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轨理论:外来工犯罪?
?参照群体理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怀特对公平感的研究 ?? 2、社会冲突理论 ?时间:20世纪50年代 代表人物:宾塞;达伦科夫 ?特点:探讨冲突的根源和社会后果 冲突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
1. 社会冲突是一种普遍现象,每个社会
都无法避免;
2. 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是冲突
产生的主要根源;
3. 冲突对社会不仅具有破坏性的一面,
而且具有建设性的一面。
冲突的作用:促进个人的结合,所谓“不打不相识”; 促进组织的建立;促进联盟的形成 3、社会交换理论 时间:纪6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乔治·霍曼斯;彼得·布劳 ?霍曼斯关于社会交换的六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攻击-赞同命题;理性命题 4、符号互动理论
?代表人物:赫伯特·布鲁默;欧文·戈夫曼 ?研究单位:个人
?符号互动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1. 人们对某一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他
们对这一事物赋予的意义为基础的。 2. 这些意义产生交往过程中。 3. 这些意义通过自我解释过程得到修
改。
第五讲 社会与文化
一、社会的含义 1、古籍中的定义 2、西方学者的定义 3、我们的定义 1、古籍中的定义
?“社”指祭神用的一块地方;“会”就是集会。两词连用,表示在一定的地方,于民间节日举行的演艺集会。后来,“社会”一词又有了新的意思,是指志趣相投者的团体。
唯实派:社会唯实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迪尔凯姆和德国的齐美尔。他们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它是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唯名派。社会唯名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的韦伯,美国的吉丁斯和法国的塔德,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不是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
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二、自然环境 ?什么是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构成 ?自然环境的影响 ?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对政治、军事活动的影响 ?对文化、心理的影响 三、人口
- 6 -
1、全球视野中的人口问题
?马尔萨斯挑起的争论: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有那么多小孩?
2、中国的人口问题与计生政策 3、中国的人口流动:盲流农民工外来工 2、中国的人口问题与计生政策
?显功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潜功能:人口逆淘汰;性别比严重失调导致婚姻挤压;四二一综合症 四、文化
?引论:林雪讲故事;什么是幸福;过河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源于拉丁语,愿意为耕耘、耕种。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将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教育等活动都归入了文化范畴,认为凡是与自然状态、天然状态相对立的都属于文化现象。
普芬多夫: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泰勒: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
2、文化的类型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2)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
?主文化:指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文化的抵制和对抗。嬉皮士运动;新文化运动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评比性文化: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
?非评比性文化:也称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 3、文化的构成
?文化的内容:符号;价值观;规范;约制;物质文化
?文化的逻辑结构: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
符号(symbols):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如文字,数字,象征物,有意义的姿势等。 价值观(values)
?概念: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亚洲价值观
?价值观与行为的关系:价值观决定行为;行为创造价值观 规范(norms):
概念: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称为规范。 分类:正式规范(formal norms):有文字记载,并且对违反者有严格的处罚规定。法律、比赛规则etc。非正式规范(informal norms):没有明
- 7 -
文记载,但却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衣着打扮
?民俗概念:指导日常生活行为的(非正式)规范;不具有强制性。又叫社会习俗 或社会习惯。如餐桌礼仪。
?民德概念:涉及核心价值观的原则性规范;一旦违反,会招致严厉的惩处。杀人、盗窃、强奸、虐待儿童etc
?特别严格的民德被成为禁忌。如吃人肉、乱伦禁忌
?法律概念:法律是正式的规范,是民德的一种,它是由国家颁布的用以控制人类行为的规范。同一种行为很可能既是非法的,但如果用某种非正式的规范来判断又是可以接受的。 约制是社会控制的一种,即迫使人们遵从规范以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行动。
?约制的类型:正面约制vs负面约制:正式约制vs非正式约制:
?正式约制往往是最后的办法,非正式约制往往比正式约制更为有效。 ?文化的逻辑结构
?文化特质概念: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它即可以表现为物 质的形式,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形式。
?文化丛概念:文化丛是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在一起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如春节庆祝活动等。 ?文化模式概念:所谓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4、文化的分析 ? (1)文化分析的视角
? 功能主义的视角 生态学的视角 (2)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3)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种族中心主义概念:也称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
?种族中心主义的影响:正功能;负功能 ?文化相对主义概念: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4)文化变迁与文化堕距
?文化变迁的原因:文化创新:发明和发现;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文化震惊:乌干达人的吃相;吃狗肉、住宾馆;办户口;“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文化边际(Marginal culture)文化趋同(culture leveling) 文化与全球化 ?文化堕距(culture lag)
?一般来说,物质文化先于、快于非物质文化;在非物质文化中,制度变迁较快,民俗、民德次之,最后是价值观念。中国近代史;基因技术
第六讲 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1、社会角色的概念
? 概念: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社会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型,它是社会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群体和组织的基础。
? 角色是地位的外在表现;是人们的一整套
- 8 -
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处于特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望;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2、角色集
? 概念: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所有这些就构成了角色集多种角色集于一人身上一组相互联系的角色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1、按获得方式分
? 先赋角色(Ascribed Role) 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种族、性别、年龄
? 自致角色(Achieved Role)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角色 :律师、医生、钢琴家、总裁 2、按规范程度分
? 规定性角色:对此种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的角色:警察、法官、各级党员、干部
? 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父母、夫妻、子女、亲戚、同学、顾客、乘客 3、按追求目标分
? 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的价值就在于实际利益的获得:商人、企业家、经理人 ? 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党政干部、法官、警察、学者、教授、艺术家 4、按心理状态分
? 自觉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事实上 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 不自觉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充当这一角色, 而只是按习惯行为去做。
2、社会角色的表现
? 布景与道具: 衣着、仪表和言谈举止 Others\\主角与配角 ?
