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学导论(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力图指导群体朝他的目标走。);表意型领导实际上:“助手”是被试,“被试”是助手。学(expressive leader)(也称为社会情感型领导,寻生被电击时,要根据电击的不同强度做出不同求创造群体的团结和维持群体的协调。) 的痛苦反映;实验目的也根本不是为了研究惩? 两种不同类型领导通常由不同的人担任 罚与记忆的关系,而是一项有关权威服从的研家庭:严父慈母 单位:院长与书记 究,即看看当给别人施加痛苦时,人们是否会军队:连长和政委 服从权威人物下达的命令。 ? 领导风格(Lippit & White, 1952) 4、对遵从行为的解释

极权型领导:给孩子分配工作并确切告诉? 风险转移 (the risk shift):个体决策,个体他们应该做什么;对孩子的评价较主观、任意,负责;群体决策,群体负责 却不做任何解释。 ? 例:选工作实验(Stoner,1961)

民主型领导: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工作任务? 群体意见 (groupthink):凝聚力很强的群体的分配,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法让孩子们选择符在决策过程中,一致性意见的需要会压倒任何合自己特点的工作方式;对孩子的评价客观公批评性意见的提出 :1961年美国入侵古巴

(Irving Janis,1972,1983) 正 ,以“事实”为依据。

四、初级群体 放任型领导:不分配工作任务,给孩子们

完全的自由,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他们1、关于初级群体的研究 对成员的工作不做任何评价,无论是正面的还1909年,库利在其《社会组织》一书中,首是负面的。 次提出“初级群体”的概念。 ? 结果如何? 20世纪20年代,托马斯(W.I.Thomas)和兹纳? 极权型领导:对领导怀有敌意。独裁型领涅斯基(F.Znaniecki),“在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袖治下的孩子冷漠好斗,表现出大得多的敌视民”施拉舍(Thrasher)的“帮伙研究”。梅约和攻击性,有更多的群体成员在找出气筒。 (G.E.Mayo)的“霍桑实验”(1927-1932) ? 民主型领导:领导最受欢迎,20个孩子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社会学家对美国士有19个喜欢他们。民主型领袖带领下的孩子兵的士气和战斗力的研究。 们相互之间更友好,重视彼此间达成的共识。 莫雷诺的“社网图” ? 放任型领导:领导受欢迎程度居中,与极霍曼斯的《人类群体》(1950)、怀特(W.F.White)权型领导比,有70%的孩子更喜欢放任型领的《街角社会》(1943)、米尔斯(T.M.Mills)的导。放任型领袖领导下的孩子们能提出很多问《小群体社会学》(1967)。 题,但他们做不出任何决定,他们在完成任务2、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方面明显不如其它男孩。 ? 成员有限,一般2-30人;成员间有直接的、

经常的面对面互动;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三、群体的运作

色,表现了全部个性;成员间的交往定于感情;1、遵从(conformity,又称从众行为)

成员难于替代;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控制依阿希实验 (S. Asch,1955)

靠非正式的手段 思考:南门与北门、安利、马路诈骗 就你逞

3、初级群体的形成条件 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你为什么天天生蛋?

? 活动空间接近;接触时间长;相互交往比2、权威服从 (obedience)

较自由,不受过多的约束;交往各方角色、地假设你在上米尔格莱姆的课程。你志愿参加一

位间的社会差别较小。 项关于惩罚与记忆的研究。你和另一位学生分

4、初级群体的功能 别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现在你是

? 正功能: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满足人们“老师”,另一位是“学生”。“学生”被安在

