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使伸缩缝顶面与两侧沥青路面处同一平面内,伸缩缝的平面位置及高程调整正确后,用两台电焊机由中间向两端将伸缩缝的一侧与纵向预埋钢筋按桥面横坡及纵坡定位、焊接牢固。
⑥混凝土浇筑及养生
伸缩装置安装采用半幅施工法,安装前必须用足够的施工标志牌将车流与作业区隔开。浇筑混凝土前在伸缩缝间隔处,应用泡沫塑料将间隙填塞,防止浇注混凝土把间隙堵死,影响伸缩。然后安装必要的模板,在混凝土预留槽内根据设计要求分段浇筑混凝土,应特别注意位移控制箱底板下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同时防止伸缩缝本身自重产生挠度,因此伸缩缝的锚固装置焊接在预埋钢筋上一定要牢固,保证整平后的伸缩缝不再发生移动。尽量避免将混凝土溅在密封橡胶带缝中,砼表面高度与伸缩缝及两边的沥青砼面层一致。待砼接近初凝时,要及时进行第二次压浆抹面,使砼表面平整光滑。伸缩缝混凝土浇筑后,要加强初期养护和管理,表面履盖麻袋,经常洒水,保持其潮湿状态,待混凝土养生期满,达到设计强度后,对伸缩缝进行最后检查和清理,清除型钢槽口内的泡沫和杂物后,装入橡胶嵌条。
三、 路面工程 1、水泥稳定砂砾施工
(1)质量通病: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取芯厚度不够;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出现裂缝 (2)原因分析:
①基层下层结构的压实度、平整度、横坡度、标高、没有控制好,验收时蒙混过关,用水稳砂砾基层找平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厚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另外,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摊铺施工时松铺系数和松铺厚度的控制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②水稳砂砾基层的集料级配不符合规范要求,没能保证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压实度,水泥计量不准确,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导致取芯时下部松散,取芯厚度不够。
③路基和天然砂砾底基层出现不均匀沉降和盐胀;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水泥计量不准确,养生措施不当,都是引起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3)预防措施:
①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对路基、底基层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路基、底基层
的压实度、平整度、拱度、强度、外型组成尺寸等,只有在复查合格后才能进行路面施工。如有缺陷,则及时进行处理。常见的通病有路基、底基层的表面松散、起皮、局部弹簧、路肩松散、强度不满足要求,以及平整度差等。在复查中如发现路基存在上述通病的,则必须先进行路基、底基层处理,达不到验收规范的要求,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②严格按照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试验段总结的松铺系数和松铺厚度施工,严格控制高程,每个工作面都用水平仪跟踪测量,测量信息及时反馈;在摊铺机摊铺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平整度,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③控制好摊铺机的行走速度,保证摊铺施工匀速进行。 ④选择配套的压实机械,确保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压实度。
⑤盐渍土路段的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路基和底基层填料,做好隔断层的施工,确保不再发生盐胀,避免因盐胀对路面产生破坏。
⑥选择能准确计量的先进拌合设备进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拌合。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核算出料总量和水泥用量,防止水泥用量不足或者过量;及时观察、检查混合料配合比情况,发现异常马上调整。
⑦加强对摊铺碾压施工完成后的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不透水薄膜或湿砂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无上述条件时,可以先覆盖毛毡,再洒水进行养护。做好施工和社会车辆的交通疏导工作,在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强度没有达到设计强度之前,应禁止重载车辆在其上面行驶。
2、沥青路面的施工
(1)质量通病:
早期路面损坏 (2)原因分析:
引起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主要有:路基、底基层、基层的质量缺陷;路面施工材料不佳;施工过程控制不当。 (3)预防措施:
①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做好路基、底基层、基层的施工,避免其质量缺陷对路面产生早期损坏(具体措施前面已阐述,这里不再重复)。 ②合理选择和使用路面材料
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尤其是就地采备的粗、细骨料的质量问题,是引起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之一,因此,要重视以下几点:
●确定料场前必须先进行各项指标试验,合格的才能采用。选择质地好的石料,用反击破轧石机械进行碎石加工,按设计级配要求严格控制各档规格的碎石粒径,对规格超标准的严禁使用。面层粗骨料,其强度、磨光值、压碎值、磨耗值、粒径等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对骨料的洁净程度也要检验,不洁净或超标的则必须清洗或清除。 ●对骨料针片状含量应定期进行检测,含量超标的不能使用。
●保证机制砂的粒级和清洁度,每次供料都得取样检验,对于含泥量偏大的应进行清洗或清除,
●对进入拌合站料场的各种材料,在做好场地硬化后,应分仓堆放,对每批进场材料都要按规范进行检验,尽可能加大检测力度。
●对沥青的各项指标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检验,选择使用优质沥青,严格控制沥青的含蜡量。
