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解欣赏)。
2、整体把握:试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文章通过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叙写了人物的精神风采及学问个性,表达了对老师梁启超先生的敬仰之情。
(2)主要写了人物什么特点?写得如何? 为学严谨,学问极高;风神潇洒(个性鲜明),情性中人。叙写极简,叙中带议评抒情,简炼传神。
3、理清思路
(1)由梁当时的学术地位引入学术演讲课,为下文张目。
(2)写演讲稿的准备和讲者的书法:初显人物的严谨之性,再一铺垫。 (3)记演讲的过程,写梁先生的学问个性。 (4)点评演讲者的特点,收束全文。 4、概括要点
梁实秋的散文被公认为很简洁的,试从本文中找出若干点来说明。 (1)略 (2)略 5、语言品味
参见课文“练习一” (四)书面训练课:《金岳霖先生》 1、总体把握
文章写的金岳霖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简括:“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2、概括要点,探究问题
(1) 金先生的行为举止有什么特点:天真、怪(奇特)。 如“抓跳蚤”、“养斗鸡”、“逗小孩”(老顽童)。
(2)为什么大家都认为金先生会就“小说与哲学问题讲出大道理”?为什么金先生会说二者无关系?
(3)参见课文“练习一”第一、二问。 3、品味语言
金先生与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例二:人教版必修(3)唐诗单元多课型教学设计
教材编写者的单元教学建议有四点: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诗歌的意境;二,提示学生诗歌创作的背景;三,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四,注重朗读背诵。这几点绝对正确但又显得空洞,任何诗歌的学习恐怕都不外如是。而我们的设计还是依据前面概括的六点。具体设计见下:
(一)教材认识及设计定位
1、这是必修教材中唯一的一个唐诗单元,因此应通过单元学习使学生对唐诗之繁荣之美有基本认识,对主要诗人及其作品风格有认识。
2、无论是从古诗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的重要性看,还是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看,甚至从高考要求看,古诗阅读鉴赏能力都很重要,因此本单元学习还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诗的基本能力。
(二)单元教学设计
1、单元导入(总揽全局,引入胜境)
诗,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诗人,最浪漫而富有天才的文学创造者,中华文学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被誉诗的国度,而唐代则是最辉煌的时代,是诗史上的高峰:一是杰出作家多,二是佳作多,三是流派多,尤如青藏高原,高峰连绵,而李杜则如珠穆朗玛,耸于云天??前者才思天纵,豪迈飘逸;后者博大精深,沉郁顿挫;还有王维的纯净闲逸,诗中有画;白居易的平实上口,铺排尽致;李商隐的含蓄蕴藉,华美绚丽??
2、学习古诗(阅读古诗的)之法(导以方法,指引路径) (1)知人论世,入其之心(时代、诗人境遇等) (2)重视诵读,反复涵咏(韵) (3)感受情思,理解语句(情) (4)体味意象,明其主旨(意) (5)鉴赏技巧,获得美感(艺)
韵读 情读 品读 美读
(韵律美) (情思美) (意象美) (艺术、技巧美)
3、课型设计简纲
(1)精读(讲读)课型:《蜀道难》 ①李白和他的诗风:诗仙,天下奇男子 ②《蜀道难》之天下第一奇诗之奇 A诵读,感其韵律气势之奇;
B精读品读,体其写景、想象、抒情、主旨之奇; C美读,明其艺术技巧用语之奇??
