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有强调的作用,如:这孩子是聪明。
“是…的”句实际分属两类,如“这件是姐姐买的”中的“是”是动词;“这件事,他是知道的”中的“是”是副词。
39、什么是“把”字句?有哪些特点?使用“把”字句须注意什么?
答:“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置于动词前边的句式。“把”字句有三个特点:1)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尤其不能是单音节光杆动词。动词前后总要有别的词语。2)“把”后边的词语表示确定的事物。所谓确定的事物,大都是上文出现过或对说话双方来说是已知的。3)助动词、否定副词一般要用在“把”字前边。使用“把”字句,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条件:1)一般情况下,动词须是表示动作的及物动词,并且在意念上能支配“把”后边的词语。不及物动词和某些表示心理、感知的动词用于“把”字句有限制。如“知道、同意、赞成、以为、相信、希望、主张、要求、听见、看见”等不能用在“把”字句中。2)如果动词有受事,或带上其他后置成分,由于结构上的要求,往往要用“把”字句,如“她把《红楼梦》改编成电视剧。”3)在可以用可以不用“把”字时选择“把”字句,往往是为了强调动作的状态和结果。
40、什么是“被”字句?有哪些特点?使用“被”字句须注意什么?
答:“被”字句是受事作主语,作介词“被”引进施事的句子。“被”字句在结构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谓语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后边一般要有别的词语,如“着、了、过”,补语或宾语。如“他从来也没有被人这么尊重过。”“被”字句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身含结果意义,如“采纳、解决、接受、拒绝、理解、说服、感动、逮捕”等,前边有状语时,动词后边可以没有其他词语。2)“被”字后边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出现。3)助动词和表示时间、否定的状语一般要放在“被”的前边。运用“被”字句需要注意:1)有些及物动词,如“离开、依靠、产生、告诉、等待、服从、享受”等不能构成“被”字句。2)如果受事主语是指物名词,又不必引进施事,一般不用“被”字句,如“茶杯打破了”3)主语是指物名词的“被”字句都有相应的非“被”字句,如“苹果被弟弟吃了”可说成“苹果弟弟吃了”。选择“被”字句往往是为了强调被动关系。如果主语是指人名词,施事须指明,则必须用“被”字句,如“我被坏人骗了”。 41、复句和单句有什么区别》
答: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区分单句和复句:1)要看结构,单句的内部可以划分出句子成分。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分句之间有逻辑关系,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2)复句间常有关联词语,但有关联词语的不一定是复句。3)单句的句子成分间也可以有停顿,不能把这种停顿看作分句的标志。不过,连动句和连贯复句,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停顿。如“片面地只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只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无论谁,都要遵守法律”“老张推开门走出去了”这三句都是单句。
42、联合复句有什么特点?
答:1)在语义上,各分句之间分不出主次;2)在结构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处在平等的地位上。
43、什么是并列复句?
答: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这样的复句是并列复句。
44、什么是连贯复句?
答:几个分句一个接一个地表示连续的动作或连续的事件,这样的复句是连续、连贯复句。
45、什么是递进复句?
答:后一分句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方面比前一分句更进一步,这样的复句是递进复句。
46、什么是选择复句?
答: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个可供选择的事情,这样的复句是选择复句。 47、什么是解说复句?
答: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进行解释、说明或总结,这样的复句是解说复句。解说复句没有关联词语,一般靠意合法,如“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老婆子。”
48、偏正复句有什么特点?
答:由具有主从关系的分句构成的复句,称为偏正复句。偏正复句的特点:在语义上,两组成部分有主有从,正句是全句正意所在。在结构上,即使全句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也总是可以先分成偏正两个部分。偏正复句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偏句在后,则带有一种追说、补充的意味。偏正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 49、什么是因果复句?
答:分句间有原因和结果、理由和结果,或理由和目的之类的关系的复句,统称因果复句。它分为说明因果、推论因果、目的因果三类。 50、什么是假设条件复句?
答:分句之间有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这样的复句是假设条件复句。分为三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无条件句。 51、什么是转折复句?
