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变化的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并回答。
1、 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 2、 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 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6、 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 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36
2、 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 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 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 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 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
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 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 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 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四人小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请举例说明
4、 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全课小结
37
正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二)教学例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
38
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路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 = 速度(一定)
时间
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1教师板书: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2.小结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3.字母关系式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 x 和 y 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x/y=k
4.教师质疑: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五)教学例3(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1.根据正比例的意义,由学生讨论解答. 2.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判断的根据. (六)反馈练习. 出示图片:做一做1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9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
思考: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成正比例吗? 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吗?
教学内容:正比例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
1、 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