(2)精读、导读、自读之综合课型: 杜甫律诗三首 ① 精读《登高》
感受“诗圣”博大胸怀严谨诗风,沉郁情怀,了解杜甫律诗之谨严精妙。(教以杜诗读法) ②自读《秋兴》
设计若干问题:如情景关系,意象理解,写景特点,文化积淀和象征(孤舟),语言特征和技巧(炼字)
③导读《咏怀古迹》(教以咏古诗之读法)
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情??这也为自学李商隐《马嵬》作了准备。 (3)导读、自读课型:《琵琶行》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其明诗中之事、情、物、景即可,重点是物(音乐的描写)、情。 (4)导读,训练课型:李商隐诗两首 ①锦瑟
重点是教以咏物抒怀诗的特点及读法,还是用“四读法”来读。 ②马嵬
设计为训练课,与杜甫《咏怀古迹》作比较阅读或迁移阅读。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 诗,可从 等方面看出;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诗。
(2)试以诗中一联为例说明其对仗的特点。
(3)本诗三四联在艺术上主要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试结合具体语句简析。 (4)诗人对李杨之情持何种态度?你如何认识? (5)你觉得诗末两句用句号还是问号好?为什么? 5、关于文言文的教学
也可参考四课型式,但反对过多串讲,主张诵读、精读、译读、评读、练读。 6、表达与交流
课标对写作的定位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求写作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1)课堂写作教学
按教材,写作课每册4个专题,共20个专题,每个专题安排2课时(含作文时间)较合适。课堂上作文四次,加上考试1—2次,综合性作文5—6次为宜。作文教学要全面考虑,要参考全五册制定计划。下面是必修(1)—(5)册“写作专题”安排表:
(2)课外练笔
宜进行有针对性的要求与指导,每周一篇,一学段8—9篇,字数300—500左右。 高中总字数不少于2万。教师既要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又进行适当的指导: (1)提示写作的栏目(范围、选择的内容、对象)
首先是自己熟悉感兴趣的,然后是自己较擅长的,如“校园印象、家庭记事、社会录影、时事关注(评论)、影视天地、体育之窗、民俗风情、景物风光、读书日记、梦幻世界??”让学生从中找
到自己的乐趣和表达愿望。
(2)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①教师每月集中评讲一次,推出佳作
②学生每周分小组互评一次,推出佳作展示
③每学段出一本作文练笔选(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口语交际每学段进行一次专题训练,安排一学时(略) “ 口语交际”专题安排表 第一册 朗诵 第二册 演讲 第三册 讨论 第四册 辩论 第五册 访谈 关于口语交际,李洁明的《高中口语交际新视点》对其构成的基本元素了研究,有较简明的概括,可供活动参考: (1) 细节聆听 (2) 整体聆听
实用技能组合元素一:访谈 (3) 基础复述 (4) 创意复述
实用技能组合元素二:戏剧(诵读、角色扮演、观摩与鉴赏、戏剧创作与即席表演) (5) 说明性表述 ①说明与讲解 ②表白与抒情 (6) 分析性表述 ①概括与演绎 ②迁移与升华
实用技能组合元素三:演说(信息式演说、观点式演说、即兴演说) (7) 应对的结构
实用技能组合元素四:讨论(事务性讨论、观点性讨论) (8) 应对的思路
实用技能组合元素五:辩论
有人主张还可考虑会话、对话、谈判等。口语交际课程要特别重视随机性、形成性和技巧性。 7、梳理与探究
关于知识扩展与整合的文章,如有时间,可安排一学时自学。
初版教材“语文知识”内容尚单薄,而修订后的必修本将会加强语文知识方面的内容以保证基础学力。
下面是人教版必修1——5册“梳理与探究”专题安排表:
第一册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语和 流行文化
五、高中语文选修课程
第二册 成语:中华 文化缩微景观 修辞无处不 在 姓氏源流与 文化寻根 第三册 交际中的 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 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 自我评价 第四册 第五册 逻辑和语文 文言词语 学习 和句式 走近文学 大师 影视文化 古代文化 有趣的 语言翻译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卫东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突出了课程设置的选择性,有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和个性的发展,这是世界性课改的趋势。按课改专家的建议,必修与选修的比例应是4:6或5:5,但我们目前还是6:4甚至7:3。
1.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计理念
拓展文化视野、丰富人文底蕴、提升母语素养、引领专业方向、发展个性潜能。 2.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特点
课程目标同一性、课程内容基础性、课程设置多样性、课程实施选择性。 3.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的形式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共设五个系列:1、诗歌与散文;2、小说与戏剧;3、新闻与传记;4、语言文字应用;5、文化论著研读。在五个系列中,每个系列均有若干模块。例“系列1”中可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人教)、“唐诗宋词选读”(粤教)、“李白杜甫诗歌选读”(校本)、“中外现代诗歌欣赏”(人教)、“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粤教)、“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语文)。比较而言,必修课的模块有较强的规定性和综合性,而选修课的模块更有集约(专题较集中)性、开放性、生长性和灵活性。
4.关于我市高中选修课设置的建议 (1)设置原则和类型
