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车轮跨度和
车轮接触点高度差的检测
????
小车车轮跨度的检测
用钢直尺(或有依托钢卷尺)测量小车车轮跨度,参见6.2.2及图21。小车车轮接触点高度差的检测
将被测小车安放在标准轨道上(也可在平台上放置等高块来代替),然后用塞尺检查每个车轮踏面与轨道之间的间隙,如图28。
起重机及小车在水平投影面内车轮轴中心线倾斜度Φτ的检测
???
方法1:适用于车轮轴承座为角型轴承箱式
测出车轮基准端面圆跳动最大值(A点),使之处于铅垂方向位置如图29,在车轮基准端面侧测量。
在同一端梁的两个车轮基准端面下部,用φ0.49~φ0.52mm钢丝拉一直线,线端固定在专用支架上,将Φ8mm绝缘标准棒分别放在两个车轮上支持钢丝,使钢丝离开车轮端面。把电路通断装置两根引线分别接在钢丝和端梁上,用Φ8.00mm标准尺寸以上或以下尺寸的检测棒(用0.02mm单位递增或递减)试测P1及P2,当蜂鸣器或指示灯亮时,换用相邻下一级检测棒测试,若不响或不亮,则取它们之间的平均数值分别为P1及P2、P1和P2与绝缘标准棒之差的绝对值与测量长度(1)的比值即为此项实测值。
起重机及小车在水平投影面内车轮轴中心线倾斜度Φτ的检测
??
?
?
方法2:适用于车轮轴承座为腹板镗孔式(只在型式试验时检测)
建立测量点:如图30所示,各车轮处均以O为圆心,在接近于车轮踏面直径的ΦE圆周上确定四个测量点A、B、C及D,其中前三点需在腹板上分别钻出Φ18mm的孔备测量用。
确定基准线:在小车轨道两端S1、S2距离处(见图30),用卡子固定一根钢尺(或钢卷尺),并以两轨道的内侧面为量点,分别找出两钢尺上的小车轨距的中分点,并做标记。
将经纬仪放置在端梁外侧的中间部位,待调平后,观察两根钢卷尺上的读数(轨距中分点),一直调到两中分点重合为止。然后将经纬仪的照准部转动90°,这时从望远镜中观察出的方向(通过镜中的十字线)可作为一条垂直于大车横向中心线(或平行于纵向中心线)的测量基准线。
起重机及小车在水平投影面内车轮轴中心线倾斜度Φτ的检测
?
测点读数:将内径千分尺的固定测头碰靠在测点上(或通过图30中Φ18的孔),为使测量稳定,可用一个磁铁支架支撑住内径千分尺,见图31,
?
检测时,拧动内径千分尺的微分筒;另一人则从经纬仪的望远镜中进行观察。先使固定套管的纵刻线与望远镜中的刻线相重合,然后再调整分筒,使微分筒端面与望远镜中的垂直线相重合。这时,内径千分尺上的刻度值,即为该点的第一次读数。当各点的测值读出后,再将被测车轮转过180°;仍用上法,对各个测点读数。故此法亦可称为“二次读数法”。
当一个车轮各点测读完毕。可以将经纬仪的镜筒垂直反向转动180°,这样就可以测量另一个车轮上四个测点的二次读数了。
?
???
另一根端梁上的两个车轮,如上所述的测量方法可分别测得各点的二次读数。计算偏斜值:图32为车轮在垂直与水平平面内的安装状态。
设图示车轮的偏斜方向为正,则反其向者为负。图中a、b、c及d代表相应各测点到基准线之间的距离。在计算中,所注下脚编号即表某个车轮的数据,所注上脚“′”和“〞”即表示该点的第一及第二次读数。如图30中车轮1在水平面内车轮轴中心线偏斜度:
(a1'?a2'')/2?(b1'?b2'')/2??1?E1 1,固定套管纵刻线;2.微分筒内径千分尺; 3.微分筒端面;4.固定测头;5.端粱;6.车轮 起重机及小车在垂直平面内车轮轴中心线倾斜度τr的检测
??
方法1(仲裁):适用于车轮轴承座为角形轴承箱式。
把磁力座垂直倾斜仪吸在车轮基准端面上,如图33。顺时针旋转百分尺,当听到百分尺棘轮响声时,记下百分尺读数,令其为a。继续旋转百分尺同时观察水平指示器,当水平指示器水平时,停止旋转,并且记下百分尺读数令其为b。则a、b二个读数之差与测量长度之比即为此项实测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起重机械检验员-8.2 检验检测方法-8.2.1 机械检测-西安-李红昌-2(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