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
教师小结赏析诗文的方法: 通过同学们对诗文的赏析,我们应该具备积累诗文和赏析诗文中优美诗句的能力。赏析诗文应该掌握方法:一,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二,根据画面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也就是“画意诗情”。
②考考你:品一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学生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教师学习小结:
通过大家介绍与黄河有关的传说故事、俗语、成语和诗句,折射出文化与黄河的关系,透视出黄河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5.教师小结过渡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她的乳汁变成了黑色的,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她在流血,在呻吟,在呼唤。让我们去探访一下母亲河。
三、黄河忧患
11
1.黄河现状
(学生展示搜集图片成果)
学生甲:黄河面临的两大问题:断流 油污
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古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既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 (学生创意展示)
1、 保护母亲河,爱护大自然! 2、 黄河清,天下平。
3、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4、 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5、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护黄河非传人! 6、 黄河已入青天去,空余九曲万里沙. 7、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清。 8、 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2.谈谈你的收获 3.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锻炼了同学们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同学们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值得赞赏。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够学会如何专题的掌握知识方法。
五、布置作业
12
以“我心目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
3 人教七下单元同步作文·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 教改案例:作文活动课《黄河,母亲河》
黄河,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孕育着中华民族令人自豪的华夏文明,又流淌着人类贪婪索取的泪水,有多少黄河岸边的中华儿女,早已习惯了享用黄河、漠视黄河。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正是作文活动课《黄河,母亲河》的设计意图。
黄河文明,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早已深深积淀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又怎能忽视它?如何创设浓郁的黄河氛围,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祖国之情,在美的境界中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为我构思这次作文活动课的重要目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久居校园深墙之中的中学生,如笼中之鸟般盼望着一次出门踏青的机会,作文课的筹划活动,就在春游的强大诱惑中展开。
春游小组的例行安排中,多了一项特殊任务:古今诗歌吟唱会。为了不在母亲河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学生们开始了上山(书城)下乡(书摊)的搜寻工作。 活动地点:黄河岸边。
活动方式:黄河歌曲联唱、诗词吟诵、赏析。(以下为活动片段)
1 朗诵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吟诵伴剑舞,全诗略) 朗诵者甲:这句描写黄河的诗,并不觉得有什么奇妙之处,但在许多书中都引用这一句,为什么?
学生乙:这句诗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河水从天而降,把黄河滚滚东流的气势写得非常形象。
学生丙:“君不见”一词可以引发人们的丰富想象,使人身临其境般体会到黄河的雄壮。 学生丁:“奔流到海不复回”突出了黄河一往无前的勇气,有不凡的气势。 2 朗诵者: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配乐朗诵,全诗略) 甲:“触”字用得不好,它一般指很轻微的抚摸。 乙:因为黄河到龙门流得缓慢了,所以用“触”字很恰当。
丙:上句“黄河西来决昆仑”写出了黄河力劈高山的气魄,奔腾汹涌;下句“咆哮万里”也写得
13
非常豪迈,所以不该用表示河水缓慢的“触”。
丁:“龙门”在古代是个神奇的地方,鲤鱼跃过龙门就化为龙了。因此“触”龙门可以形象的表现黄河象一条巨龙般咆哮而至,在龙门徘徊不前,轻叩龙门,好让自己继续前进。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借助黄河设置审美氛围,以诗歌朗诵、品评引导学生把文字符号转变成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拓展想象的空间。)
这次活动,把学生的主观感受与诗词描述相结合,亲身领略到黄河的气势磅礴、泽被两岸万物生灵,真切体会到黄河对华夏民族、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并对黄河现状有了直观认识,为本次活动奠定了扎实的感情基础。他们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们来到黄河边。人们都说,长城是中国的脊梁。那么,我说,眼前这绵延的河水则是中国的血脉。”“当我登上邙山头,远望那条望不到头、盼不到尾的大河时,‘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回荡在耳边。”“没有想到,身到黄河边,却看不到黄河壮。直到辛辛苦苦的爬上黄河大堤,那条浊流滚滚的大河才出现在眼前。说它是黄河,不如称之为‘流沙河’更恰当。” 网络天地宽,心与心相连
诗词歌赋作为诱发创作欲望的手段,激发了学习兴趣,可以在写作中锦上添花。但“织”就一篇佳作,尚需广集素材,酝酿创作激情。关于黄河的知识浩如烟海,网络化教学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活动地点:计算机教室
活动方法:在计算机老师的协作下,指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素材,并制作课件。 活动形式:
1 、共分六组,即黄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成语及谚语、断流及水污染知识、治黄方法、水文图片等;各小组分工协作,根据主题上网查找、收集材料。准备工作完成后,由组长整理、筛选出有关竞赛题目,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下制作成课件,举办知识竞赛,进行网上答题。(竞赛内容略)
(设计意图: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小组协作性学习,经过合作交流、切块拼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完成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2、每小组设计一幅公益广告画,发挥自己特长,构思、设计、创作有关黄河的标语、电脑绘画,共同创作,并在网上传递、交流,由小组代表阐释画意。 评选结果,以下两组设计获得了一致好评:
1、黄水滔天,浊浪滚滚中,祖国地图上满目疮痍:一棵棵残树在洪水中随波逐流,一根根树桩无奈哭泣。画面中,一座小楼在大浪冲击中岌岌可危,小楼上的人哭叫着抛出了残缺的
14
斧头。
标语:我“爱”黄河母亲,砍光了“绊脚石”,永远在她“怀抱”中!
点评:画面布局合理,含义一目了然,色彩鲜明,令人有触目惊心之感。标语言简意赅,颇具讽刺意味。 2 、标题一:曾经┄┄
一条碧蓝的河流蜿蜒流淌,绿树成荫,鸟儿在蓝天白云之下欢快的飞翔。伴随着悦耳的音乐,河水中浮现出“河”这一古老的名称。 标题二:现在!
刺耳的闪光灯声中,拍摄着黄河的现状:触目惊心的树木残桩中,浊流肆虐,天空不再澄澈,鸟儿不再歌唱,沙尘弥漫在画面上。“黄河”这个名称的出现,发人深省。 标题三:未来?
只有一片干涸龟裂的土地。
点评:富有节奏感的画面,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以三个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做连缀,简洁明了,标点的使用颇见匠心。
(设计意图:设计公益广告画的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学生抒发内心情感提供了多样化的舞台,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理性认识,使学生人尽其才,享受到创作的快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这次网络教学中,查找、收集的是学生,整理、筛选是学生,无疑给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构思源于他人的灵感,创作出于自己的技巧,成功的喜悦自能刺激大家的创新意识。现代化的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小组分工探究,加以整合、提炼后提供给大家,使所有人精攻一点又了解全部,则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强了协作意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真是: 因特冲浪揽珠贝,闪客逞豪弄大河。学海戏潮大语文?兼容并蓄领风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章不是无情物”,从搜集的体验到创造的冲动,尚需教师帮助学生捕捉动情点,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活动地点:教室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辅导(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