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学生是发展的人,但发展过程中又存在着差异,设计“基础关”的题目,实则尊重全体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保护全体孩子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简单来说,这是一组保底的题目。】 (二)闯关题目:(根据喜好随意选择) 1、“有陷阱,你敢来吗?”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 ( )(2)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米,高是5米, 它的体积是60立方米。 (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圆锥的2倍。( ) 2、“圆锥体积变变变”
一个圆柱形橡皮泥,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 (1)如果把它捏成底面大小一样的圆锥,圆锥的高是多少? (2)如果把它捏成高是10厘米的圆锥,求圆锥的底面积。
3、“水究竟有多深?”
如下图,将甲容器注满水,再将水倒入乙容器,此时乙容器中的水有多高?
(单位:厘米)
一个粮仓,如右图,如果每立方米粮食的质量为500千克,这个粮仓最多能容纳多少千克粮食?
【设计意图:闯关题目中,学生随意选择来做,并按
照选择题目、认真答题、查看答案的程序进行自我评价。这样的答题形式,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改变了以往课堂“齐做题,齐纠正”的状况。】
26
(五)练习交流(约4分钟)
师:在刚才答题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解决不了?请提出来。或者你想发表一下你的合作感言也可以,大家畅所欲言吧。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自己的智慧,解决合作过程中某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1分钟)
师: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师反思:
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案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能达到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也定能让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
我围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实效性”这个课题,我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实现了课堂的两个“转变”: 1、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倒水实验”,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变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网络答题,学生利用计算机,自由选择四组题目中的任意一组,按照读题、答题、查看答案、纠正错误的程序进行巩固联系,改变了以往“齐做题、齐纠正”的状况,学生更加积极、主动。
除此之外,本节课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经历过程,体验数学。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获得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方法以及探究成功的喜悦。其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潜能。在学习中,学生按自己的观察进行猜测估计,按自己的设想进行学习,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7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28
3、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课后反思
29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2、 力。 3、
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
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