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期再支付欠款,这时货币执行的就是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最初只是用于清偿债务,后来又用于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
5.世界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三、货币流通规律
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的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这个规律的内容,就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它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前两项的乘积就是商品的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
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
货币有了支付手段职能后,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可以互相冲销,这就会使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发生变化。因为本期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暂时不支付货币,而前期赊销本期到期的债务需要货币支付,互相冲销的部分也不需要货币了。因此,在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职能后,上述货币流通的公式应改为:
21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销支付总额 同一单位货币平均流通次数
第四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及其实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可见它的内容包括价值的决定和价值的实现,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反映着商品经济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实行等价交换,也就是要求商品价格和价值相符。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每一次交换中,商品价格和价值都不发生背离。实际上,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是不一致的。因为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还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由于购买者之间竞争加剧,价格就会涨到价值以上;相反,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由于售卖者之间竞争加剧,价格就会跌到价值以下。只有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才会一致。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供求之间经常是不平衡的。因此,商品价格与价值也经常是背离的,而价格与价值一致,却是偶然的、暂时的。
22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2.价值规律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促使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第二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本章将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剩余价值的源泉,从而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在今天,它仍然是我们剖析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依据。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有区别的,这可以从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看出来。
1.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公式是:W(商品)——G(货币)——W(商品)。即商品生产者卖出自己生产的商品,换回货币,再用这些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资本流通公式是:G(货币)——W(商品)——G(货币)。就是说
23
资本家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特定商品,然后再出卖商品,换回货币。
两种流通在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区别,表现在:流通的顺序相反,起点和终点不同,流通中作为媒介的东西不一样。商品流通是先卖后买,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作为流通媒介的是货币。资本流通是先买后卖,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作为流通媒介的是商品。
在两种流通形式上的区别背后,隐藏着两种流通的本质区别。主要是:
第一,两种流通的目的不同。 第二,两种流通的内容和实质不同。 第三,两种流通的运动界限不同。
资本流通公式G——W——G′,反映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各种资本运动的共同特征,适用于一切形式的资本,因此是资本的总公式。
2.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从形式上看同价值规律是相矛盾的。因为按照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流通中不会发生价值增殖。而资本总公式却表明经过买卖两个阶段,货币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3.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必须说明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才能进一步阐明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
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在商品流通过程中,
24
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其次,离开流通过程,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在流通以外,商品生产者只是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以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而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所以,在流通以外,价值不可能增殖,货币也不可能转化为资本。
以上分析可见,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我们来分析价值增殖从哪里发生。
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在这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在实现它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因为商品出卖只能使价值从商品形式转变为货币形式,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最后,价值增殖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政治经济学教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