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低段学生活泼好动,最具模仿性的这一特点,我们尝试着用“赏读—模仿—创编”三步在低段学生中开展创编儿歌活动。 1、赏读
“插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的话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得先进行了解。创编儿歌也应这样从欣赏开始。因此我们让学生大量诵读一些好的儿歌,让儿歌与学生亲密接触。让学生经历:儿歌搜集——真情赏读——精读领悟——感情而发的过程。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诵读﹑欣赏﹑分析,促进学生理解儿歌的主题﹑意境﹑语言艺术等,达到训练语言,积淀诗情的目的。
2、模仿 “轻轴拔琴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说的就是仿写,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众所周知,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贴起步,反复临习,力求形似而后求得神似。模仿便是其间必须首先经过的一级台阶。学生学习作文何尝不也是这样的呢?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古人把模仿范文作为最初作诗的方法,他们先作“依样画葫芦”的“葫芦”,然后逐步地“师其神,不师其貌”,最终实现由模仿走向创造。古人作诗尚且如此,对于刚刚学编儿歌的低年纸的小学生更要这样。不过,指导孩子模仿并不机械照搬,而是促使他们将模仿的对象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模仿中展示自己的个性。比如读了《天上的小白羊》。邵佳雯小朋友模仿编了自己眼中的云——天上的小白兔
天上的小白兔,/有的跑着,/有的跳。/小白兔啊,/下来吧,/不要在天上着了凉。/地上草儿绿,/地上萝卜多,/地上才是你们的家。
实践表明“仿”是“编”的桥梁,是提高学生创编儿歌的一个有效方法。 3、创编
学生学习儿歌,对儿歌有了美的认识,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学生的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积极的最佳的状态。我们抓住这个时机,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在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指导学生们编儿歌的:
①看图编儿歌。新教材安排大量色彩鲜艳的情境图,色彩鲜艳吸引力大,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产生兴趣,爱看想说。让学生凭籍情境图展开想象大胆地练说,然后引导他们将这些情境图配上儿歌,这都能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②绘画编儿歌。低年级学生喜欢画画,观察和想象是绘画的基本功,同样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写出的文章也生动。因此,我们让学生从每周美术课上画的画中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把这幅画的内容用儿歌表达出来。比如,美术课学生画了菜园里的蔬菜。我就让学生课外将这些画配上儿歌,在语
文课前交流。有的小朋友画上一根大萝卜,旁边配着这样的儿歌“大萝卜,/水灵灵”,有的小朋友画上一棵小白菜,配上“小白菜,/绿莹莹”,这样的文字,还有的小朋友画了一些黄瓜,配上“黄瓜一咬脆生生”的句子。课后将这些作品在“儿歌飘香”专栏展示出来,学生们看着、读着,可高兴了。这种图文结合的样式既是学生心血的结晶,也是学生全面素质的“答卷”,更是激发学生自身及后来者奋发向上的推动剂,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以真正凸现。
③续编儿歌。儿歌语言优美,浅显易懂,孩子在诵读中容易理解其中的意思,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有的儿歌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的儿歌还是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切入点,最后言已尽而意犹存,向我们展示一个广袤的空间,让学生思绪驰骋,这些地方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续编练习,这时,我们要及时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结合儿歌诵读进行续编儿歌。如人教版语文第一册《拼一拼》的最后一句“还能拼什么?你来试试看”。“还能拼什么?”教学中我请小朋友试着拼一拼,说一说,请你把说的写下来,最后孩子们编写出“拼出小鸡,嘴巴尖尖,拼出小猫,胡子翘翘”等。这样不仅让孩子明白儿歌的意思,而且让诵编接轨,相得益障。
④观察生活编儿歌。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物,美好的情感都在学生的心理装着。如:观察大自然、参加各种活动、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等等。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广阔的生活空间是相等。”写作常识也告诉我们,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因此,要重视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拓展编写题材,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培养儿童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尝试用语文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把有趣的人、事、物编成儿歌。如邵琦小朋友放学到家吃了西瓜,编了一首儿歌《大西瓜》:大西瓜/圆又绿/切开西瓜变大碗/你吃一大碗/我吃一大碗/剩下空碗当小船。
这首儿歌就来自学生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以大碗”的概念,只有在学生们一道吃西瓜的时候,才可能出现。学生们阅读后豁然开朗,原来这样的事也可以写。于是,《吹泡泡》《小狗狗》《天上的小白羊》《菜园里》等洋溢着儿童生活气息的儿歌纷纷出现。学生的每句话都是智慧的露珠,心灵的闪光。
