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2000 (元) 10.13 2000-2500 (元) 14.52 2500-3000 (元) 10.38 3000-3500 (元) 7.41 3500-4000 (元) 5.07 4000-4500 (元) 3.61 4500-5000 (元) 2.56 5000元以上 8.90 2.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 (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 (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 (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
(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
(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 ; (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 ; (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 ;
(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 。 3.某车间按工人日产量情况分组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 工人人数(人) 50~60 6 60~70 12 70~80 18 80~90 10 90~100 7 合计 53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
(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 (3)计算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4.自来水公司要对天津市居民人均用水量情况进行调查。 请就这一任务指出:
(1)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总体; (2)总体单位;
(3)怎样规定总体界限范围; (4)与研究任务有关的标志。自测题参考答案(提示:注意发生用水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B 3. C 4. B 5. D 6. C 7. C 8. D 9. D 10.D 11.A 12.B 13.A 14.A 15.B 16.D 17.B 18.D 19.B 20.C 21.D 22.A 23.C 24.D 25.C 26.B 27.B 28.A 29.D 30.A 31.D 32.A 二、多项选择题33.C 34.A
35.C 36.C 37.B 38.C 39.D 1. BCE 2. AD 3. BCE 4.ADE 5. CD 6. BD
6
三、填空题
7. ABCE 8. CE 9. AD 10.CD
1.互斥性、包容性 2.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 3.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4.单项式、组距式
四、名词解释
1.统计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整体。 2.总体单位:就是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是调查单位的承担者。 3.标志:对总体单位所具有的这种或那种特征所做的概括。 4.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5.统计分组:选择总体单位的某种标志,把就该标志而言表现相同的单位放在一起,而把表现不同的单位区分开来,从而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互斥的部分,这个工作过程就是统计分组。
6.数量标志:标志值表现为数值的标志。 7.品质标志:标志值表现为文字的标志。
8.不变标志:在一个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表现相同的标志。 9.变异标志:在总体各个单位表现不全相同的标志。
10.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11.统计变量:是统计指标的名称、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的总称。
12.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的取值可以一一列举,在相邻的两个数值之间不再有其他的数值,这样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
13.连续型变量:如果变量的取值不能一一列举,在相邻的两个数值之间都可以再取无限多的数值,这样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
14.组限:作为组的名称的数值区间两端的界限。 15.组距:每一区间的长度叫做该组的组距。
16.组中值:每一区间中点位置的数值叫做组中值。 17.简单分组:对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叫做简单分组。
18.并列式简单分组: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分组并列叫做并列式简单分组。 19.复合分组: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组标志套叠起来分组叫复合分组。 20.主词:统计分组表中,对总体所作的分组叫做表的主词。
21.宾词:统计分组表中,说明总体和总体各组的指标叫做表的宾词。
22.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要进行登记的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23.报告单位:是负责报告调查项目有关资料的单位。
24.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它是由调查单位组成的。 25.调查项目:是调查的具体内容,它可以是调查单位的数量特征,也可以是调查单位的属性特征。
26.有限总体:把由一项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对象所确定的统计总体叫做有限总体。 27.无限总体:把由随机试验中被观测的量所定义的统计总体叫做无限总体。
五、简答题 略 六、计算题
1.答:略 2.答:
(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 全市专业技术人员 ; (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 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 ; (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 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 ;
(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 学历、职称、年龄、科研成果数 。 3.答:
(1)离散型、组距式、数量型变量数列 (2)变量:日产量
7
变量值:50~60、60~70、70~80、80~90、90~100 上限:60、70、80、90、100 下限:50、60、70、80、90 次数:6、12、18、10、7 (3)组距:各组的组距均为10
组中值:各组的组中值依次为55、65、75、85、95
频率:各组的频率依次为0.1132、0.2264、0.3396、0.1887、0.1321 4.答:
(1)天津市全体居民户 (2)天津市每一个居民户 (3)居住地和住户性质 (4)用水量、人口数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三章 数据和统计指标的基本类型 自测题
1.若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则总体单位总量是( ) A 职工人数 B 工资总额 C 工业企业数 D 平均工资 2.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劳动生产率 C 计划完成程度 D 单位产品成本
3.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 A 小于100% B 大于100%
