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78—2010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八) 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的主梁跨中上拱度和悬臂端上翘度的测量(附图2.3)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梁跨中上拱度的测量,常用方法宜采用垫架将主梁支承起来,主梁调平后,用水准仪测量。垫架中心线应放在主梁座板外侧700mm处,两座板处的主梁上翼板的标高差不应大于2mm,将水准仪支放在适当位置,将标尺分别放置于座板处、主梁上翼
?
缘板上的等高处,测得两基准零点处的h。值,再将标尺分别放置于跨中三个长筋板的上翼缘板处测量,其中最高点的测量值为h,上拱值应按下式计算:
?????
F=h。-h + ΔK (附2.3)式中F --上拱度值(mm);ho --两基准零点处的值(mm);h --上拱度测量值(mm);
ΔK --为垫架位置对上拱度的影响值(mm)
?
可按附表2.3取值。
GB 50278—2010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2.悬臂端上翘度的测量,按要求应测出结构悬臂端上翘度和有效悬臂处的上翘度。其测量方法,应将水准仪放在适当位置,标尺分别放置于跨中测上拱度所用的两个基准零点上,测得两零点的h。值(h。为零点处所测值的平均值),再将标尺置于梁的悬臂端或有效悬臂处的主腹板上,用水准仪分别在两边悬臂处测得h1、hl'、h2和h2',四个数值,其上翘度测量结果应分别按下式计算:
(1) 悬臂端上翘度:
F01 =h0 一h1 十ΔF01 (附2.4)F02 =h0 一h2 十ΔF02 (附2.5)(2) 最大有效悬臂处上翘度:
F'01 =h0 一hl'十ΔF'01 (附2.6)F'02 =h0 一h2'十ΔF'02 (附2.7)
??????
??????
式中F'01、F'02 --两端悬臂上翘度测量结果(mm);h1、h2 --两端悬臂上翘度检测值(mm);
ΔF01、ΔF02 --垫座对测量处翘度的影响值(mm),可按附表2.4取值(臂长以悬臂长度计算);F'01、F'02 --两端最大有效悬臂上翘度值(mm);
hl'、h2'--两端最大有效悬臂上翘度检测值(mm);
ΔF'01、ΔF'02 --垫座对测量处翘度的影响值(mm)(臂长按最大有效长度计算)。
习
?
题-4.1.234-P172
???
?
某台在用多年的起重机,其规格型号为:MDG32/5-32 A5,单侧有效悬臂长8m。进行额定载荷试验时,检验人员采用水准仪测量,记录了不同工况时测得的原始数据(下列图表所示)。各测量点位置及空载时各点的标高(标尺读数)如图及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涉及计算的要有计算过程):⑴请解释标记MDG32/5-32 A5的含义。(2分)
⑵《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中对桥架型主梁的垂直静挠度有何要求?(5分)
⑶根据上述测量数据,计算该起重机主梁跨中及有效悬臂处的垂直静挠度是否合格。(8分)
测量点位置 A1(支中) A2(支中) A3(跨中) A4(有效悬臂处) 载荷情况 空载(小车位于A1附近) 额载(小车位于A3) mm 610 604 610 mm 646 640 638 mm 630 590 mm 657 622 A1 A3 A2 A4 额载(小车位于A4) 习题-4.1.234-P172
⑴标记含义:MDG ——单主梁吊钩门式起重机;32/5 ——主钩额定起重量32t,副钩额定起重量5t;32 ——跨度;A5 ——工作级别。⑵对桥架型主梁的垂直静挠度作如下要求:①对没有调速控制系统或用低速起升也能达到要求、就位精度较低的起重机,垂直静挠度(挠度)要求不大于S/500;对采用简单的调速控制系统就能达到要求、就位精度中等的起重机,垂直静挠度(挠度)要求不大于S/750;对需采用较完善的调速控制系统才能达到要求、就位精度要求高的起重机,垂直静挠度(挠度)要求不大于S/1000。②调速控制系统和就位精度根据该产品设计文件确定,若设计文件对该要求不明确的,对A1~A3级,垂直静挠度(挠度)不大于S/700;对A4~A6级,垂直静挠度(挠度)不大于S/800;对A7、A8级,垂直静挠度(挠度)不大于S/1000;有效悬臂处垂直静挠度(挠度)不大于L1/350或者L2/350。⑶计算如下:①空载时:主梁跨中上拱度值:630-(646+610)/2=2mm;主梁有效悬臂处上翘度值:由于起重机两支点存在高低差,对悬臂端折算后的实际上翘值为657-646-8000×(646-610)/32000=2mm。②主梁跨中垂直静挠度值:工作级别为A5,跨中垂直静挠度允许值不大于:S/800=32000/800=40mm;对支腿高低差进行折算:590-(640+604)/2=-32mm;实际下挠值:2-(-32)=34mm<40mm, 主梁跨中垂直静挠度合格。(2分)③主梁有效悬臂处垂直静挠度值:工作级别为A5,有效悬臂处垂直静挠度允许值不大于:L1/350=8000/350=22.86mm;(1分)对支腿高低差进行折算:622-638-8000×(638-610)/32000=-23mm;实际下挠值:2-(-23)=25mm>22.86mm, 主梁有效悬臂处垂直静挠度不合格。(2分)小车轨道直线度的检测
?
将两等高分别置于轨道的两端(轨距外侧),按图23所示拉紧一根直径φ0.49~φ0.52mm钢丝,然后用钢卷尺测量钢丝与轨道端部侧部间的距离,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m,测至轨道全长。取钢丝与轨道端部侧面间距的最大值与等高支架之差即是该轨道端部的水平直线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起重机械检验员-8.2 检验检测方法-8.2.1 机械检测-西安-李红昌-2(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