的感情需要? 有利于维护社会控制 一个带有电极的电椅上。你被要求向学生提问

? 负功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题。当学生回答错误时,米尔格莱姆要求你

发挥,可能会干扰正式组织的有关系,破坏组电击学生作为惩罚。“学生”每犯一次错误,

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就增加15伏电压作为惩罚。看看惩罚能否强

现 化记忆。你被告知“电击会极其痛苦,但对身

5、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思考) 体没有任何损害”,你被试着安排在电椅上“亲

? 衰落及其表现: 功能外移? 关系松懈? 身尝试”一次45伏的电击。

- 11 -

邻里已经名存实亡

? 初级群体的衰落带来的影响

? 正功能:? 个人自由? 组织效率? 社会整合

? 负功能:? 感情需要得不到满足? 社会控制难度提高? 社会化出现困难

的各种初级群体。

? 形成原因:? 邻近吸引? 相似吸引 ? 满足需要

? 功能:缓解工作中的紧张? 提供工作上的支持? 提供必要的安全感 2、非正式结构

案例1:苏联工厂中的采购员 五、家庭

案例2:“应付游戏” 1、家庭的概念:建立在婚姻、血缘和收养关

3、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之间的关系 系基础上的初级群体。

?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各自发挥着不2、家庭的演化 : 血缘家庭 普那路亚家

同的功能。 庭? 对偶家庭? 一夫一妻制家庭

? 正式结构是以正式规则,设立职位、部门3、家庭的结构: 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来追求组织目标的实现。 联合家庭 其它类型的家庭

? 非正式结构则是通过正式结构之外形成一

种私人关系来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需求。 第八讲 社会组织

? 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社会组织的含义和功能

促进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的相互协调,保证1、含义: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个特

组织目标的实现。 军队中的管理? 外来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正式结

工的管理 构的次级群体。

四、组织管理理论 2、功能

1、古典管理理论 ? 社会组织使个人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衣

? 代表人物: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和食住行、安全等。

德国的韦伯 ? 提高群体的活动效率。例:中西战争

? 特点:以提高效率为目标,方法是建立一? 增强了社会的整合程度。例:械斗

套标准化的规则 二、社会组织的目标和手段

? 泰勒:认为当时企业缺乏效率,他的科学1、组织目标

管理理论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效率,即以最小的含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地组织需要通过

代价去获取最大的成果。 自己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事实或未来状态。是

方法有二: 第一是运用实验观察法对工人的组织的灵魂,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依据,是

操作进行研究;第二是差别计件工资制。 衡量组织活动效率和效果的标准。

泰勒的科学实验 影响因素:

? ? 外部环境 营销观念的转变; Anway 搬运铁块实验 ? 铁锹实验 内部成员

? 金属切削实验 2、组织手段

? 评论: 含义:一个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调动

? 重视科技在中的应用,试图建立一套标准所有组织成员为之奋斗。

化的规则来指导和规范成员的活动,以提高整? 组织权威 组织规范 ? 组织资源

个组织的效率。无疑这些理论对提高组织活动三、组织结构

的效率是有积极作用的。 1、正式结构 formal structure

? 但是存在严重的缺陷:重视规则的作用,? 组织内部各种职位、各个部门之间正式确

而忽视人的主动性;强调物质刺激对调动职工定、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模式。职位、部门是

积极性的作用,把人看作是只有物质需要的构成组织结构的基本元素或单位,这些结构单

“经济人”;忽视了人的其它社会需求,看不元的不同组合又形成了组织结构的不同类型。

到人是“社会人” ? 职位 部门

2、行为科学理论 2、非正式结构 informal structure

? 霍桑实验:从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 概念:未经明确规定,而是组织成员从组

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里进行的一系列的研织外部带入或是 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自发形成

- 12 -

究。

2、行为科学理论

? 霍桑实验最初的假设

霍桑实验 (第一阶段:照明实验,1924.11-1927.4)

?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 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

? 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 ? 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继续进行。

梅奥和霍桑实验(续)

? George Elton Mayo, 1880-1949,澳大利亚人,人际关系论和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 ? 对照明实验的重新解释和验证。 ? 福利实验(1927.4—1929.6) ? 访谈计划 (1928.9—1930.5 ) ? 非正式群体研究(1931.11—1932.5 ) 对照明实验的重新解释和验证 ? 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导致产量增加。这种解释被否定了,因为物质条 件和工作方法无论改进,还是恶化,产量都会增加。 ? 增加工间休息和缩短工作日,导致产量增加。这种解释也被否定了,因为关 于工间休息和工作日的特权无论增加,还是取消,产量也都会增加。

? 工间休息减轻了工作的单调性,从而改变了工人的工作态度,导致产量增加。 这种解释同样被否定了,因为工作态度的改变不一定仅仅是工间休息造成 的,也可能是工人感到被重视造成的。

