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i)不知 是知(zhì)也 .....4、教师范读后全班齐读 。 三、正课。学习前五则论语。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实践它、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的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力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过呢?”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三省吾身 3.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以 (之) 为 师 矣。” .......【译】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子曰:“由,诲 女 知之 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译】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求知的正确态度吧!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四、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后五则论语。 6. 子曰:“见 贤 思 齐 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见贤思齐 7.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 择其 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以上两则向我们讲述怎样正确的学习态度呢?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8.曾子曰:“士 不可以不 弘 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宽广胸怀、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仁以为己任”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 欲,勿施 于人。” ......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对徒弟谈怎样的修身做人的道理呢?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二、分类总结。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求知态度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学习方法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修身做人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言积累(成语归纳):
①温故而知新②见贤思齐③任重道远④死而后已⑤三人行必有我师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重点文言词汇:
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 可以 士不可以不弘毅。 (能够) 人不知而不愠。 (知道,了解)
知 是知也。 (同智,聪明智慧,)
温故而知新。 (领悟,知道) 知之为知之。 (知道)
学而时习之 (代词,)
诲女知之乎 (代词) 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词)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助词,主谓间,无实义)
文言代词:
吾日三省吾身。 (我) 诲女知之乎。 (同汝,你) 余忆童稚时。 (我)
学而时习之 (表承接) 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表承接) 择其善者而从之…… (表承接) 而 死而后已 (表承接)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表承接)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为人谋而不忠乎…… (表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 任重而道远 (表并列)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同悦,快乐,高兴) 诲女知之乎 (同汝,你)
是知也 (同智,聪明智慧) 三、教师总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作业。
第三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第三单元多数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学习这几篇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 2. 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美的构思。
3. 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4. 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 6. 要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三个方面的教育。
11、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自己注音、释义。 2、收集有关春的诗文。 3、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法的分析: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请你给大家举一两个例子。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赞春的散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春》。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2、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a) 薄(b?)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三、诵读欣赏。
1、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细心体会,理解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基础;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听录音朗读课文。
3、分小组朗读看哪组读的最好。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提问个别学生。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品味探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教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