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集成首都优势资源,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形成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效益。
坚持标本兼治。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与加强城市管理相结合,既要抓住重大活动的契机乘势而上,又要着眼从根本上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不断完善教育与管理、德治与法治、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长效机制。
坚持继承创新。尊重、保护和弘扬首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资源。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形成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魅力,建设发扬优良传统而又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抓好细节。从细节抓起,从具体事情抓起,从百姓的日常生活抓起,重在实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小切口、大纵深、全覆盖,常抓不懈,日积月累,推动形成良好文明风尚。
三、工作目标
教育和激励全市人民牢固树立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统一起来,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统一起来,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打造文明北京,实现以首都意识、
11
首善意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市民文明素质的显著提升,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服务水平、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提升,实现以健康有益、寓教于乐、丰富多彩、全民参与为主要要求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实现以和谐首善、古今交融、开放包容、创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文化魅力的显著提升。努力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全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形成首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努力建设和谐首善之城。公民道德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普及,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公共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在全社会形成热情友好、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孝老爱亲、见义勇为、扶残助残的良好风气,优雅言行、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美环境进一步彰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各群体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二)努力建设文明礼仪之城。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文化底蕴和文明有礼北京人的精神风貌。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市民文明礼仪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市民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知晓率和精神文明建设参与率达
12
到90%以上,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稳步提升,基本养成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文明有礼的良好习惯和绿色生活新风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形成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首都科学发展要求的创建工作新格局。16个区县力争全部达到首都文明区县标准并继续保持争先创优的良好势头。力争在第三批、第四批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中,各有1个以上的区县入选“全国文明城区”、1个以上的区县入选“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培养一批国家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使首都城市文明程度居全国前列。
(三)努力建设开放包容之城。首都文化的开放度和包容度进一步增强,形成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取得明显成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观念和文化不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体现国家和世界水准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丰富多彩,市民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与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地位相适应,首都的文化影响力、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四)努力建设共建共享之城。以志愿者为主体、带动市民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军(警)民
13
共建、联片共建、城乡共建等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全面推进,“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成为首都社会各界群众的自觉行动。建立起覆盖城乡、门类齐全、组织严密、高效有序的志愿者队伍,全市公众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全市常住人口的20%以上,注册志愿者总数保持在200万人以上,志愿者每人每年提供志愿服务50小时以上,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和引领首都社会时尚的生活方式。
(五)努力建设学习创新之城。学习型城市指标体系进一步落实,学习型区县、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发展,读书活动广泛开展,爱学习、爱科学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追求,形成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浓厚社会氛围。尊重创新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进一步形成,在精神文明理念创新、方法途径改进、工作领域拓展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推出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鲜明特色的工作创新品牌。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线,全面推进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首都文明
14
风尚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颁布15周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10周年和毛泽东同志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把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先进文化成果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北京精神建设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群众,发掘首都文化的历史底蕴,提炼特色鲜明、内涵深刻的北京精神,使之成为首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继续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和道德宣传实践活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开展万名“孝星”评选表彰活动,促进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社会风尚的形成。组织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开展好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的评选和表彰,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首都“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