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持续推进文明区县创建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精神,把创建文明区县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点工程,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内涵,围绕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评比表彰工作有关精神和要求,进一步规范文明区县创建活动,完善首都文明区县考评工作动态监督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把创建文明区县与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认真解决好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鼓励区县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特色区域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提高文明素质,实现新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建设优美的新城新区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
21
教育、文明素质教育和文化技术培训,培养造就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紧紧抓住广大农民实际利益关注点,把创建活动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与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带科教兴农,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带整合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带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下乡,促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提高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内容,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文明先行”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发动首都各级各类文明单位与郊区村镇结对共建、多方联建、连片共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
(三)持续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有关精神,探索和完善文明单位评选表彰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增强机关、学校、企事业、街道、社区、景区等基层单位创建活动的生机活力,推动行业服务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服务规范培训体系,推动全市窗口行业和行政执法部门窗口单位实现规范化服务。广泛开展诚信建设活动,推广承诺制、公示制、信誉制、责任制等工作制度,不断提
22
高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水平。切实把社区作为城市文明哺育、实践的重要基地,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及其它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教育引导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和居民公约、依法履行应尽义务,积极参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积极引导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主动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持续推进军(警)民共建活动。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建共育”的原则,突出思想共建,充分发挥军地双方优势,着力增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军地融合式发展。结合首都发展实际,抓住首都军(警)民共建活动开展三十周年的契机,认真总结军(警)民共建工作经验,进一步拓展共建共育领域和范围,推动军(警)民共建工作创新发展。驻军相对集中的地区,要充分发挥军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军(警)民联片共建、城乡共建的新模式,形成共建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加强首都少年军校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和军训活动,磨炼意志、强健体魄,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
23
教育有效衔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整合首都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建立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先进单位激励机制,推动千家资源单位免费或优惠服务中小学生实践活动。完善百万中小学生回社区报到并参与社会实践制度,广泛开展“小楼门长”、“文明小宣传员”、“文明小引导员”、“环保小卫士”、“爱心小使者”、“家庭小孝星”等“六小”实践活动,培育一大批社区文明小使者。继续建设好数字德育平台、网上家长学校、母亲课堂、社区儿童德育中心等阵地,推动家庭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加强12355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台建设,深化“阳光心语行动”,加强市级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建设和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加强市和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建设,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二)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多种手段,深入推进网吧、网络、荧屏声频视
24
频、各类出版物、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工作。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与分工负责、日常巡查与技术监管、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网吧管理长效机制,实施网吧连锁经营与统一接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义务网吧监督员队伍的作用,加大对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网吧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建立全天候24小时网络有害信息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大互联网、手机低俗之风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净化荧屏声频,加强对广播影视节目和广告的多渠道监督检查和引导。大力实施“文化环保工程”,继续完善出版物市场信息监督员职责考核制度,推进出版物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职能作用,加强在校园内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文化环境、交通秩序和治安秩序的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未成年人学习成长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优秀少儿歌曲、戏剧、动漫、影视剧(节)目、出版物的创作生产,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推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深受未成年人欢迎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推进出版物精品战略,加大对优秀未成年人出版物的扶持力度。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新童谣”宣传推广活动,推进“北京童谣”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创作生产一批引领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首都“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