答:前面的分句说出一个意思,后面的分句不顺着说,而是转到相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上,这样的复句是转折复句。 52、什么是让步复句?
答:两个分句之间既有带明显假设意味的充分条件关系,又有转折关系,这样的复句是让步复句。
53、关联词语配对使用有哪些情况?
答:关联词语的配对使用,可以是连词和连词的配对使用,如“虽然A,但是B”,也可以是连词与副词的配对使用,如“虽然A,却B”,还可以是副词与副词的配对使用,如“也A,也B”。有时同一个关联词语可以跟不同的关联词语酏对使用,表示不同的分句关系,如“既A,也B”表示并列关系,“既A,更B”表示递进关系,“既A,就B”表示推论因果关系。
54、什么是多重复句?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答:分句之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复句,称为多重复句。分析多重复句,要特别重视关联词语的作用。关联词语不但可以指示分句间的结构关系,还可以用来切分层次。在多重复句中,高层次的关联词语覆盖的分句多,低层次的关联词语覆盖的分句少,因此根据关联词语的覆盖机便可以确定相应的切分层次。遇到没有关联词语的分句,也可以用试添加的方法来判断层次和关系。另外,分句间的意念关系也是分析多重复句的重要依据。意义关系松的地方层次高,意义关系紧的地方层次低,最松散的地方,应该是第一层次的所在。
55、什么是倒装句?有什么特点?
答:在一定条件下,句子中成分的位置颠倒过来,语法关系不变,这种现象叫倒装句。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特点:(1)可以复位(2)语音上,后置部分往往轻读。书面上倒装的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要用逗号隔开。(3)倒装句往往是说话人情急之下,要强调的意思脱口而出,然后再追补原来应该先说的部分。因此,表达重心在前置的部分,后置的部分则带有一种“申述”或“追补”的意味。 56、什么是省略?有什么特点?省略句有哪几种类型?
答:省略是对语言的理解而言,句子里原来该有的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没有出现。省略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还原性,即省略了的成分都可以确定地补出来。2)省略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省略句可分以下几种类型:1)承前省2)蒙后省3)对话省4)自述省。 57、什么是紧缩句?有什么特点?分为哪几类?
答:紧缩句是由复句变化而来。紧是指复句内部的语音停顿取消了,分句间的联系更紧密了;缩是指有些成分给缩略掉了,或者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格式,结果就产生了一种既不同于复句,又不同于单句的特殊句子,通常称为紧缩句。特点:1)紧缩句中各个部分之间不是句子成分的关系,而是分句间的关系,也常用关联词语来连接,构成了一些固定的格式,如“不……也、一……就、越……越”。2)紧缩句中各个部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有些成分还有缩略。分为两类:1)句中不能有停顿,而且又缩略掉了某些成分的。这类紧缩句两个组成部分的主语一定不同,如“我说了他半天不吭声”2)紧缩句已形成了一些紧缩格式,即使加上停顿,补上缩略的成分,往往也不能复原为复句。如“话不说理不明”。 58、表达语气有哪些手段?
答:表达语气的手段首先是语词,这是每话必备的。其次是语气词。某些词语和结构格式也常用来表示语气。
59、疑问句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1)是非问:结构形式与陈述句完全相同。陈述句只要句尾语调升高都可以变为是非问。如“老李今天请假?”句末常用语气词“吗”。2)特指问:大多用疑问代词表示疑问点。把特指问中的疑问代词换成相应的词语就成为答句(陈述句),如“你在哪儿?”句末有时用语气词“呢”,不用“吗”。3)选择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供选择的部分,中间用“还是”连接,构成“(是)A还是B”的选择形式。句末有时用语气词“呢”,不用“吗”,如“你去杭州还是去苏州?”4)正反问中的谓语是正反并列,构成“×不×”的格式。有时用语气词“呢”,不用“吗”,如“他来不来呢?” 60、什么是祈使句?有什么特点?
答:祈使句是表示命令、请求、劝告、制止、叮嘱或敦促的句子。句末常用语气词“啊、吧、了”,语调是高而降。特点:1)谓语大都是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或动词性词语,表示的动作是未然的。2)主语一般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往往省去。也有时用第一人称“咱们”作主语。
61、“不”和“没”有什么区别?