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3、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 角色期望 (role expectation):车上的目光;摘掉的校徽 ? 角色领悟
角色实践 (role performance):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角色失调
1、角色冲突 (Role Conflict) ? 当一个人身处多个地位、扮演多个角色时,不同角色期望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对立现象。 ? 例:《婆婆、媳妇和小姑》警察与小偷 角色回避
2、角色紧张 (Role Strain)
? 对立的要求被置于同一角色时 ? 例:牧师 vs 罪犯 售货员 3、角色不清
? 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社会变迁是造成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服装的演变
4、角色中断
? 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干部下岗;青年落榜 5、角色失败
? 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现,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 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 ? 类型: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夫妻离婚,干部停职,学生被开除
? 虽然还处于某种角色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证明是失败的。“儿女犯罪”
第七讲 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概述
1、什么是社会群体
? 概念: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 基本特征: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持续的相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1、社会角色的确定 ? 自我定位:“我是谁?” ? 社会认可
- 9 -
互交往、稳定的社会有关系;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认同感、归属感、群体规范);有一致的行为能力 2、社会群体的类型
? 按照关系的亲密程度: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
初级群体:通常较小、长期的互动、亲密、面对面、感情较浓厚、合作、友谊的
次级群体:通常较大、短期、暂时的互动、较少亲密关系、常是表面关系、较正式、事务性
按成员的归属感:内群体 (in-group);外群体 (out-group) “强盗海湾”实验、“反恐” 内群体:人们有归属感的群体,是由我们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外群体:无法令人们产生归属感的群体,是由“他们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按照规范化程度: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 按照关系缘由: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
3、我们为什么形成群体?
? 工具性需要 (instrumental needs):群体能够帮我们更有效在达成目标,甚至是达成一个人无法达成的目标。 ? 例1:足球队 ? 例2:体重观察者群体 ? 例3:学习小组
? 表意性需要 (expressive needs):满足我们的情感需要,通常是提供情感支持和自我表达的机会。 ? 例1:朋友 例2:兄弟会或姐妹会
? 许多群体能同时满足这两种需要
外,一无他物。
? 研究对象:20、30岁的年轻人。 ? 研究发现:
? 有等级:一个头头Doc,下面有三个助手,再下面则是9个成员。不同 等级之间遵循上级优先的原则。
? 有规则: “要求力所能及地帮助朋友,并不允许他做任何对朋友有害的事情。” Doc必须出手大方,手也期望他给出大量的礼物。如果反过来接受礼物,特别是接受来自地位低的成员的礼物,就被认为是有损尊严。地位低下的成员通过帮头做事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地位。
? 有惯例:每晚在同一酒吧的同一张桌子聚会,位置固定。 3、群体角色
齐默巴多(P.Zimbardo,1972)的虐囚实验 关注问题:监狱中的虐囚事件是狱警的个性决定的,还是监狱的环境决定的? 方法:在斯坦福大学一栋建筑物的地下室仿建了一座监狱,并征集实验的志愿者。共有70多人报名这项每天15美元的工作。齐默巴多根据心理测验和体能测验挑选出其中的24名心理稳定和正常的学生参加实验。他们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中产阶级家庭。齐默巴多把学生随机分成“犯人”和“狱警”两组。那些“犯人”真的由当地警察从犯人家中逮捕并带到这个地下室监狱,关在一个三人一间的囚室里,并被告知要关两个星期之久。
研究结果:到第六天齐默巴多就结束了实验,因为他对实验结果很担心。被选为狱警的学生真的扮演了典型的狱警的角色,像对牲口一样对待“囚犯”;同时,“囚犯”们也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想到的只是如何逃 生和避免惩罚。
? 领导:在群体内部关系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并能对群体其它成员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角色;谁能成为领导:高大魁梧和长相英俊的人更可能成为领导(Stodgill,1974;Crosbie, 1975);更加健谈和更能表现自己的坚定和自信的人更可能成为领导;被群体成员认为能代表他们价值观的,或是有能力使群体摆脱危机的人更可能成为领导(Trice & Beyer,1991) ? 其它微妙因素:长桌实验 (Lloyd Howells & Selwyn Becker,1962)5 ? 领导的类型 (Robert Bales,1951):工具型领导(instrumental leader) (也称任务型领导,
二、群体的结构
1.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对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 规模越大,责任越分散规模越大,关系越正式
? 规模越大,关系越复杂,因而形成派系的可能性越大 2、群体规范
? 社会群体与乌合之众的区别之一是有没有一套共享的规范。群体规范规定了成员应该如何行动以及违规意味着什么。 ? 经典研究:怀特(W.F.White)的《街角社会》 ? 研究地点:20世纪30、40年代波士顿北部一个意大利人居住区。 ? 上层社会的印象:很少有澡堂,街道狭窄、脏乱,孩子在街道上乱跑,青少年犯罪率高。总之,这里除了“可怕的人群、混乱的秩序”
- 1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社会学导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