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 总论 自测题
二、名词解释
1.统计学
1.统计一词通常包括的三种不同涵义是指( )
A 统计工作 B 统计资料 C 统计学 D 统计研究 E 统计分析
一、多项选择题1.ABC 二、名词解释
自测题参考答案
1.统计学:统计学是研究怎样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 自测题
1.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C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D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2.要了解某班级4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 40名学生 B 每一名学生
C 40名学生的成绩 D 每一名学生的成绩 3.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 产品成本 B 企业增加值 C 企业经济类型 D 企业职工人数 4.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 人的性别 B 人的年龄
C 人的民族 D 人的文化程度 5.一个统计总体( )
A 只能有一个指标 B 只能有一个标志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6.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
A 只能有一个指标 B 只能有一个标志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7.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 职工人数 B 设备台数 C 学生体重 D 工业企业数 8.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
A 产值 B 产量(按重量单位计量) C 利税额 D 职工人数 9.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
A 单位产品成本 B 劳动生产率 C 人口密度 D 工业增加值 10.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 产品产量 B 人口总数 C 商品销售额 D 出勤率 11.在校学生数和毕业生人数这两个指标( ) A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B 均为时期指标
C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 均为时点指标
1
12.在按连续型变量分组标志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将此值( )
A 归入上限所在组 B 归入下限所在组
C 另立一组 D 归入上限或下限所在组均可 13.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C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1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520 B 510 C 500 D 490
15.对总体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是( ) A 简单表 B 简单分组表 C 平行分组表 D 复合分组表
16.统计表的主词按照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是( ) A 简单表 B 简单分组表 C 平行分组表 D 复合分组表 1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报告单位 D 统计报表 1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之间( )
A 二者是一致的 B 二者是不一致的
C 二者没有关系 D 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19.调查大庆、胜利、大港、中原等几大油田,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20.要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21.某灯泡厂为了掌握灯泡产品的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 )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22.对某地区的全部产业依据产业构成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里所使用的计量尺度是(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23.对某地区某一天的平均气温进行测量,所得测度值为12oC,这里所使用的计量尺度是(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24.已知某地区有500家工业企业,调查研究这些企业生产设备的完好状况,调查单位是( )
A 500家工业企业 B 每个工业企业 C 全部生产设备 D 每一件生产设备
25.对某地区商业网点的从业人员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 A 所有商业网点 B 每一个商业网点 C 所有从业人员 D 每一个从业人员 26.指出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2
A 人口按年龄分组 B 产品按等级分组
C 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 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
27.某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最高为426元,最低为270元,据此分为六组,各组的组距为( )
A 71 B 26 C 156 D 348
28.对某企业职工按日生产的产品件数分为四组,100件以下,100—140件,140—180件,180件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 A 80和200 B 90和210 C 100和180 D 60和220
29.采用组距式分组时,用组中值作为该组数据的代表值,其假定条件是( ) A 各组的频数均相等 B 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 各组的组中值均相等
D 各组数据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或在组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
30.已知某分组数列最后一组为450以上,该组频数为10,又知其相邻组为400—450,则最后一组的频数密度为( )
A 0.2 B 0.3 C 0.4 D 0.5
31.在数据的各种计量尺度中,有绝对零点的计量尺度是 (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32.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资金占用情况,这项调查的统计总体是( )
A 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国有工业企业占用的每一元资金 D 该市国有工业企业占用的资金总额 33.要想了解某市集贸市场的大致情况,对占该市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贸市场的
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34.若对某市自行车纳税情况进行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 全部自行车 B 全部纳税金额
C 一辆自行车 D 一名自行车拥有者
35.某灯泡厂想要了解该月生产的全部灯泡的平均耐用时间,应当选择( ) A 重点调查 B 全面调查 C 抽样调查 D 典型调查
36.调查某大学80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 8000名学生 B 8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 每一名学生 D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7.要了解天津市居民家庭的收支状况,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38.下列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B 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 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 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 39.科学的进行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
A 确定组数和组中值 B 确定组距和组限
C 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D 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3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
A 性别 B 年龄 C 身高 D 民族 E 文化程度 2.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 企业经济类型 B 企业规模 C 成本利润率 D 单位产品成本 E 产品产量 3.下列调查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E 全面统计报表 4.定比尺度的特点是( ) A 它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零点 B 它没有绝对零点
C 它具有定类、定序、定距尺度的全部特征 D 它所计算的结果不会出现“0”值 E 它可以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
5.对某校大学生的状况进行调查,则( ) A 调查对象是该校全部大学生 B 调查对象是该校每一位大学生 C 调查对象是该所学校
D 调查单位是该校全部大学生 E 调查单位是该校每一个大学生
6.下列调查方法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E 典型调查 7.抽样调查( ) A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 其目的是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C 它具有经济性、时效性高、适应面广等特点 D 其调查单位是随机抽取的
E 抽样推断的结果往往缺乏可靠性
8.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 A 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 B 产品按合格与不合格分组 C 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 人口按居住地区分组 E 固定资产按价值多少分组 9.采用不等组距分组时( )
A 各组频数的多少受组距大小的影响 B 各组频数的多少不受组距大小的影响
C 各组频数的多少不能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情况 D 需要计算频数密度来反映频数分布 E 各组频数的多少与频率密度的大小一致
三、填空题
1.在设定组的名称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和 。
2.统计分组表从外形看,一般由 、 、 、 四个部分组成。 3.对现象计量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 、 、 和 四种。
4.对数据进行分组时,如果将一个变量值作为组的名称称为 分组;如果把某一
4
区间的变量值作为组的名称称为 分组。
四、名词解释
1.统计总体2.总体单位3.标志4.指标体系5.统计分组6.数量标志7.品质标志 8.不变标志9.变异标志10.统计指标11.统计变量12.离散型变量
13.连续型变量14.组限15.组距16.组中值17.简单分组18.并列式简单分组 19.复合分组20.主词21.宾词22.调查单位23.报告单位24.调查对象 25.调查项目26.有限总体27.无限总体
1.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2.好数据起码应具备的两个条件。
3.调查表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4.简述统计调查的五种组织方式。 5.简述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6.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五、简答题
六、计算题
1.已知2001年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基本情况的数据,见表1、表2。 要求:
(1)分别指出表1和表2的统计总体,总体单位,分组标志,分组标志类型(数量标志分组、品质标志分组、离散型分组标志分组、连续型分组标志分组),分组设计形式(单项式分组设计、组距式分组设计、等距分组设计、不等距分组设计),主词,宾词,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该资料最有可能采用何种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取得。
(2)计算表2各组的组限、上限、下限、组距、组中值。
表1 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基本情况(2001年) 按收入等级分 最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 中等偏下户 中等收入户 中等偏上户 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占调查户数比重 (%) 10 10 20 20 20 10 10 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 (元) 2802.83 3856.49 4946.60 6366.24 8164.22 10374.92 15114.85 表2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基本情况(2001年) 按平均每人年纯收入分 100元以下 100-200 (元) 200-300 (元) 300-400 (元) 400-500 (元) 500-600 (元) 600-800 (元) 800-1000 (元) 1000-1200 (元) 1200-1300 (元) 1300-1500 (元) 1500-1700 (元)
占调查户数比重 (%) 0.48 0.21 0.33 0.60 0.89 1.36 3.88 5.47 6.30 3.45 7.25 7.20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管理信息系统自测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