答:它们都是否定词。1)“不”是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对动作、意愿和事物的性状加以否定。2)a“没”作为动词,用在体词性成分前边,是“不存在”或“不具有”的意思。b“没”用作副词,用在谓词性成分前边是否定行为动作或事情的发生。“他没病”里的“没”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副词。所以有两种对立的肯定形式,一种是“他有病”,一种是“他病了”。3)“不”和“没”都能修饰行为动作动词,但是是有区别的,用“不”否定的是意愿,如“我这次不去上海”。用“没”否定的是客观事实,如“我这次没去上海”。(二)分析下列句子,如果是单句,请根据谓语确定其句型;如果是复句,则分析分句之间的层次和关系。
1、他来信说,只要我们愿意去,他一定奉陪。(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2、一路上,他多次下车走进农舍和农村小商店同农民亲切交谈。(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动句)
3、要是谁干起活来马马虎虎,|不管他怎样能干,|||不管他对我多么好,||我也不买他的
假设条件并列假设条件账。
4、他真的把我当成来九连扎根的指导员了。(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5、只要能让我工作,|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我都去。 假设条件 并列 假设条件
6、你看,这大概是钱玄同的手迹吧?(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是”字句)
7、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梅花,|||在地上 RL*Y.J |'P
解说转折并列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及句式:
1、在市中心大医院的急诊室里,到处挤满了人。(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现句) 2、小凤紧紧靠在一棵树上站着。(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动句) 3、我求他给我讲解。(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4、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省略句) 5、这事咱们上当了。(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6、今天都星期五了(主谓句,名词谓语句)
7、这来的便是闰土。(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是字句) 8、他的脑袋真聪明。(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 (四)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和关系:
1、掌柜是一副凶面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教人活泼不得;|| 只有孔乙己到店
并列 因果 因果
|||才可以笑几声, |所以至今还记得。 假设条件 因果
2、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到了转折 因果 转折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转折 递进
3、这座桥有1600多公尺长,||上下两层,|上层是公路桥面,|||可能容纳六辆并排通
解说 并列 解说过;||下层是铺高双轨的复线铁路,|||铁道两侧还有人行道。 并列 解说
(五)评改题:(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并说明理由)
1、对人对事都不能主观、偏见。(词性弄错,“偏见”是名词,不能作谓语,应改为“片面”)
2、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种植与使用桐油了。(述宾搭配不当,连词使用不当。应改为“种植桐油并使用桐油”)
3、他的脸越发清瘦得很了。(“很”多余)
4、出去春游,要注意防止不发生事故。(否定词多余)
5、王进喜是中国工人的杰出代表树立了榜样。(结构杂糅,应在“代表”后加“,为我们”)
6、这次会议讨论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而出版高质量的教材。(宾语残缺,就在“教材”后加“的问题”)
7、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主语残缺,应将句中的逗号去掉) 8、如果你不同意这样做,那你为什么要答应他呢?(关联词语用错,应把“如果”改为“既然”)
9、他因为不爱说话,所以你如果不问他,他说不理你。(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把“他”放到“因为”后)
10、他从厨房里把刚刚蒸好的馒头,热乎乎地端了出来。(语序不当,应把“热乎乎地”改为“热乎乎的”放到“馒头”前)
(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复说语和插说语:
1、兄弟俩,一个在工厂工作,一个在农村种地。(“兄弟俩”是复说语) 2、这些意见,我们全都把它们反映上去了。(“这些意见”是复说语) 3、你们看,这就是你们要找的王小明呀!(“你们看”是插说语) 4、这堆白菜,少说一点,也有八百斤。(“少说一点”是插说语) 5、不想这一点小事他一直记在心里。(“不想”是插说语) 6、妈妈,你在干什么呢?(“妈妈”是呼告语) 7、呼——窗外传来风声。(“呼”是拟声语) (七)指出下列语气的类型 1你先换一换衣服。(祈使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普通话辅音声母总表(现代汉语复习资料)(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