C 等于100% D 小于或大于100% 4.平均指标的基本形式是( ) A 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 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 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数对比 D 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时期数的指标是( )
A 出生人数 B 货运量
C 生猪存栏数 D 国民生产总值
6.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2万件,它们( ) A 是时期指标 B 是时点指标
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7.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指标是( )
A 计划完成程度 B 劳动生产率
C 婴儿出生率 D 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8.某厂1989年完成产值200万元,199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
A 5.0% B 5.5% C 15.5% D 115.5%
9.按照计划,现年产量比上年应增加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现年产量的实际增长程度为( )
A 10% B 17% C 20% D 40%
10.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了7%,实际生产成本为计划的( ) A 97.9% B 98.2%
8
C 102.3% D 140% 11.下列哪种分组称作按数量标志分组?( )
A 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 B 工人按年龄分组 C 工人按性别分组 D 工人按民族分组 12.下列哪个指标属于时期性总量指标?( )
A 商品销售额 B 商品库存额 C 商品库存量 D 现有职工人数 13.下列哪个指标是总量指标?( )
A 人均粮食产量 B 资金利税率 C 产品合格率 D 在校学生人数 14.在某企业产品合格率、废品量、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利税额等五个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5.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流通费用率 C 人均利税额 D 商店总数 16.下列指标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 合格品总数 B 职工总数 C 资金产值率 D 工资总额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月末商品库存额 B劳动生产率 C历年产值增加额 D年末固定资产额 E某市人口净增加数
三、填空题
1.按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数据分为 和 两大类。 2.数量型数据可以分为 和 。
3.统计指标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 、 。 4.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 三种。
5.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不同时间状况可以分为 总量指标和 总量指标。 6.描述数据或随机变量各种可能取值离散特征的最重要特征数是 。 7.已知一组数据的均值为30,各变量值平方的均值为1000,则标准差为 。 8.已知一组数据的均值为150,离散系数为0.3,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为 。 9.已知一组数据的最小值为-14,全距为38,则最大值为 。 1.总体单位总量 2.标志总量 3.品质型数据 4.结构相对指标 5.强度相对指标
1.时期性总量指标和时点性总量指标的特点。 2.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1.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
A手机拥有量 B商品库存额 C市场占有率 D人口数 E 出生人口数 F 单位产品成本 G人口出生率 H利税额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 ; (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
9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计算题
(3)质量指标有: ; (4)数量指标有: ; (5)离散型变量有: ; (6)连续型变量有: 。
2.已知天津市1990、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如下:
单位:万人 2000 年 普 查 2000年比1990 1990 年 普 查 年增长% 人 数 比 重 % 常住人口 1000.88 13.93 其中:0—14岁 16.75 199.48 15—64岁 622.27 20.52 65岁及以上 又知天津市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639.36亿元,北京市2000年人口普查时人口为1382万人。
要求:
(1)计算并填写表中所缺数字。
(2)根据上述资料,举例说明可计算哪些种类的相对指标。(每种举一例即可)
一、单项选择题
自测题参考答案
1. A 2. A 3. C 4. C 5. C 6. C 7. D 8. A 9. B 10.A 11.B 12.A 13.D 14.B 15.D 16.C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E
三、填空题
四、名词解释
1.品质型数据、数量型数据 2.绝对数数据、比率类型数据
3.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 4.实物单位、货币单位、劳动量单位 5.时期性、时点性 6.方差和标准差 7. 10 8. 2025 9. 24
1.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单位的总数目。
2.标志总量: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3.品质型数据:又称属性型数据,是一种定性数据。品质型数据多数情形下表现为文字,但有时也可能用数字表示。
4.结构相对指标:试总量中的部分数值与总量的全部数值相除的结果。
5.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而又有密切联系的两个总量指标相除的结果。
五、简答题 1.时期性总量指标和时点性总量指标的特点。第50页。 2.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答:平均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都是两个总量指标的对比,都带有平均的意义。 区别:(1)性质不同。平均指标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分子分母有依附关系;而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不同总体而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分子分母没有依附关系。(2)作用不同。平均指标所反映的是同质总体的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强度相对指标所反映的是不同总体而又有联系的两个总量指标相比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六、计算题
1.解: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 E H ; (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A B D ; (3)质量指标有: C F G ; (4)数量指标有: A B D E H ; (5)离散型变量有: A D E ;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管理信息系统自测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