、钉子、电池盒、回形针、指南针、灯座或小灯泡、幻灯片
4
教学过程:
1.引入。介绍科学家奥斯特。
丹麦科学家奥斯特(生于1777年——1851年)??人们为了纪念他,从1934年起,磁场强度单位命名为奥斯特。
2.学习新课。
活动一、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问:奥斯特的发现是什么呢?猜一猜?你能根据书中提供的材料去发现奥斯特猜想吗?
学生分组实验: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汇报实验情况:发现小磁针在转动。 说明:电路通电后产生磁性,电——磁。
从而知道了奥斯特的猜想可能是: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力可能是横向的。 活动二、自制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磁性) 1.定理:电磁铁是一个带有铁芯的导线圈。 2.结构:铁芯、线圈。
3.分组制作电磁铁,并用自制的电磁铁接触回形针,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产生磁性)
4.猜测: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电流、线圈匝数) 5.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时吸起回形针,断电后回形针掉下。 实验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6.用铁钉制作的电磁铁,通电后能吸起回形针。其它的物体是否也能吸起回形针呢?
活动三、其它物体代替铁钉是否能吸起回形针。 学生分组活动,并将现象记载书上3页表格里。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可直接打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