? 个人记件工资制刺激工人积极性,导致产量增加。这种解释还是被否定了, 因为虽然在一个实验组中,工资制度由集体刺激改为个人刺激时产量增加, 再由个人刺激改为集体刺激时产量减少的情况,可是在另外一个没有改变工 资制度的实验组中,产量也是持续增加的。 ? 监督技巧即人际关系的改善使工人的工作态度得到改进,导致产量增加。这 种假设得到实验支持和研究小组的认可。 福利实验(继电器装配测试室研究)

(1)研究人员在挑选被试时, 最初只选了两个关系好的女工, 然后再由她们挑选其余4 人。 (2)实验之初,研究人员将这些女工召到公司检查部部长办公室, 向他们解释这次实验的内容, 并告知将按这次实验结果制定新的工厂管理制度, 要求她们为改善工厂劳务管理作贡献。此后,研究人员不断征求女工们对工作条件的意见,认真接受她们的建议。

(3)试验小组没有工头监督工作, 和普通车间工头虎视耽耽的监督相比, 这种极其宽松的管理无疑提高了女工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

(4)试验小组中有一位意大利血统的青年女工, 性格活跃, 工作积极, 人缘好, 认为参加这项试验是一个出人头地的好机会,自然而然成了女工们的领袖, 带头引导其他女工努力工作。 (5)按照公司的规定,车间工作禁止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而在实验小组,研究人员为了不妨碍工人之间的协作,就放任她们交谈, 这就给她们带来了更为融洽的群体气氛。5 访谈计划(1928.9—1930.5 )

? 访谈实验开始时是由研究者确了一份谈话提纲,要求工人就提纲中列出的厂方的规划政策、工头的态度、工作的条件等发表意见。可是访谈实验开始后,工人表示不想受提纲的限制,而是更想谈一些提纲以外的问题。也就是说,厂方和研究者认为是意义重大的事情并 不是工人最关心的事情。 访谈计划

? 于是研究者及时调整了访谈计划,不再规定谈话的内容而让工 人随意谈自己关心的事情,每次谈话的平均时间由半小时延长 到一小时。研究者不进行任何道德说教和劝说,也不表达自己 的情绪和立场,只是详细地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

结果: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访谈了近2万人次。期间并没有给工人解决任何具体问题,却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专家们认为:

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工人对厂方积累了许多不满而无处发泄,从而影响了积极性。

- 13 -

访谈计划恰恰给个工人以发泄的机会。工人的义” Bureaucratic ritualism,例:特雷莎教母) 不满情绪发泄后感到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产? 用个体、群体的目标替代组织目标(the 量自然提高。 iron law of oligarchy, Michel,, 1915) 非正式群体研究 ? 成员的异化? ? 实验结果: 彼得原理 Peter Principle ? 个人计件工资制,但工人只维持中等偏上? 帕金森定律 Parkinson’s Law 的产量(每天的工作定额7312个焊 接点,他第九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们只完成6000-6600个)

一、社会分层概述

? 工人工作绩效与工作能力和熟练程度不相

1、社会地位及差别

自然差别:性别、肤色、容貌、年龄、身高等

? 存在群体规范:

社会差别:职业类别、收入多少、教育程度

? 不能干太多,亦不能干太少

社会差别产生的原因:地位不同、地位多重性

? 不能自以为是,自吹自擂,在同伴面前装

社会地位,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领导、打官腔

status)

? 不能向管理当局告密 地位符号(status symbol) ? 提出“非正式组织”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 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 正式组织,这种地位不一致(status inconsistency) 组织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2、社会分化及类型 着调节 和控制作用。 概念: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 工人是“社会人”,组织如果只满足其生理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需要,而不满足其它社会需要,成员就缺乏归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属感,唤不起工作的热情和干劲; 后果:地位的多样化和功能的专一化 ? 组织除正式结构之外,还有非正式结构,社会分化的类型:水平分化、垂直分化 即初级关系,这些初级人际关系能满足成员的3、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社会需要,从而影响到成员的工作效率; 阶级与阶层 ? 要充分发挥成员的作用,不便要依靠组织社会不平等各阶级、各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的正式结构和规章制度,而且要注意组织成员资源在占有量和获取机会上存在差异。 自发形成的小群体的作用。 社会不平等研究的角度: 法律上的不平等“刑3、现代管理理论 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 权变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 委托代理理? 事实上的不平等论? 种群生态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ut… ? 制度学派? 网络学派

二、什么决定社会阶层?

