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作业指导书。一般工程工法及工艺要求详见附件1:《国道314库车至阿克苏高速公路作业指导书》。
第七章 关键工序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不良地质处理的保证措施
首先清除地表盐渍土,然后对地基进行压实,然后根据不同程度的盐渍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弱盐渍土处理:清除表层10~30cm盐渍土,采用砾石土填筑;中、强盐渍土处理:清除表层10~30cm盐渍土,铺长丝无纺复合土工膜;地基表层为软弱土的盐渍土处理:挖除表层软弱土,铺长丝无纺复合土工膜,换填砾石土;低填及路堑段盐渍土处理:铺长丝无纺复合土工膜后用砾石土填筑。
2.风沙:路基采用砾石土填筑,挖方路段两侧沙丘上设置网格状芦苇沙障。 3.泥石流:适当提高路基填筑高度,设过水涵洞,涵洞两侧设人字拦洪堤,拦洪堤迎水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面。
二、台背回填质量保证措施
台背回填的质量保证是消除桥头跳车的关键所在。为保证台背回填质量,暗涵台背回填材料采用砾类土,采用小型机械严格按照分层压实原则进行压实,压实度不低于96%。 明涵路涵连接采用4%的水泥稳定砂砾分层填筑,水稳层厚度从台背处开始顺路线方向在4m范围内由100cm渐变至40cm。
三、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控制桩位、孔径、孔深、垂直度、沉渣厚度、钢筋笼加工及就位、砼浇注等工序,每道工序必须认真作好施工记录。根据地质情况,钻孔桩各工序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预控。
四、钢筋的质量保证措施
每批使用的钢筋,在提交检验时,必须附有生产厂家对该批钢筋生产的合格证书,并标示批号和出厂检验的有关力学性能试验资料或其他能鉴别该批钢筋质量的证明资料。到工地的每批钢筋都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样试验。每批钢筋(最多为20t)中任意取3根,每根各截取3节试件,一节做拉伸试验,(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一节做冷弯试验,一节做可焊性试验。所有试验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方能使用。钢筋存储在高于地面的平台、垫木或其他支撑物上。保护钢筋不受机械损伤,并且使钢筋存放在不易生锈的环境中,以免引起表面锈蚀。钢筋的加工、绑扎、焊接以及安装的每道工序完成后严格按图纸中的尺寸、位置以及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实测检查验收。
五、模板、支架的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模板采用钢模板。保证模板、支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接缝夹
用泡沫塑料条,保证严密,不漏浆。支架立柱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立柱底端设垫木分布和传递压力。支架能够保证稳定坚固,能抵抗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偶然冲撞和振动。对于墩柱、盖梁、墩台等部位采用定型钢模板施工,均先在现场进行预拼,保证拼缝严密、无错台现象。
六、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选用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防腐硅酸盐水泥。每批水泥进场都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货单抄件。说明水泥的生产厂家,水泥的品种、标号、出厂日期与数量,连同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书,表明水泥经过试验分析是符合规范要求的。细集料、粗集料等材料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选用。混凝土施工前,在试验室进行试配,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混凝土拌制严格按配比进行,施工前根据现场砂石料实际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严格掌握拌和时间,防水混凝土机械拌和时间不少于2分钟。混凝土浇筑在一次作业中连续进行,混凝土按水平分层浇筑。控制混凝土浇注时间,避免两层混凝土表面间脱开。自高处向模内倾卸混凝土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当超过2m时,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振捣保持足够的时间和强度。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用其它振捣器时,其厚度不超过25cm。振捣时,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对混凝土养生,养生期最少保持7d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天数。
七、预应力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张拉机具及锚具、预应力钢筋等,在使用前进行探伤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张拉前张拉机具进行标定。进场的预应力钢材必须有质量证书。在混凝土浇筑和预应力钢筋张拉前,锚具的所有支撑表面加以清洗。浇筑混凝土时,由梁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避免振捣器碰撞芯模及预应力钢筋。注意检查模板及预埋件、芯模、预应力钢筋等以保证其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集料尺寸不要超过2根钢筋或预埋件间净距的一半。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受力模板。
八、 水稳砂砾基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含水量控制
为了保证压实度和避免干缩裂缝,则首先控制混合料的拌合含水量接近于最佳含水量或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以保证路面压实时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2)、配合比控制
混合料拌制:在拌制混合料前,先调试拌和站,使拌制的混合料符合设计要求,使机械处于生产完好状态。
投料要准确,用控制拌和站的计算机流量记录及各种材料的实际流量,检验施工配合比是否符合试验室提供的目标配合比,同时,定期在运输带上取样检查各种材料的投料数量。
九、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每两天对热料仓进行取样筛分,在级配不稳定时每天都要进行热料仓筛分。每天的施工配合比试验室要书面通知拌和站,配合比通知单上要有材料产地、规格、混合料类型及比例,对于沥青混合料要同时提供目标配比和生产配比,配合比必须考虑含水量,配合比通知单一式2份,1份留拌和站,1份拌和站签字后留试验室,配合比调整必须征求总工意见。拌和站监控人员根据所下发的配合比复核冷料仓及热料仓的供料比例。试验室取样后立即检测油石比、级配等并成型马歇尔试件,试验结果及时反馈,要建立好各种检测台帐,进行动态质量分析。
第八章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工程
1、盐渍土路段的路基施工
(1)质量通病:
盐渍土路段施工处理不当,导致盐胀、溶蚀、腐蚀等严重病害情况交替发生,使路基强度急剧降低,发生沉陷、翻浆变形;路面出现鼓胀开裂、雍包、波浪;路肩及边坡松散剥蚀。
(2)预防措施:
①设计上合理的选定路线。
盐渍土地区的公路建设,应在全面掌握盐渍土地区工程地质情况,合理选定公路路线的基础上,分别情况区别对待,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盐渍土地区公路选线,要尽可能绕避遭受洪水冲淹的低洼地带,以及潮湿或积水的强盐渍土或盐渍地带。一般情况下,盐渍土地区路基宜采用有适当高度的路堤,而不采用路堑的形式。 ②在开始盐渍土路基施工之前,先组织试验人员对全线盐渍土路基地段地表土层1m内的土质取样,进行含盐性质及含盐量的检测。
③填前地表处理:铲除路基底表层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盐渍土,铲除厚度应根据实际调查及试验资料的结果决定,一般情况下应不小于30cm。铲除的盐渍土作弃方处理。
④取料场处理:路基填料应按设计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含盐量、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取料前应将场取料内的垃圾、草根、盐壳等杂物全部清除,路基填料中有机质含量不能大于1%,不得含有泥块,路基填料应有足够的强度,CBR值应大于5%。当取料场的料含水量较高时,应结合地形及实际情况挖临时排水沟,排除及拦截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或采用挖槽、翻摊晾晒的方法使其含水量降低。取料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路基填料的含盐量、含水量及其均匀性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⑤做好路基排水
做好路基排水,形成合理的路基纵、横向排水系统,尽可能减少地表水对路基的浸透。 ⑥保证和提高路基的压实度
室内试验证实,当含水量低于某一限度时,盐胀率趋于零。因此提高路基的压实度,减少压实含水量可以达到防盐胀的效果。
⑦路基、路面施工用水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严禁使用含盐量超标的“咸水”。 ⑧盐渍土路基的施工应安排在旱季进行,采取分段连续的施工方式,分段段落不宜太长,自清除基底表土开始,连续施工,一次做到路床设计标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库阿二分指施工组织设计2003(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