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或早地也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新的上层建筑能够保护和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而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或延缓旧的经济基础的瓦解,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可见,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如此重要。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一、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通过对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生产关系的考察,阐明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也就是经济规律。所以揭示客观经济规律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1.什么是经济规律?所谓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既不能创造经济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经济规律。因此,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6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并不否认人们的自觉性,相反,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认识、利用)。
二、经济规律的特点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虽然都具有客观性,但相比之下,经济规律还有一些特点:
第一,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离开人们的经济活动,就不会有经济规律。而自然规律则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
第二,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们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生作用。这是由于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变化了,这些经济规律也就会随之消失,所以经济规律具有历史的性质。这与自然规律与天地长存也是不同的。
第三,在阶级社会中,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因为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会直接涉及到人们的经济利益,不同的阶级对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会有不同的态度。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先进阶级总是要利用经济规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腐朽的反动阶级则要加以反对。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一般不涉及人们的利害关系。
三、经济规律的类型及经济规律体系
1.经济规律可分三类:(1)各个社会形态共同存在的经济规律。(2)几个社会形态中共有的经济规律。(3)某一
7
个社会形态中特有的经济规律。
各个社会形态的特有经济规律是特定生产关系的本质联系,共有经济规律表现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本质的联系。特有经济规律使我们能够辩别出各个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共有经济规律又使我们洞察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联系性。政治经济学首先研究个别社会的特有经济规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揭示出各个社会所共有的经济规律,阐明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2.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有多种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既有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也有几个社会形态起作用的经济规律,还有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这些经济规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体系。在经济规律体系的特有经济规律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生产发展的方向。
第三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及意义 一、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揭示其本质及运动发展的规律性。
8
2.科学的抽象法。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理论必须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理论是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只有对照现实经济运动过程,才能加深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理解。二是要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用来研究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的理论。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2.有助于正确制定和自觉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3.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对各种错误思想的识别能力。
4.学习政治经济学也有助于学好其他经济学科。
第一章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本章通过对商品和货币,以及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分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学习和掌握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为学习剩余价值理
9
论以及其他一系列原理打下理论基础。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分析商品入手的。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细胞,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经济现象;商品内部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萌芽;从分析商品内在矛盾入手,进而层层深入,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不同逻辑层次的矛盾运动;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就可以阐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是如何产生的,认识它的历史性质。
第一节 商品的价值创造
一、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首先是一个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物品,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论什么社会,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然而,使用价值却是商品必须具有的因素,对别人毫无用处的废品是不可能成为商品的。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政治经济学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