美国与日本公司比较 ?

1、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 权力(Power)

团队雇佣和晋升? 终身保障? 全身心投入

财富(Property) 声望(Prestige)3

? 广泛培训? 集体决策

2、马克思的观点 生产资料

? 团队雇佣和晋升? 终身保障? 全身心投

3、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社会分层具有普遍性和

入? 广泛培训? 集体决策

永恒性 精英 精英循环

五、科层制的特征与反功能

三、为什么社会阶层普遍存在 2、科层制的特征

? 专业化 )层级化 规范化 1、功能主义观点:激发能干的人:

社会必须确保某些职位有人承担;某些职非人格化任人唯贤

位比其他职位更加重要;更为重要的职位必须2、科层制的反功能

由更能干的人选来承担为了激励更能干的人? 本位主义 (拉链路、高房价、911)

去承担职位,社会必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报酬 ? 目标置换 (Goal Displacement)

2、冲突论观点:阶级冲突和稀缺资源 ? 用新目标代替旧目标(组织为生存而

除非社会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否则它不改变既定目标,如NATO)

会存在。为了协调人们的行动,保证社会正常? 用规章制度代替组织目标(“形式主

- 14 -

运转,需要某种领导。 领导就意味着权力的不平等。一些人占据着领导地位,另一些人只能服从领导。 人类的本性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拥有权力的人往往会利用其职位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报酬。 3、伦斯基的综合观点

? 在无法生产剩余产品的社会中,功能主义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些社会将更大份额的资源给予那些承担重要工作的人。在能够生产剩余产品的社会中,各个群体为了剩余产品而 斗争,获胜的群体成为精英。

四、精英如何维持分层

? 暴力;控制思想 (“奴隶是劣等的”;“君权神授”印度教:“轮回”);控制信息(独裁政体Vs民主政体);使用技术

五、社会分层制度

1、奴隶制 (slavery system): 一些人占有另一些人

? 三个原因: 债务;犯罪;战争

? 基本情况:奴隶并非终生不变(古罗马,奴隶可以赎身;古以色列,50年一次大赦) ? 奴隶未必是代代相传(子女可能会被富裕家庭收养、古墨西哥,奴隶子女是自由的 ? 奴隶未必是无钱无权的(有时,奴隶会变得相当富有;奴隶可能有自己的奴隶) ? 美国的奴隶制:殖民者奴役印弟安人(失败);殖民者转向非洲;奴隶主发展出意识形态使奴隶制合理化(“奴隶是劣等的”);一些州政府使奴隶身份具有传承性;今天的残留(种族歧视)

2、种姓制 (caste system)

? 四个主要种姓,1000多个亚种姓

每个亚类都有传统职业,居住地以及与其它种姓的交往规则

? 种姓地位由出身决定,而且终生不变。 ? 为了维持种姓边界,实行内婚制(endogamy)。

3、等级制 (estate stratification system) ? 牧师 罗马教会势力很大,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还可以向生活在教区范围内 的人们征税。教会的权力如此之大,国王加冕都必须得到罗马教皇的许可欧洲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对于其他儿子来说,担任牧师是不错的选择教会出售牧师职位,富有者可以购买主教的职位以确保获得高收入。

? 贵族 由贵族、富有的家庭组织,国家由他们统治。他们拥有财富之源——土地。贵族无

须亲自耕作或从事任何劳动,劳动被认为是仆

人的事情,有损贵族的尊严。 ? 平民 平民依附于土地,随着土地的继承或出售而更换主人。农奴生来就处于第三等级,死时依然如此。平民只有立战功,或被“召入”教会从事宗教天职的人,才能脱离第三等级。 4、阶级制 (class system)

? 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分层类型是阶级制度,这是一个主要以经济地位为基础的相对相对开放的分层形式。

? 允许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边界比较灵活。

? 个人成就在确定其等级地位中起较大的作用。

? 阶级划分的方法

? 客观法:研究者根据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把人划分阶级

? 声望法:要求社区成员指出他们社区中阶级数量和性质

? 主观法:要求被访者对他们自己进行阶级定位

六、社会流动

1、性质与条件 ?社会流动: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的变动,即从一种地位或社会阶级向另一种 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 ?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

?社会流动的条件:个人社会位置并非固定的;一定的社会位差的存在;社会结构的开放性

2、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按流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向上流动;向下流动)?

