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乘高来计算。
字母表示: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学生把公式写在书上。 4、补充: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图略)
先画一条底,标8厘米,指名指出它对应的高。标数据“3厘米”。问:它的面积是多少? 标另一条底,4厘米。问:它对应的高在哪里?画出,并标“6厘米” 问:你还能用第2个算式求出它的面积吗? 比较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问:能不能8×6或3×4呢?为什么? 举生活中对应的例子,强调对应。 二、练习:
1、试一试: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底是50厘米,高是7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练一练。
要求学生看图后说出各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写出算式。交流。 3、练习二
(1)在方格纸上画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它们的面积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画前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画一个底是5,高是3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画一个底是3,高是5的平行四边形,只要积相同就可以了。)
(2)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老师加强巡视,在量的方面,要注意找对应的底和高。在数据方面,尽量选整厘米数。 (3)提问:为什么是“大约”多少平方米?学生算一算。 (4)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5)先让学生分别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再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有变化么?为什么?面积有变化么?为什么?
最后达成共识:周长是不变的,面积变小了。越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越小。
补充:用2根4厘米、2根2厘米的小棒,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搭一个面积是它一半的平行四边形。把两个图形分别画下来。 交流(图略):要求学生把一些数据都要标清楚,养成好习惯。 看图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
(2)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1 — 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练习二: 第1题: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为15。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5和3、3和5或15和1。 第2题: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 第3题:要告诉学生用途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这种近似的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
第5题: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 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
(3)三角形面积计算
6
教学内容:p.15、16的例4、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7页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探究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剪好例4的图形,和第127页上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老师先在黑板上分别画一组平行四边形,(图略,底和高分别为:3和2,2和3,1和6,6和1)
学生观察后,说说这一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形状不同、面积相同)
指出:作业中有这类题的要求,有的学生只能画一些比较雷同的平行四边形。(举例几种比较雷同的形状)
小结:做这类题应该怎么思考? 二、学习三角形的面积:
1、取其中一个三角形,示范“沿对角线”分。观察后说说得到了什么?(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为什么说是完全一样?
(方法一:分别用底和高是多少来考虑。同时可以得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同底和同高的。
方法二:可以用剪好的平行四边形来分一分,比一比。 ??)
2、说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指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要除以2就得到了三角形的面积。
3、利用黑板上的平行四边形,画好对角线,分别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或是告诉三角形面积,让学生说说对应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三、操作、练习:
1、取例4的三张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分别列式算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交流。注意要让学生用综合算式来列式。
2、取第127页上的六个三角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老师巡视、指导。 提问:找其中最小的平行四边形,其中一半是多少面积?最大的呢?剩下的呢?
补充:把这些三角形打乱,选两个不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呢?你有什么发现?
(1、只有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2、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3、完成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底×高÷2 字母表示:ah÷2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学生把算式写在书上,指名交流。 2、完成练一练。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指名交流。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面积,说说怎么算?要注意什么? 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7
(4)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p.17、18练习三的第4~10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挑选部分讲解)
1、在图中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 (黑板上事先画好两行互相平行的点子线。) 指出这题和方格图的不同:方格图上的底和高是通过数格子得到的。而这张图的高度是固定的,只要考虑底。
画一个底是7的三角形。问:再画一个和它面积一样的三角形,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可以利用原来三角形的底画,只要再另选一个顶点就可以了。 方法二: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先画底为7。)
选择方法一,画出若干种,让学生直观的体会“等底等高” 指出:这样一组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
画一个面积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高不变,底应该是多少?为什么?画一画。 2、量出所需的数据,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指出:在量的时候,尽量选择整厘米数。不能取整厘米数的时候,用毫米作单位。
3、一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60米,高是15米,如果每棵番茄占地30平方分米,这块地可以种多少棵番茄?
指出:要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
4、用纸剪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它的面积。
指出:在画的时候,可以取简单的数据,比如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等,这样可以方便计算。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口算。老师统一要求开始,学生写,再交流校对。
2、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 为了交流的方便,先给4个三角形标上号。
问:读完题目要求,你觉得先要知道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找一找,哪几个三角形面积是它的一半?
