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边坡。高度小于2.5m时,填方采用铺草皮护坡。高度大于2.5m,小于等于4m时,采用三维土工网种草,骨架内铺草皮。路基填方高度大于4m路段及采用人字形骨架防护。骨架护坡施工前,先行放样,然后开槽砌筑骨架。片石间的缝隙用砂浆和碎石填塞密实,圬工表面做勾缝处理。
(五)路基填筑 1、施工部署
路基填筑前应先做实验段,通过实验段路基施工,确定路基填筑的压实厚度、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采用的压实机械及达到压实标准所需压实遍数,并做好实验段总结。
每层路基填筑前应沿路基两侧定标桩,划方格控制上土数量以便控制上土厚度,为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作业程序组织施工。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四区段: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 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机械碾压——检验鉴定——路基面整修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详见表5施工工艺框图《表E-5-2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①测量定位
设置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范围内测量放出线路中心位置线,根据设计图纸尺寸放出路基坡脚位置线。
②填前压实及基底处理
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理现场,挖除和掘除废弃结构物,并进行
填前碾压,其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在填筑前,将路基基底压实后新测绘的填方工程断面图提交给监理工程师核准。地表为潮湿土时,必须挖去湿软土层,换填碎、砾石土、砂砾土、砂砾或挖方坚硬岩石碎渣,或将土翻开掺灰处理。对于水鱼塘路基,在填筑前,通过采取围堰、排水、挖淤、换填透水材料进行处理。常水位以下部分边坡采用浆砌片石全防护。
③路基填筑前先进行土工试验,以确定填料的种类、含水量等指标符合要求后,再用于路基填筑,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填料,要更换土源或采取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方法改良土质或加强压实等措施。
在进行全路路段填筑前,计划在该段内选择有代表性的长度不小于100m全幅路基作为试验路段进行现场填筑压实试验,以选定合理的压实工艺参数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施工工艺
①工艺流程:施工准备(试验、放样)→基底处理(清、压)→做试验段(取得数据)→分层填筑(控制厚度)→摊铺整平(控制宽度、坡度)→洒水或晾晒(控制含水量)→机械碾压(控制遍数)→检查报验(控制压实度)→床面整修质评报验(控制八项指标)。
②分层填筑
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每200m左右或两结构物之间划分为一个施工区。分层厚度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数据严格控制,每20m设一组标高点。每层填土沿路基横向每侧超填50cm宽,以方便机械压实作业,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③摊铺整平
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控制层面平整、均匀。摊铺时层面做成向两侧倾斜2%~3%的横向排水坡,以利路基面
排水。
④洒水、晾晒
路基的含水量控制在Wopt±2% 。当含水量超出最佳含水量+2%时,采取在路基上摊铺、机械松土、晾晒相结合的办法,降低填土的含水量。当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2%时,可采用取土坑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基上洒水搅拌相结合的方法洒水润湿。
⑤机械碾压
开始碾压时,先用小吨位压路机对松铺土表面预压,用平地机刮平,然后再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作业的施工顺序为:先压路基边缘,后压路基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操作规程进行碾压。碾压施工中,压路机往返行驶的轮迹需重叠一部分,光轮压路机重叠1/2轮宽,振动压路机重叠40—50c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2m。压实作业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
(3)填方路基边坡防护
当填土高度小于8m时,采用直线式边坡;大于8m时采用台阶式边坡。高度小于2.5m时,填方采用铺草皮护坡。高度大于2.5m,小于等于4m时,采用三维土工网种草,骨架内铺草皮。路基填方高度大于4m路段及采用人字形骨架防护。
(4)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控制填料先做土质试验,按强度分层使用。不同性质的填料均匀分开填筑,杜绝在同一路段的同一层次混填。
②严格控制松铺厚度,按路面平行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填土松铺厚度按试验段取得的松铺系数来控制施工厚度。重点抓好路基压实关,配备数量足够、性能良好的碾压设备,加大检测频率,达到压实度点点合格。
③控制好每层平整度和横坡度,以防存水和便于排水,雨季要做
好临时泄水槽,以防雨水冲刷路基边坡。
④填土路基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个相邻作业段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先填筑的路段应按1:1的坡度预留台阶。
⑤土工布施工时,应拉紧,铺好后需检验,发现缺经少纬的部分应剪去并另覆盖一块。土工布沿路线方向平铺,每段长度150-200m。自卸车直接慢速开上土工布的路基,直接卸料,然后空车倒出,卸料车不得在编织布上掉头、转弯,以免卷折破坏已铺好的编织布。
3、路堤过渡段施工 (1)基本方法
①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桥台、相邻路基及横向结构物的地基同时进行,只有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回填和填筑施工。
②在回填和填筑施工前对过渡段的填料进行检验,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场。
③过渡段与相邻的路堤和锥坡按水平分层同时填筑。大型压路机不能达到的部位,采用激振力3-5t的小型振动夯夯实。
④当地面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填筑前应将原地面挖成≥2.0m、内倾坡度为2%-4%的台阶。在填挖交界处设置10m长的超挖过渡段。冲沟内填筑路堤时应将沟岸松散浮土清除,并开挖纵向台阶。
⑤过渡段两侧按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排水,避免水从结合部渗入路基,造成病害。过渡段两侧及桥台锥坡防护砌体,待路堤稳定后再施工。
(2)路基与台背过渡段(结构物台背回填)
对于大、中小桥梁:设置桥头搭板+换填透水性材料综合处理,基底最短处处理长度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坡率1:2。对于涵洞:台背路基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处理,基底最短处理长度不低于设计及规范要求,坡率1:2。
结构物处的填土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150mm,结构物处的压实度要求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至路床顶面均为96% 。台背填料采用透水性好的材料。
台背回填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平整度及使用寿命,填筑不好在通车后将出现桥头跳车现象,我们多年来均将其作为一个关键工序严加控制。根据以往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在台背墙上划线分层控制厚度,薄层强压,与路基搭接部位挖好台阶,达到密实衔接,边角用冲击夯夯实,对侧墙锐角部分夯实困难处,用浆砌片石砌筑,防止下沉。
第二节 路面底基层施工
该项目路面底基层做法为18cm厚水泥石灰稳定土,采用路拌法,施工工艺流程详见表E-5-3。
一、施工准备
1、水泥石灰稳定土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
2、对土基不论是路堤还是路堑,必须用压路机或等同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检验(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场,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水泥等措施进行处理。
3、组织石灰进场,并做好原材料实验,石灰经实验检验合格后,进行消解,同时对消解好的石灰要进行过筛。石灰消解后要进行闷灰,闷灰时间不少于7天,保证石灰充分消解,石灰既不要太干,也不要过湿。
二、施工放样
1、在下承层路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安南高速公路组织设计(修改)(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