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学院2011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3.4 车身布置综述
车身总布置属于汽车工作的一部分,它是在整车总布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整车的总布置提供了汽车的长、宽、高、轴距、轮距等的控制尺寸、轴荷分布范围以及水箱、动力总成、前后桥、传动轴与车轮等的轮廓尺寸和位置。据此再参考同类车型有关数据作为借鉴,即可初步确定前悬和后悬的长度,前后风窗位置和角度、发动机罩高度、地板平面高度、前围板位置、座椅布置、内部空间控制尺寸、方向盘位置角度与操纵机构和踏板的相互位置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按满载情况绘制车身总布置图。
车身布置与整车布置统一于汽车设计内,彼此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制约,所以很难截然分开,往往需要反复交叉进行。
3.4.1 底盘布置
轿车车身的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受底盘布置形式的制约。目前多采用传统式布置(FR布置)和前驱布置两种形式。
3.4.2 动力总成的布置
当动力总成在纵截面上定位以后,即可画下它的外形轮廓,接着确定前围板线,前围板平面离发动机气缸盖后边缘点应留有足够间隙,以便于拆卸汽缸盖罩和接近气门;当配电盘装在发动机后部时,决定前围板位置的不是气缸盖而是配电盘。当车身通风系统的朝气口和导气管布置在前风窗玻璃下边的前面时,车身前围板往往还必须适当后移。
3.4.3 地板凸包(传动轴通道)和传动轴的布置
为了保证车身地板凸包的高度最小以及后座凸包上的座垫有足够的厚度,通常采取在垂直平面内将传动轴布置成U形的方案,这样可以降低传动轴的轴线,同时又能保证动力总成的外廓不致减小离地间隙,而且万向节叉轴线之间的夹角也不致超过允许值。
凸包与中间传动轴部分之间的最小间隙一般可取10-15mm。在绘出传动轴的最高轮廓线之后,即可据心决定传动系以上的凸包线。
进一步即可确定地板平面,在传统式布置的轿车上,根据车身承载形式之不同,可以绘出地板总成的横截面。由于传动轴作前述布置,所以前、后地板往往形成不大的阶
12
广西工学院2011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梯。
车架或地板总成的型式取决于纵梁沿宽度方向的布置。地板高度取决于离地间以及纵梁的截面高度。
车身地板的离地高度应在保持必要的离地间隙情况下尽可能减小,以降低汽车的重心,提高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3.4.4 轮罩外形尺寸的确定和踏板的布置
地板平面确定以后,随之而来的总是就是确定车轮罩的外形和尺寸。为了绘制前轮罩表面,应先确定车轮跳动到极限位置(一般情况下,规定橡胶缓冲块压缩约为自由高度的2/3,对于只在良好道路上行驶的高级轿车而言,可以允许缓冲块为压缩为自由高度的1/3)和最大黑心向角时所占有的空间。首先在侧视图上画出绕主销轴线转至最大转向角的车轮,然后将侧视图上的车轮极限位置用水平截面A—A、B-B、C-C、D-D划分???,并将每一截面的轮胎外形画在平面图上,在车轮截面运动轨迹的周边作一条间隙为30mm的轮廓线,这就是与上述水平截面相应的横肉截面,它与平面图上翼子板外廓线的一系列交线,投影到侧视图上,即可据以确定翼子板的开口形状。
布置踏板所需空间受凸包外廓和车身内侧壁二者宽度的限制。因此,轮罩最好不凸出于乘客室内。
3.4.5 车身内部布置
轿车是运送乘客的,其车身的内部布置应考虑人的因素第一,也就是说,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考虑舒适性,因此,人体工程学的知识在此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除某些专用车辆(如迎宾车、学童车等)以外,一般车辆内部布置均可按成年人的人体尺寸来考虑。
车身内部空间和操纵机构的布置以及驾驶员与乘客座椅的尺寸和布置等参数均可以统计数据作为依据,综合利用均值和标准差,变即以均值一决定基本尺寸,而以标准差来调整量,就能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身材。
座椅尺寸基本定下来以后,即可确定顶盖的初步轮廓,顶盖后端可由后座中间乘客头部来控制,亦即按上述座椅至顶蓬的距离加上隔热材料层20-30mm.
