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混在C12中的HCl气体 D.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制备Al(OH)3
4.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FeCl3):加入适量铜粉 B.Fe2O3(Al2O3):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 C.CO气体(CO2):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D.Cl2气体(HCl):通过饱和NaCl溶液洗气后干燥
5.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 NaOH B. NH3·H2O C. AgNO3 D. BaCl2 6.下列有关物质分离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溶液和胶体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蒸发食盐水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 B.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应先用盐酸洗涤
C.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下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将NaOH固体放在容量瓶中加水溶解 8.下列关于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水 B.溶液未冷却即注入容量瓶 C.容量瓶可长期存放溶液 D.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
9.用18.4mol?L﹣1的浓H2SO4配制100mL浓度为1mol?L﹣1的稀H2SO4,其操作可分为以下各步:
A.用量筒量取5.4ml浓H2SO4缓缓注入装有约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B.用约30mL蒸馏水,分成3次洗涤烧杯和玻棒,将每次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中; C.将稀释后的H2SO4小心转移到100mL容量瓶里; D.检查100mL容量瓶口部是否会发生滴漏; E.用量筒加蒸馏水至容量瓶中液面接近刻度2cm处;
16
F.盖紧瓶塞,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
G.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滴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和刻度线相平,试填空 ①正确的操作顺序为(用字母填写) .
②进行A步操作时,应选择下列量器 (填序号). a.10ml量筒 b.50ml量筒 c.100ml量筒
如果对装有浓H2SO4的量筒读数如右图所示,配制的稀H2SO4的浓度将 (偏高、偏低、无影响)
③进入A步操作后,必须 后才能进行C操作.
10.从500 mL 1 mol/L NaOH 溶液中取出100 mL ,有关这100 mL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C.含4g NaOH
D.含0.1 mol NaOH
11.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不仅有难溶性杂质,还含有Ca2+、Mg2+、SO42-等离子。某同学在实验室模拟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如下:
(1)除去难溶性杂质:操作步骤为溶解、_________、蒸发结晶; (2)进一步精制:
使用一下四种试剂:①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③NaOH溶液④盐酸 下列有关操作顺序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加Na2CO3溶液一定在加BaCl2溶液之后 B.BaCl2溶液必须第一个加入 C.加NaOH溶液一定在加盐酸之前
17
12.为除去粗盐中的MgCl2、CaCl2和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
(1)第②步加入BaCl2溶液,可以除去的杂质为_____。
(2)第④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如果②和④步骤颠倒,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
(3)第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欲检验滤液中是否仍含有SO42-, 可采用的方法是___。 13.完成实验Fe与水蒸气反应,如图所示. (1)装置A的作用是 .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碱石灰的作用是 .
(4)在D处玻璃管口点燃生成的气体前,必须对该气体进行 ,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5)当有16.8g 铁粉参加反应时,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
14.工业以浓缩海水为原料提取溴的部分过程如下:
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上述过程设计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所有橡胶制品均已被保护,夹持
装置已略去):
18
(1)实验开始时,A装置中不通热空气,先通入a气体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2)A装置中通入a气体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改通热空气。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B装置中Br2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同学向反应后B装置的溶液中通入氯气,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液。
①一位同学根据溴的沸点是59℃,提出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从该混合液中分离出溴单质。
②另一位同学向该混合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后放出下层液体,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提出证明反应后B装置的溶液中含有溴离子的实验方案是:取出少量溶液,先加入过量新制氯水,再加入KI淀粉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 该方案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稀硝酸的氧化性。
同学们使用装置Ⅰ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装置Ⅰ 装置Ⅱ
(1)在实验开始时,由于试管中空气的存在,同学们观察到试管中产生了红棕色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
(2)为了更清晰的观察到反应产生的无色气体,同学们用装置Ⅱ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试管,一段时间后,再滴加稀硝酸。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
19
(3)为了进一步从微粒角度研究稀硝酸的氧化性,甲、乙两同学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甲同学另取一支试管,加入铜片,再加入硝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继续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上方有浅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乙同学将装置Ⅱ中的稀硝酸替换为相同浓度的硝酸钠溶液,并重复(2)中的实验步骤。为确保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则在操作中需要控制过量。
③依据①、②中的实验,从微粒角度分析,你对稀硝酸氧化性的认识是。 五、计算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 mol CO2的质量是88 g B.44 g CO2的体积是22.4 L C.CO2的摩尔质量为44
D.标准状况下,11.2 L CO2中含有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8 g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 L B.1molFe与足量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2mol C.在常温常压下,22.4 L Cl2含6.02×1023个氯气分子 D.48g O2和O3的混合气体含有3mol氧原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摩尔质量是58.5 g/mol
B.18 g H2O中所含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C.22 g CO2中所含原子数约为3×6.02×1023
D.任何条件下,22.4 L氢气中所含氢分子数都约为6.02×1023 4.从微观角度看,影响一定质量某气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是()
A.气体分子数 B.气体分子的体积 C.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D.气体分子的质量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2 g H2的物质的量为1mol
B.0.5 mol/L Na2SO4溶液中,SO42-离子的浓度为0.5mol/L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京市2017-2018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期末复习试题(分类整理)(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