考虑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发展愿望以及学校教学条件实际和高考的要求,做到选择性现实性及实效性三者统一,把选修课大致分三类:(一)必选课,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鉴赏”,所有学生都上,每周4—5学时,每模块上一个学段,仍由行政班形式学习;(二)任选课,突出学生的选择性,每周开2节,上一或两学段,例“中国现代诗选读”、“论语选读”、“红楼梦研究”、“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国传统文化论著选读”、“语言文学实用基础”;(三)校本自主开发选修课(选修二)例:“红土文化研究”、“雷州方言研究”、“微型小说研究”,每周2节,上一至两个学段,学生任选。
5、选修课开设的课时与学段安排建议(下面加横线的七本书是应订用教材) (1)高二(上)第二学段:①必选:“诗歌与散文”系列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每周5节,10周,其中以唐宋时代作品为主;②任选:“诗歌与散文”系列中的其它模块,如“中外现代诗歌选读”;“小说与戏剧”系列中的若干模块,例“外国短篇名著欣赏”、“微型小说选读”、“中外名剧选读”等,每周2节,9—18周。
(2)高二(下)第一学段:①必选:“诗歌与散文”系列中的《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语文版)模块和《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模块中的散文部分合一(可对教学内容作合理取舍),开9周,每周4—5节;②任选:“新闻与传记”系列中的“新闻写作”、“中外名人传记选读”等。
(3)高二(下)第二学段:①必选:“新闻与传记”系列中的“古今传记选读”(因为目前没有人教版书,只好初步计划使用粤教版的《传记选读》),开4—5学时,9周;②任选:“语言文字应用”系列中的《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讲与辩论”、“写作”等,每周2课时,开9—18周。
(4)高三(上)第一学段:①必选:《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每周4——5节;②任选:“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论著选读”、“《论语》选读”、“《庄子》选读”、“西方美学论著选读”等;③校本选修:例“粤西文学研究”、“雷剧的源流”等。同时主张继续使用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每周开1——2节。
(5)高三(上)第二学段:①必选:小说阅读与欣赏(推荐使用教材:广东教育版《短篇小说欣赏》);②必选:新闻阅读与写作(推荐使用教材:广东教育版《新闻阅读与写作》)。以上两门课可以只开设其中一门,开五周每周五节;也可同时开,开五周每周每门三节,根据自己学校学生情况而定。(当然,多数假期补课的学校可以在高三(上)第一学段就完成所有选修课的教学) 以上选修教材尽可能采用人教版,但若无合适的,也跨社选用其他教材。 高三第二学期起开始高考复习,不再开设选修课。
另外,一般学校“写作”也可考虑从高二(下)开始开设,作为必选,结合写作,作为作文教材,一直开到高三(上),教学中要考虑实用写作和高考作文两方面要求。经比较,主张使用江苏版的《写作》。
6、选修课的教学建设 (1)开设课型 ①阅读鉴赏课型
接近于“阅读与鉴赏”的学习方式,但专题性更强,课程目标更集中,考核方式更多样:闭卷和写小论文相结合。这适用于必选课。
②研究课型(“讲座课型”也可归入)
以教师开讲座指导学生研读或探究问题为主,如“《论语》选读”、“李白诗选读”(①李白的古风;②李白的绝句;③李白的诗风;④李白诗与酒与月;⑤李白诗对后代的影响;⑥李白诗朗诵会)。考查方式以答辩、论文等为主。
③活动实践课型
以一次次活动为主,如《演讲与辩论》、《实用写作》,讲座+写作+活动。活动性、实践性、开放性是特征。
(2)教学建议
把握课程的特征,注意学习目标及方法上的差异,培养独立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要区分必选和任选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式,要区分高中选修课与大学的专业课、选修课。
注意评价方式与必修课的差异。要考虑高考对“探究能力”的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对作品....
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等。
7、“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建议 (1) 教材内容结构
全册分六单元,一、二 、三为诗词,四、五、六为散文。每单元都由“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四部分组成:其中示例诗文各是一篇 ;自主赏析诗四首,文三篇;推荐诗五首,文二篇:全册三者的比例是6:21:21 。 (2) 教学建议
每周开5节,诗词部分用4周,散文部分用5周完成教学,一周复习考试。
教学方式以“教师开讲座——-指导鉴赏——自读研讨(探究)和阅读能力训练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要考虑到审美能力培养和高考诗词及文言文考查两大方面要求。“推荐作品”部分主要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读,教师也可向学生推荐单元中一到两篇给学生或把某些作品设计为能力训练文,如第一单元的《越中览古》,第二单元的《旅夜书怀》等。 (3) 考查形式
拟采用写鉴赏评论文章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附:2007年语文高考大纲关于选修课现代文部分考试内容的要求
二、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E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考试内容来看,选考内容主要有四种组合:A.散文---传记;B.散文——新闻;C.小说——传记;D.小说——新闻。据此再考虑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可以全开也可以只开文学或实用类。)
六、关于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必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