进行儿歌教学,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诵读、收集及尝试创编,这不仅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及阅读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在简短的文字中就能读出丰富内容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各种能力。通过儿歌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愉悦、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从而让学生“乐学、善学、博学”,受到美的熏陶,真切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霞:《让声音“看”得见》,《小学语文教师》,2006第9期 [2]张爱娟:《师生共同打造书香校园》,《吴江教育》,2004年第2期
[3]谢远品:《明确要求注重实践科学指导》,《小学语文教学》,2004第3期 [4]叶丽华:《巧学汉语拼音》,《小学语文教学》,2003第12期
[5]张祖庆:《强化成功意识指导快乐作文》,《教坛拾得》,陕西教育出版社,2000第10期 [6]周建国:《阅读指导课的研究与探索》,《吴江教育研究》,20001年第5期
单 位:温岭市城西街道马公小学 作 者:吴福君 联系电话:6963202 总 字 数:6406个
课题级别:台州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低年级语文开展儿歌教学策略与研究 立项时间:2007年1月
“鼻子一酸”——“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 师: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想哭的感觉
师:母亲明明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按理我应感到—— 生:开心
师:但此时的我没有欢喜,没有快乐,此刻的我“鼻子一酸”(生反复读这个词)
师: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请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悟,文中哪些地方,哪些描写令我鼻子一酸。(生读)
生: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噪音震耳欲聋。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母亲却毫不犹豫地把一元五角钱给我,所以我鼻子一酸。 师:来,一齐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皆有情。普通的一句话中且包含无限的情。如何让学生读出情呢?我们平时可以发现指导朗读,有的教师只停留于“要有感情地读”的一般号召,有的又过分注重停顿、重音、语调等指导,这两种教法均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教例中的朗读指导王老师以一个“酸”来紧扣课题中的“慈母情深”中的“深”,由“酸“切入,引领学生深读探究,解读慈母的心灵密码,使“鼻子一酸”作为全堂课,情感颠峰体验的一个制高点。可见,朗读训练要落在语感的把握上。
三、读出音:培养语音感
语音感是人对言语声音形式的心灵感受。不仅指对言语发音的感知,还包括对言语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感受。因为,中国汉字有显著的表意功能外,还有一定的表音功能。声音作为一种物质材料,确是影响一个人情感和理智的重要因素。因此处在一定语流中的汉字语音,其强弱、快慢、虚实以及音调、节奏等方面,也应随着特定的语境,进行恰到好处的调控。请看教例《小小的船》。
师:晴朗的夜空多美啊,谁来读一读。
生:(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学生基本读出了节奏,但“弯弯的、小小的”没有突出)。 师:请你再读一遍,读了以后,要让听的人很快知道月儿是怎样的(学生再读,很好地处理了重音)。 师:有进步!让我们一齐读。(学生的感情有所流露,让人感到月儿的可爱)。 师:好,小女孩在太空上看到什么?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平实地、较快地念)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刚才同学读的情况。
生: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太快,那么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
(学生读得节奏缓慢,逗号的停顿略长,“只”音略拖,强调了“闪闪”和“蓝蓝”,令人仿佛陶醉)。 师:让我们自由地读读儿歌,要读出夜空的美。
语音感既是对语音的感知,更是对语音所含情意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形象地说,学生应该成为词的音乐家??”教例《小小的船》是一首儿歌,音韵和谐,富有节奏,读起琅琅上口,但如果学生对无声文字潜在的音韵、节律,缺乏敏锐的感悟,特有的语意和韵味就不可真切地感受到,当然朗读也不可能让别人感受语言的魅力。教例中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等,学生很好地读出了夜空的美。
四、读出趣:培养读书乐趣
名师的课堂教学中,欢声连连,笑语不断,要是借班上课,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围着他难分难舍。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以有效的导读手段,让学生获得了读书的乐趣。他们的教法灵活多变,有运用故事引领创设乐读的氛围,有倡导个性解读尊重多元理解,有教师入情范读引发情感共鸣,有巧妙处理教材引发阅读期待,更有教师的妙语连珠等等。请看有位老师执教《从现在开始》。
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小动物们,今天,我狮子大王召集你们来,是因为我年纪大了,替我的王位。你们谁能胜任“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棒,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猫头鹰先来当吧!
(课件出示:看图体会猫头鹰的神气)
师:你能学学猫头鹰当“万兽之王”时的神气样子来读读猫头鹰的话吗?注意把感叹句读出来。 生:(一边演一边读)拍着胸脯,读得活灵活现。
师:小动物们,你们听了猫头鹰的话,有什么烦恼吗?
生:(贴公鸡图):这怎么能行,我白天出来找虫子吃。晚上我看不见的,没东西吃会挨饿的。 生:(贴斑马图):我喜欢白天出来跑步,晒太阳晚上天黑,我不好活动呀!
……
师:把你们的烦恼对你的同桌、前后桌说说; 生:七嘴八舌,说个不休。
师:你们现在就要在议论纷纷,一个星期下来,天天熬夜,你们又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三更半夜出来找吃的,冷得要命,我都三天没吃东西,快饿死了!
生2:黑夜里我都不能和同伴们玩游戏,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
生3:猫头鹰,你可害苦我了;我白天睡不着,晚上又没精力出来,这样的日子我没法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策略研究(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