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还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在人类的一切消遣活动中,阅读无疑是最高尚的”。(培根)西方的教育理念向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才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但知识不可能凭空得到,习惯也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以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运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叶圣陶)从内容上来讲,课外读物一般比课内文章更丰富多彩,内容也更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而有了兴趣,才可能日积月累,养成一有闲暇就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课外阅读时教师一般只做简单的指点,更多地是依靠学生自己摸索方法,总结规律,所以对学生个人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更为直接的作用。

中学阶段也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教育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承担着“人”的教育的重要职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可少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从本质上来讲,教育本身就包含着“两种基本价值: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内在价值、根本价值;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外在价值、工具价 值”,但由于前些年应试教育的误导,二者的关系被人为地割裂,知识技能成了第一取向,教育成了应试的工具,人的发展被严重漠视。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树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也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致力于为他们一辈子做人打基础。而课外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有着比课内更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样的类型,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领略精妙的艺术世界,充实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带给他们以人生的愉悦。像名著中的思想文化著作,如《论语》《圣经》等,其本身就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了解它们,有助于青少年奠定自己的精神地基。像《红楼梦》《大卫·科波菲尔》等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以真善美为目的的理想的艺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这些文学作品讲

究以情动人,寓教于乐,通过形象的故事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再如某些传记,可以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科普作品,则对青少年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养成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另外,课外的阅读,尤其文学作品的阅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为作为整部的文学作品,尤其小说,往往有较丰富的生活场景、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阅读时要善于将抽象的文字在脑海中及时地转化成县体可感的形象,将分散的生活场景、细节整合起来,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在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调动各种思维活动,尤其想像和联想,扩大心灵空间,达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境界,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和锻炼。

二、选目原则和栏目设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附录部分,有一个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围涉及文化经典著作、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语言、文艺理论以及科普读物等各类体

裁,同时还列举了二十多个作家作品。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从中选取了一部分,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一些调整。五册必修教材每册介绍两部名著,中外各占一部,共计10部(其中只有莎士比亚戏剧不是单部作品,而重在整体介绍)。 它们分别是: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论语》 《家》 《红楼梦》 莎士比亚戏剧 《三国演义》 《大卫·科波菲尔》 《巴黎圣母院》 《高老头》 《谈美》 《堂吉诃德》 在选择篇目时,遵循了以下几点原则: 经典性。名著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文明成果的标志,往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在青少年阶段读这样的书,可以打下一点“精神的底子”,使人终生受益。名著理解起来或许不像通俗作品那样容易,但它们大多内涵更加丰富,在表述上更加清晰,形式也更为完美,读起来有以一当十之效。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因此,我们更注重于选取经过历史的长河淘 洗和筛选过的经典作品。

课内外的衔接和互补。在推荐书目时,我们还注意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与互补。如课内选了《林

黛玉进贾府》,名著导读部分就专门对《红楼梦》全书进行了介绍,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课内有戏剧单元,课外就对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介绍。而像《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则兼顾了阅读的视野,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阅读结构。《论语》是儒家经典,也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部文化典籍,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过一些,但此次推荐学生阅读全书,有着更深层的文化意义。

兼顾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时期,需要多方面的精神营养,无论文史哲专著还是文学著作,都应该广泛涉猎,同时还要兼顾古今中外。不仅要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还要读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和科普著作,高中阶段还要读一些哲学著作和艺术理论。就本套书的选目而言,《论语》属于文化经典著作,《谈美书简》属于文艺理论和美学的范畴,另外还有莎士比亚戏剧和中外小说。小说也兼顾了古今中外,《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巴金的《家》属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则有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复活》等。其余的,如当代文学作品,课程标准建议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科学与人文读物方面的各类读物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广大教师可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本地本学校学生的实际自主选择。