3.4.6 车门立柱的布置
在布置车六立柱时,首先应考虑上、下车的方便性。在确定车身侧壁的倾斜度时,
13
广西工学院2011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也应考虑上、下车的方便性。如图3-1所示,当k值(车门上、下槛边缘之间的间距)为零时,乘客的上身必须倾斜达30度以上才能进入车内,入座甚为费劲,一般取k=100-150mm。则人的上身只需稍许倾斜即可入座。必须指出,当k值过大时,将由于上下比例失调而影响汽车的外观,同时内部空间利用也不好,下车时不方便,而且玻璃升降占用车门内腔的空间太大,使车门增厚。
图 3-1车身侧壁的倾斜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3.4.7 油箱和备胎的布置
在轿车上油箱的和备胎的布置对车身的有效容积和汽车的轴荷分配都有很大影响。为保证安全起见,油箱不应布置在发动机舱内,备胎则可根据需要任意布置。油箱和备胎往往同时布置在行李舱内。当备胎布置在行李舱内时,应保证在装满行李的情况下仍能便于取出备胎。行李舱的有效容积在中级轿车上为0.4-0.7立方米,在高级轿车上0.7-0.9立方米。本次设计容积为445L。
3.4.8 排气系消音器的布置
为了避免地板过热,地板和消音器之间应留有足够间隙(至少50mm)。排气系消间器的布置方式。由于排气管和消音器经常承受很大振动力的作用,因此,对于固定它们的弹性支承应给予特别的重视。为了预防振动,固定支承应布置在振动中心,也就是说,尽量靠近刚性横梁。消音器弹性支承的典型结构。??[4]
14
广西工学院2011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 4 章 三厢车车身布置及造型过程
4.1 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
在整车布置之前要确定汽车的基准线(面),即确定汽车坐标系。
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1、Z坐标线的确定-车架上平面线 你的车又不是这么定的
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坐标线,向上为“+”、向下为“-”,该线标记为Z/0。
2、X坐标线的确定-汽车中心线
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X坐标线,向前为“-”,向后为“+”,该线标记为X/0。
3、Y坐标线的确定-前轮中心线
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作为横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Y坐标线,向左为“-”,向右为“+”,该线标记为Y/0。
4、地面线
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前轮垂直线
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
4.2 座椅布置与造型
汽车座椅用于支承乘员的质量;缓和衰减由车身传来的冲击和振动;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并为乘客创造舒适和安全的乘坐条件。由此可见,座椅设计的好坏,将对汽车的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安全性及操纵方便性等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掌握汽车座椅的特性和设计方法,是车身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15
广西工学院2011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4.2.1 汽车座椅的设计的要求:
1、应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即:座椅的尺寸和形状应使人体具有合适的坐姿,好的体压分布,触感良好,并能调整尺寸与位置,以保证乘坐稳定、舒适,操作方便,视野良好。
2、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以缓和与衰减由车身传来的冲击和振动,保证驾驶员能较长时间工作而不感到疲劳;乘客能感乘坐舒适愉快。
3、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刚度和寿命,并能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尽量减少科员的受伤程度,亦即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4、结构紧凑,外形与色彩应美观、大方,与车身内饰相协调,并尽可能减轻质量,降低成本,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4.2.2 座椅的调节机构
调节机构用以适应不同身份的乘员对乘坐和操作的不同要求。其结构形式有 前后调节式、上下调节式、靠背倾角可调式、整座倾角可调式和六向(上下、左右、前后)均可调式等几种。
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调节装置装在座垫骨架和地板之间。前、后方向的调节量一般在90~140mm之间,大多不大于120mm;上、下调节范围一般在30~60mm之间。靠背倾角装置装在座垫骨架与靠背骨架之间。它的调节范围不仅限于驾驶姿势的要求(3度~8度),而且应可适应乘客从坐姿到睡眠的状态(6度~65度)。在整体座椅倾斜角可调的结构中,座椅底面和水平面间的夹角的变化范围为5度~10度。当人的脊椎与垂直面的角度为22度时座椅造型设计如图4-1所示。
图4-1前后排座椅的造型图
1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车身布置说明书(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