③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结性
检测石料的酸碱度,以了解沥青与石料的粘结性能,根据矿料酸碱度的不同,必要时适当掺入一定的抗剥落剂,解决沥青与矿料遇水剥落的问题,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结性,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水稳性。 ④沥青面层的拌和、摊铺与碾压
●拌和:拌和的关键是对各档材料进行准确的计量、骨料加热温度、拌和温度、出料温度的控制以及拌和均匀性。
●运输与摊铺:做好沥青混和料运输过程中的保温措施,保证沥青混和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施工规范规定的温度,采用有自动找平装置的摊铺机摊铺。
●碾压:严格按施工规范规定的温度要求控制碾压温度,碾压机械以轮胎压路和钢轮压路机组合进行,碾压机具要掌握好速度,防止出现推挤裂缝。
3、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质量缺陷和病害的防治
(1)质量通病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的质量缺陷和病害主要有:桥面平整度差、沥青混凝土纵向和横向推移、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脱落等。 (2)防治措施
①桥面平整度差的防治措施: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设计厚度与混合料类型应与相邻引
线的上面层和中面层的厚度相一致,以确保摊铺机能连续作业。桥梁施工时对桥面标高及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平整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厚度均匀。施工时加强技术管理,特别是在施工桥梁的前后,要提前进行标高的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对基准线或摊铺厚度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桥面上沥青铺装的最小厚度。
②沥青混凝土纵向和横向推移的防治措施:水泥混凝土铺装层表面要有足够的粗糙度,可采用拉毛、压纹或在混凝土初凝前在其表面均匀压入0.5~1.0cm碎石等方法。粘层油洒布采用机械、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对洒布不均匀的部位要及时人工处理,避免漏洒或粘层油集中的现象。
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脱落的防治措施:保证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有足够的粗糙度,粘层油洒布均匀适量。对处于纵坡较小的桥梁通道,外侧设置一定纵坡的纵向水槽,以利雨水快速排出。
第九章 工期保证措施
一、保证工期总体思路
(1)、选拔业务精,能力强的管理和施工人员,配齐配足技术工人。 (2)、充分细致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工作准备。
(3)、按照总工期目标,利用倒排工序法,制定详细的分段工期控制计划。
(4)、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抓住物资供应关,保证物质供应满足进度要求。
二、保证工期具体措施
(1)、组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进场,按工作内容和进度配齐各项生产要素,保证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抓住有利季节,实现施工进度良好开端。
(2)、多方吸收、吸引人才,为大面积施工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3)、充分细致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工作准备,按照总工期目标,利用倒排工序法,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分段工期控制计划,科学组织施工。
(4)、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和生产要素配置,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和机械、劳力配置,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施工机械化作业程度,把住物资供应关,保证足量、准时满足进度要求。
(5)、实行工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计划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加强施工顺利进展。 (6)、重点抓质量、安全,确保不出任何安全质量事故,以便工程施工顺利进展。
(7)、积极推广和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不断加快施工进度。
(8)、强化施工调度指挥与协调工作,超前布局谋势,密切监控落实,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搁置延误。重点项目或工序采取垂直管理,横向强制协调的强硬手段,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速度和工作效率。
(9)、严密组织施工,精心安排工序,保证均衡生产,并适时掀起施工高潮。 (10)、挖掘内部潜力,广泛开展施工生产劳动竞赛,营造比、学、赶、超和人人争先的氛围,不断掀起施工高潮,确保阶段工期目标和总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11)、施工前调查附近地区机关、居民、学校分布状况及作息时间、生活习惯和交通情况。做好安排,对交通、居民、学校减少干扰,得到他们的支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2)、主动同当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取得联系,共同协商,在开工前办理好申请、审批或签定合同、协议等手续,以免引起有关部门的强制停工,造成工期损失。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库阿二分指施工组织设计2003(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