每部书的导读又可分为三个部分: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

背景介绍主要是介绍作者情况和作品产生的主要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在文化或文学史上的地位。如《巴黎圣母院》,介绍了作者雨果的生平、主要作品和创作风格,另外还有他创作《巴黎圣母院》的经过以及中译本的情况。《三国演义》则除了介绍作者外,还介绍了三国故事的流传史和小说的演义过程。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消除与名著的隔膜,更好地理解作品。 作品导读部分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首先是对全书内容的简要概括,小说等则简要介绍一下情节;然后是对全书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深入分析,如小说《家》就介绍了觉慧、觉新等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征,分析了小说的艺术结构;莎士比亚戏剧则结合莎士比亚的几部主要作品,分析了莎剧的情节冲突、戏剧结构和语言特征。通过这些导读,我们希望一方面能为广大青少年打开一扇认识和了解名著的大门,激起他们热爱名著、阅读名著的兴趣;另一方面,能为他们欣赏和阅读名著提供一点方法的指导。

思考与探究一般包括2~3道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有的侧重于思想内涵的理解,有的侧重于艺术表现方法的探究,有的侧重于结合现实,深入理解名著的文化意义。学生可在读完全书之后,通过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三、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读书要想有收获,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如果听任学生自己盲目阅读,很可能收益甚微,而且还往往使学生产生误会观念,以为课外阅读只是粗略的阅读,不需要精研,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读任何书都马虎了事,这样就终身难以从阅读方面获益了。

教师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班、本年级学生的实际,参考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的书目,选定一定数量的书推介给学生,每学期l~2部为宜,要求在一定的时限内读完。可以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必读书要求全班学生共同阅读,以便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检测,也方便同学之间的讨论。选读书可以由学生自行选读。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另外选择读物。这个工作宜在学期之初进行,并且明确阅读的要求和进度。不过要注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限,课外阅读一定不能贪多,分量不宜太重,否则很容易有始无终,反倒养成不良习惯,要力求作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星期天和寒暑假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如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点读书笔记,可以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后面的名著导读包括全书的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段以及对这些片段的点评,实际上是起个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不同类型的书,要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对小说类的图书,学生最易为其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但不能就此止步。可以先让他们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后引导他们关注其中的人物性格和小说的深层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色,这样才能在多方面受益,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再比如诗歌,要注重诵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深入感受诗的意境,进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对于必选书,在读过一遍,明了全书的大意之后,要再细细地读一遍,仔细体会其中的精彩章节,探究书中的疑难问题,领会书中的深意,最后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读书报告或读书笔记。这样,日积月累,必能有所收获。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一些阅读后的活动,如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编文艺墙报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

极性,一方面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他们阅读的效果。

四、以下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一至第五册(必修)目录

第一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 再别康桥 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4.*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 卞之琳 风雨 芦荻 错误 郑愁予

回旋舞 保尔·福尔 在一个地铁车站 庞德 第二单元

5.兰亭集序 王羲之 6.赤壁赋 苏轼

7.*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8.*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第三单元

9.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10.小狗包弟 巴金

1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12.*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第四单元

13.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杨兴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14.包身工夏衍

15.*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 孙德宏 16.*飞向太空的航程 贾永、曹智、白瑞雪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突出个性 “黄河九曲” 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第二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 朱自清 2.故都的秋 郁达夫 3.*囚绿记 陆蠡 4.*瓦尔登湖 梭罗 第二单元 5.《诗经》二首 氓

采薇

6.离骚 屈原 7.*孔雀东南飞(并序) 8.*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第三单元

9.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10.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11.*鸿门宴 司马迁

12.*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第四单元

1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14.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1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16.*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杨振宁 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第三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2.祝福 鲁迅

3.*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4.*老人与海 海明威 第二单元

5.蜀道难 李白 6.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登高

7.琵琶行 白居易 8.*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9.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0.劝学 《荀子》 11.*过秦论 贾谊 12.*师说 韩愈 第四单元

13.动物游戏之 谜 周立明 14.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15.*凤蝶外传 董纯才

16.*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搂梦》 《高老头》

第四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窦娥冤 关汉卿 2.雷雨 曹禺

3.*长亭送别 王实甫 4.*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5.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6.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7.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9.拿来主义 鲁迅

1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11.*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 周有光 12.*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节选) 帕斯卡尔 信条 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3.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14.苏武传 班固 15.*张衡传 范晔 16.*李贺小传 李商隐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辩 学习辩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5)在线全文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8113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