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设置隔离层
●土工合成材料隔断层可以有效的阻断地下水或降低毛细水的上升高度,隔断了水的来源不仅可以降低盐而且可以防止路基土的“次生盐渍化” 。
●在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前,应检查路基的平整度与横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清除路基的表面尖硬凸出的碎砾石,保证土工合成材料不被刺破。当需要设下保护层时,也应对下保护层表面的杂物、石子等进行清理,下保护层的压实度应达到相应路基所要求的压实度。
●土工合成材料应全路基断面铺设,应铺设平展,不得有折皱。当沿路线纵向铺设时,应先由外侧向内侧铺设,幅与幅接头处的重叠宽度应不小于20cm。应根据路基的纵坡与横坡,低的一幅接头在下,高的一幅接头在上。铺筑完后,要仔细检查有无破损处,发现后应在破损处的上面加铺大小适当能防止破损处漏水的土工合成材料进行补强。在距居民区、农耕区近的地段施工时,必须采取当天铺筑,当天上料全面覆盖的方法分段铺设:在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完成后,应随即铺筑上保护层或填料,严防行人、牲畜、各种车辆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
●在土工合成材料上填筑粗粒料的路段,应设上保护层。保护层摊平后先碾压2~3遍,再上一层粗粒料,与上保护层一起碾压,两者的厚度之和不应超过40cm。运料车应采取倒行卸料或人工倒运摊铺的方法,严禁车辆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驶。
⑩进行隔断层上的填筑施工时,尽可能先采用小吨位的筑路机械设备,待填筑高度超出隔断层标高50cm后,再上大型筑路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同时设专人进行监督管理,避免筑路机械设备对隔断层的破坏,确保隔断层按设计要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旧路改造路段的施工
(1)质量通病:
新旧路结合部发生不均匀沉降,产生错台和纵向裂缝。 (2)原因分析:
一些旧路改建项目,半挖半填路基较多,因施工单位重视不够,未能按规范要求挖台阶施工,路基压实机具不配套,使路基结合部的密实度偏低,透水性增强,造成水分集聚侵蚀路基,使路基土软化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新旧路基在接合部产生裂缝和沉陷。 (3)预防措施:
利用老路的路段,应将老路路肩挖除一定厚度,在结合部位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台阶底做成2%-4%向内倾的单坡,用压路机将台阶压实到规定要求,在接缝处铺两布
一膜无纺土工布,再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路基填筑。
3、排水沟施工
(1)质量通病:
排水沟排水不畅,产生阻水、积水现象。 (2)原因分析:
路线位于天山山前冲积扇、洪积平原地带,大部分地段土质多为砾类土,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地表植被较稀少,滞水能力差,冲积扇内自然冲沟较多,无固定河道,呈漫流状,平时沟中无水,洪水期一般来势凶猛,极易形成径流下泄,冲刷下切河床,同时暴雨引起的洪水夹带大量的砂石遇阻时也容易抬高河床下游标高,甚至堵塞泄水沟和涵洞,这样就导致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的原地面标高很容易发生改变,常常导致设计排水沟的底标高与实际标高相差甚远,如按设计施工就会导致部分排水沟产生阻水、积水现象。 (3)预防措施:
在开始进行排水沟施工前,应对照设计图纸重新全面仔细地复核调查路基沿线的排水系统,因地制宜,对不合适的地段,及时提出变更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再实施,决不能简单地按图施工了事。对与排水沟相连接的截水沟、挡水坝、导流坝等配套设施,也因该与排水沟同时施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浆砌防护工程 (1)质量通病:
浆砌防护工程砂浆强度不足,浆砌防护开裂,勾缝易脱落。
(2)原因分析:
由于附属浆砌防护工程一般面积较大,其强度要求也没有桥涵结构物主体工程那样高,施工单位在进行浆砌防护工程的施工时,质量控制不严格,常常只注意外观质量,对现场施工实体,内在质量,尤其对养生工作重视不够,也由于南疆地区大多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导致浆砌防护工程的砂浆,尤其是勾缝砂浆,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被晒干,导致其强度不足。
(3)预防措施:
在进行浆砌防护工程施工时,应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加强质量控制,逐段施工,逐段检查,及时覆盖,洒水养生,确保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二、桥涵工程 1、混凝土外观质量
(1)质量通病:
一般情况下,结构物的内在质量受到工程各方人员的重视,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要做好却比较困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如外轮廓不清、表面不平整、棱迹明显、表面气泡、色泽不一等表面粗糙现象的一种或几种现象,影响了整体工程的质量水平和美观。 (2)预防措施:
①混凝土原材料进场的控制
●选择同一产地、同一品牌、同一颜色的水泥、砂、碎石和外加剂等原材料。原材料应保证干净无杂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材料不完全相同而造成混凝土外观颜色不一致或出现斑点。