按参照基点的不同可分为 :代际流动 ; 代内流动

? 按流动原因的差异可分为 :结构性的流动 ; 非结构性的流动

3、合理的社会流动及其意义 (自学) ? 衡量社会流动是否合理的标准:

? 普遍性原则:开放范围的普遍性; 筛选标准的普遍适用性 ;实现标准的普遍可能性 ? 自致性原则:应当排除或缩小个人的先赋条件对流动的影响;不承认个人的分层归属性或集团归属性是其流动的唯一决定因素;个人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素质、知识、技能、成就等应当成为其流动的决定性因素

? 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形成开放结构取代

- 15 -

封闭结构,有助于消除不平等;拓宽不同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了解和联系;加强社会整合有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开拓进取精神

二、越轨行为的生物学解释:头骨说 染

色体说 体型说

三、越轨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 性格说 (Eysenck,1977):某种个性特征与越轨有关。没有人是天生的越轨者,但是有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越轨。外向性格(extrovert)和内向性格(introvert)。外向性格的人其行为很可能逾越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因为这些人对刺激和冒险有生理需要。他们是否成为越轨者还取决于他们是怎样被社会化的(汉斯艾森克,英国心理学家)

? 社会学习说 (Bandura,1973):暴力和越轨都是社会习得(socially learned)的。研究证明即使并没有真正从事过攻击行为的人也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攻击行为。例如孩子对电视的模仿。比如打枪。如果他们后来发现暴力行为可以带来报酬却没有受到惩罚时,他们可能会采取暴力行动(阿尔伯特·班杜拉,1973)。

? 挫折-攻击说 (Berkowitz,1962):攻击行为经常由于 挫折引起。当某种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人们可能遭受挫折,正如挫折—攻击(frustration-aggression)假说所解释的,遭受挫折的总量取决于需要、冲动和欲望受到妨碍的强度,反过来,攻击的程度与人们如何受挫折有关。挫折可能由于缺乏金钱、爱情和其他东西而产生。

第十讲 越轨行为

一、越轨的定义

定义:违反某个群体或者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就是社会越轨。

社会越轨与统计异常(statistical deviance):后者是一种行为发生的频度或多或少地偏离正常水平。收集某种东西也许不是流行的嗜好,但也不是对社会规范的违犯,另一方面有些行为在社会上传播较广,如闯红灯和偷税漏税等,在统计学上比较普遍的现象,却是一种温和的社会越轨行为。

? 越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被认为是越轨行为,取决于何时何地以及是谁所为。

越轨行为的相对性:

不同的社会环境。例如地位卑微的人,特别是穷人外来人口,与那些富人和本地人相比,更容易被蒙上社会越轨的污名。不顾他人意愿强行将他人财产据为已有;街头、宾馆、会所 不同的时间。越轨定义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 经商 离婚

伴随地点的变化和文化的不同,越轨定义也有差异。例如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对婚外性行为的不同态度。 ? 一夫多妻 婚外情 一种行为被视为越轨行为时,还意味着这种行为必须作为违法的行为而被观察、被定义的、并且帖上越轨的标签。 对越轨的理解:

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越轨这个术语意味着不遵从。 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例如有身体障碍的人常常被当作反常者。 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虽然大多犯罪行为都是越轨行为,但越轨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三种情况:一是既是越轨也是犯罪,如谋杀。二是是犯罪但不明显是越轨。如赌博。三是是越轨但不是犯罪。如检举。 越轨行为虽不被赞同,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迪尔凯姆指出:“越轨是任何健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越轨可能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所为。

- 16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社会学导论(3)在线全文阅读。

社会学导论(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7452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