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向广大市民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知识,引导广大市民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修养,塑造美好心灵。广泛开展学习型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等区域性学习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单位、企业、社团、家庭等创建活动,定期推荐市民读书目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推出一批“首都市民学习品牌”、“首都学习之星”、“首都学习辅导标兵”。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本规划在市委、市政府和首都文明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完善一把手亲自抓、党政群齐抓共管、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和驻京解放军、武警部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各区县、各系统、各单位结合本地实际,落实本规划的目标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总体工作布局,一起部署、一同推进。要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提高推动首都精
31
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的水平。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要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和考评。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成员单位要结合工作特点,各司其职,积极推进本部门、本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综合协调机制,推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与各项工作理念融合、职能结合、资源整合。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推动宣传教育、行为规范、服务管理、法制建设、环境改善等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绩效评估测评体系。发挥研究、评估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运用抽样调查和科学统计方法,加大行为观测力度,完善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测评和发布体系。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对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巡访和监督机制。党政部门要认真办理人大和政协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和议案。进一步健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和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参与社会慈善与公益事业的政策法规。培育和发展一批积极参与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组织。
三、深化理论研究
成立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专家顾问团,建立一支由中青年专家、知名学者和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相结合的专家顾问队
32
伍,搭建首都地区各界知名人士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的平台。依托首都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与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等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进行科研攻关,推出一批理论成果并运用于实践。建立“文明北京”研究会,办好“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论坛”。
四、发动全民参与
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社会参与度。精心设计市民广泛参与的活动载体,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设“市民论坛”、“意见征集”、“公众评选”等渠道,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的创造活力,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主题创意、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都有广大市民参与。以基层街道、社区、村镇为单位,广泛开展“文明行为评点”、“道德评议”、“文明用语征集”等活动,发动基层干部群众针对身边存在的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点评,充分调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弘扬正气。
五、抓好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各级精神
33
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充实系统、行业、单位和市、区(县)、街(乡)三级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专职骨干队伍,确保街(乡)有人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级党委要关心精神文明建设干部的成长,采取切实措施,将德才兼备、善于协调、富有经验、作风扎实的干部充实到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中来;通过培训、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提高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能力。按照“招募社会化、工作专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建设一支覆盖“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六大文明领域的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进一步规范招募、录用、注册、培训、服务、管理、考评、激励制度,不断提高公共文明引导员在形象示范、行为引导、文明劝阻、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素养。
六、建好工作阵地
采取市和区县两级支持、多方投入办法,加强市民文明学校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北京市市民文明学校指导中心,形成市指导中心、区县总校、街道(乡镇)中心校、社区(村)分校的四级教育网络体系。制定市民培训规划和教学大纲,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使市民文明学校成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加强社区、农村精神文明宣传阵地建设,制定完善精神文明宣传栏(电子屏)和农村文化墙的建设标准,推出一批优秀示范
34
宣传栏(电子屏)和优秀示范文化墙,不断扩大城乡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覆盖面。加强首都文明网站群建设,不断完善网络精神文明阵地体系。
七、加大资金投入
市级财政和各区县、各系统、各单位对精神文明建设要在资金上予以保障,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拓宽筹资渠道,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筹资机制,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建设给予财力和物力的支持。进一步优化投入机制,支持重点项目发展,“十二五”期间,重点对垃圾减量分类宣传实践活动、绿色出行、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全民教育培训工程、公共文明引导服务综合保障体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考评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基地、市民文明指数体系及数据库、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宣传阵地等加大投入。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首都“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