●加强水泥的抽检试验。对每一批进场水泥都要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现场抽样送试验室进行试验,测定其强度、初凝时间、安定性等指标,只有全部合格后才可以使用。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要防止施工队伍使用过期或被雨水淋过的水泥,这种水泥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深色斑点,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严禁使用未经筛洗的山砂和深颜色的河砂。在合格的砂料场取砂时,应准确测定每车施工用砂的含泥量,对含泥量大于3%的砂子,应坚决弃用,避免混凝土外观颜色因施工用砂的含泥量超标而出现深色斑点或泥黄色。
●控制好砂和粗骨料的级配,选用中砂和不超过规定级配的粗骨料,这样有利于混凝土密实光洁。
②控制混凝土拌和的每道工序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按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
●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加混合材料或减水剂等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和光洁度。
●应选择能精确计量的设备来拌合混凝土,严格控制水灰比,根据现场砂石料的含水
量的变化适时调节拌合用水量,以保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减少水泡、气泡的形成。
●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控制混凝土的拌合时间。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在拌制地点和浇筑地点经常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对不合格的混凝土坚决不用。 ③施工过程的控制
●模板的安装和清洁。在混凝土施工中应采用大块钢模,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光洁度,改善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在每次安装模板前要用小砂轮对钢模除锈,用抹布擦干净并及时涂上脱模剂,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严禁使用废机油代替脱模剂,废机油里面通常含有大量的杂质,这样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颜色。模板接缝一定要拼装严密,在接缝处采用玻璃胶涂密实,涂平整,以防漏浆,出现蜂窝、麻面和明显的模板拼装缝。
●模板在每次使用前,要检查模板变形情况,禁止使用弯曲、凹凸不平或缺棱少角等变形模板。
●控制振捣间距,插入式振捣器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新一层的混凝土应插入浇注混凝土里5-10cm,力求上下两次紧密结合。
●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做到不欠振,不过振。合适的振捣时间可以由下列现象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注意振捣方法,垂直振捣时,振动垂直混凝土表面;斜向振捣时,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呈40°-50°角;棒体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2/3~3/4;振捣棒要及时上下抽动,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振捣好后,要慢慢拔出振捣棒,使混凝土填满振捣棒造成的空洞,振捣混凝土时要先周围后中间,以便把气泡尽量往中间赶出,避免聚集在模板处。 ④混凝土拆模和养护措施
●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的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使混凝土粘在模板上造成麻面、缺棱少角现象。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混凝土的棱角。
●拆模后,对混凝土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最少为7天。对大体积的混凝土裸露面应用麻袋、苫布等覆盖,经常洒水,保证覆盖物下面的混凝土表面湿润;对于墩柱这样体积小,外露面较多的结构物,在混凝土拆模后,应用塑料薄模包裹,并用胶布密封,防
止混凝土内水分散失,在墩柱顶设置小型水箱滴灌补充水份。
●对于同一构造物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养护时间应尽量一致,否则也能造成混凝土颜色有所差异,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协调性。
2、预应力梁孔道压浆施工
(1)质量通病: 孔道压浆不实 (2)原因分析: ①从设计方面分析:
●穿入预应力筋后设计孔道空隙狭窄,水泥浆不易压入。 ●孔道曲线长、曲率小、曲折点多。 ●成孔材质不佳,孔道内摩阻系数大。 ②从施工工艺方面分析:
●施工中成孔质量不好,孔道直径粗细不匀或有偏孔、颈缩孔现象,钢绞线勉强可以穿入,但水泥浆易堵塞。
●成孔质材选用不当,特别是抽拨棒成孔时操作不当,孔壁粗糙,坍落、掉皮、波浪、皱折等。
●孔道串孔,内漏、封锚不严,不能保持压力。
●排气孔设置不当,特别是连续梁、多波段;竖曲线超长孔道若波峰处的排气孔不通,在某些曲段易形成空气滞留穴阻止进浆而造成空洞。
●钢绞线编束时,扎丝过密、松弛,穿束时绑扎丝在孔道不畅处受阻,堆积挤压,形成网状塞栓,压浆时此处过水过气而不过浆。
●制浆不规范,稀稠失控或过滤不好,有硬块杂物造成孔道堵塞。
●水灰比不当,水灰比过大,不但强度降低,而且泌水率增大,水占空间,水被吸收或蒸发后,即形成空洞。
●外加剂用量不当,如膨胀剂,用量过小膨胀效果不明显,若膨胀系数小于水泥收缩系数,空缺无物补实,就会造成压浆不饱满。
●压浆机性能不好,压力不够或无法保压持荷,致使孔道内水泥浆不能长距离远送,也无法借助压力使水泥浆充实到孔道各处不易畅道的细微空间位置,从而造成孔道压浆不饱满,不密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库阿二分指施工组织设计2003(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