(1号:等底等高,是一半。2号、3号:等高不等底,不是一半。4号:虽然不等高也不等底,但底和高的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所以也是它的一半。)
指出:这里我们找到了两个符合要求的三角形,最方便的情况是找等底等高,只有一个相等的肯定不是,两个都不符合的,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
3、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都是9平方厘米且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底和高想乘得18) 列举出:1×18=18,2×9=18,3×6=18
学生画出尽可能不相同的三角形,并在每个三角形下面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教师巡视检查。 4、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5、有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底是25米,高是22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6、下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50平方厘米,涂色的三角形面积各是多少?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等底等高,所以面积是它的一半,即:50÷2=25平方厘米
补充:剩下两个白色的三角形和也是25平方厘米
8
7、七巧板: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画该七巧板。 依次从大到小算出各块的面积,并说明理由。 三、布置作业:
1、练习册上的有关作业,2、剪第129页上的梯形。
(5)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p.19、2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第129页上的各梯形图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算式画出相应的图形,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算式:4×3 4×3÷2
提醒:我们在画图算面积的时候,边的长度可以取整厘米数,这样计算就很方便。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算式可以是看成长方形的长乘宽(画出该长方形),也可以看成是底4,高3的平行四边形(画出该平行四边形)。
第二个算式有“÷2”,就联想到三角形,应该画一个底是4,高是3的三角形。(画出该三角形)
2、继续指导画完全一样的另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看图回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要“÷2”。 3、复习梯形的有关知识:举一梯形。让学生说说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二、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选一个最小的梯形,:问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怎么知道的? 数:数得15个格子,即15平方厘米 算:(可能有的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算的方法) 板书算式:(3+7)×3÷2=15平方厘米
2、探讨公式:为什么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计算呢?
学生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说一说: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面积的一半。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 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S=(a+b)×h÷2
3、比较刚才梯形数的结果和算的结果是否一致,对照公式检查算式。 4、学生继续把另两组梯形并拼成平行四边形,再列式算出梯形的面积。 交流算式。 三、练习:
1、试一试:一块梯形的麦田,上底是36米,下底是54米,高是40米。求这块麦田的面积。 学生独立列式,再交流。
2、右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它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涂色的梯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列式,并指名说说列式理由。
9
3、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图略)
提醒学生:上下底的位置变化,要正确选择。
4、一个零件的横截面是梯形,上底16厘米,下底24厘米,高8厘米。这个零件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释:横截面
学生算一算,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梯形面积,要注意些什么? 五、检查预习作业(略)
(6)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p.21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2、培养灵活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画图(图:一直角)
问:你看到什么?两条边上分别标上长度:4厘米、2厘米 你能联想到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
(1)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4×2=8平方厘米 (2)三角形,底4厘米,高2厘米,面积:4×2÷2=4平方厘米 (3)梯形,补充算式“(4+3)×2÷2”,指名画完该图形。 关注细节:(1)在计算时,最后的单位名称不要漏写 (2)画图时,要把关键长度的数据标出来。 (3)题目中,最后问题带“?”的要写答句。 二、检查预习作业:
1、看图计算梯形的面积。要让学生明确互相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为上底和下底,并不是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确定了上底和下底之后再确定高。
2、学生有困难的题:用58米长的篱笆,在靠墙的地方围一块菜地(图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指名说说梯形的面积,师板书。 对照公式,找已知条件和所缺条件。
明确:还缺上底和下底的和,通常可以用上底加下底,但这题中要用三条边的长度减去高。 算式:(58-10)×10÷2=240平方米 三、完成书上的练习四: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拼成的三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指名读题,比画该题。学生列式交流。
2、下面图中哪几个梯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观察,问:这些梯形有什么共同点?(高相等)
利用这个特点,你觉得可以怎么找面积相等的梯形?为什么? (方法一:分别算出四个梯形的面积。 方法二:只要看上底与下底的和是否相等。) 学生数一数,算一算,交流最后结果。
3、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银苏号”滑翔机模型的尾翼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 观察图后说说自己准备怎么算?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