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nancial Risk and Control of Geely's Merger of Volvo
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Party's 16th CPC National report clearly
put forward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China slowly fast economic growth expectations, our enterprise out of the country in case of transnational m&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But China enterprise acquisitions overseas often frustrated: CNOOC, Haier, such as mobile overseas and bid for activities have failed, and TCL and Beijing Oriental, the transnational m&a in huge financial losses. Careful analysis of transnational m&a cases of failure enterprise, can say with each all without exception of financial risk by mergers triggered by. So for the financial risk of the enterprise merger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the significant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from the concerned Geely m&a Volvo case analysis, this article first case review,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points out that Geely the financial risk of the merger Volvo face; Then in-depth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of acquiring Geely on financing risk, payment risk, foreign exchange risk, legal risk financial risk and the corresponding avoidance, for success after the merger of the face a working capital chain is broken and follow the financial risk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aper also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hope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China's m&a activiti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I
引 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在国家资源战略需要和企业成长全球竞争的驱动下,以资产和资源重新配置为特征的并购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并成为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标尺,跨国并购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不可或缺的角色。机遇与风险同在,作为最富有效率的扩张手段,并购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跨国并购的始终,且随着经济环境日益国际化,企业的理财环境日趋复杂化、多变化,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日俱增。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跨国并购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在实际操作中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屡屡受挫。从早年首钢在秘鲁的铁矿山投资遭遇“罢工门”坎坷不断,到前几年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最终宣布失败,再到最近的中铝并购力拓折翼,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可谓是阻碍重重。只有20%的并购案例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相继告终。经验尚浅的中国企业对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在并购之时和整合之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本文从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视角来透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揭示影响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因素,并提出防控措施,为我国跨国并购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第1章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概述
1.1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回顾
2010年3月28日,在瑞典的哥德堡,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2010年8月2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交割仪式在伦敦举行,此举标志着沃尔沃轿车公司正式归属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意味着“吉利沃尔沃”号将要正式起航。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品牌,吉利用18亿美元换回的不仅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还有福特公司提供的支持,2000多个全球经销商网络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以及相关的研发人才和境外工厂和员工。沃尔沃作为国际知名的轿车品牌,其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品牌价值更是接近百亿美元,吉利此次仅以18亿美元就将其“明媒正娶”,创下了中国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最高金额纪录,是国内汽车企业首次完全并购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全球性著名汽车品牌,并首次实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对一家外国企业的全股权收购,全品牌收购和全体系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1.2 并购背景
1.2.1沃尔沃在金融危机下的处境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汽车公司收购后,自2005年至今更是连续5年巨额亏损,每年的亏损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沃尔沃亏损加剧,大约有35亿美元的各种债务需要偿还,成为福特汽车的巨大包袱。此外,2009年,沃尔沃全球销量约33.5万辆,同比下降10.6%,并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裁员。据统计,2008年沃尔沃轿车亏损14.65亿美元,2009年第三季度虽有好转但也仍持续亏损高达6.53亿美元。福特汽车公司决定执行战略调整计划,即走“一个福特,一个团队”的自有品牌发展之路。以低价出售沃尔沃,吉利得以拥有牵手沃尔沃的机会。 1.2.2吉利基于战略转型的坚持
吉利为了实现“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2009年吉利集团实现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48%;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利税近24亿元,同比增长35%,生产总值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64%。这些数据
2
说明吉利的盈利能力较强,公司处于高速成长的阶段,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一直以来吉利汽车在价格和外观上都给人以“草根”的印象,吉利如果并购了沃尔沃,就能够在中高端市场取得主动权,汲取高端人才,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模型,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来说,都是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提。 1.2.3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契机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导致欧美汽车市场大幅萎缩。奔驰、宝马、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年销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中国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40%的增速高速增长,其中,沃尔沃轿车2009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80%以上。对于沃尔沃轿车来说,若想尽快扭亏为盈,选择吉利这一中国买家,显然是个明智的抉择。在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的背景下,许多外国企业的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这正是中国企业利用海外并购走出国门的大好时机。通过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到梦寐以求的汽车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这是中国实现技术跨越的一个捷径,可以迅速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软实力。吉利并购沃尔沃,正是利用这次机遇,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尽快走向国际市场,利用沃尔沃的国际知名品牌,彰显中国汽车业的实力。降低运营成本,如果能生产出一辆汽车是吉利的价格、沃尔沃的质量的话,那么相信市场空间将是非常巨大的,而这一切并非不可能。
1.3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财务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屡屡挫败:中海油、海尔、中移动等的海外并竞购活动都以失败告终,而TCL和京东方则由于跨国并购陷入了巨额财务亏损。仔细分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案例,可以说每一起都无不由并购的财务风险所引发。所以进行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防控就显的尤为重要了。吉利并购沃尔沃作为一个典型的跨国并购的案例。除了一般并购面临的融资风险与支付风险外,吉利并购沃尔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些独特的风险因素,诸如外汇风险、法律风险等。
财务风险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有获取额外收益或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侠义的财务风险一般只指筹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是指由于并购投资决策、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活动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3
第2章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财务风险及规避措施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实施“走出去”并购策略的重要性已是无可置疑了,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的核心问题,能否有效防控并购过程的财务风险,对企业并购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分析吉利并沟沃尔沃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外汇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吉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地规避了并购的财务风险,实现并购交易的成功!
2.1 融资风险及规避措施
2.1.1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与并购保证和资本结构有关的资金来源风险。包括资金是否在数量上和时间上需要保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债务负担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等。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时间筹集到所需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通常可采用自有资金、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融资渠道。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2.1.2设计巧妙的融资方案,规避融资风险
为了使收购能顺利进行,吉利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融资方案,既照顾到吉利自身,让它能够在未来的股权结构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又保持这个项目的号召力。第一个融资平台由吉利的全资子公司和大庆国资于2009年12月合资搭建完成,名为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第二个融资平台则完全由上海市政府搭建,于2010年2月3日由嘉定开发区和嘉定国资比例参股成立上海嘉尔沃公司。两个平台完全搭建好之后,上海吉利兆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股东为吉利万源和嘉尔沃,均为货币出资,大约有11亿美金来自由吉利集团、大庆国资、上海嘉尔沃共同打造的融资平台,出资额分别为人民币41亿元、30亿元、10亿元,股权比例分别为51%、37% 和12%。2亿来自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另外2亿则来自福特卖方融资。国内银行提供4.39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和成都银行各提供20亿元和10亿元低息贷款,三年内吉利仅需付约三分之一的利息,三年后酌情偿还。海外也有4.61亿美元渠道融资。在2009年9月,吉利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高盛资本合伙人(GSCP)签署协议,GSCP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认股权证投资吉利汽车,这样,吉利汽车在可转债发行及认股权证获全面行使后,又获取25.86亿港元(约合3.3亿美元)的资金。通过这样的巧妙设计让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财务风险及防控论文正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