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3、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节说的,“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4、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5、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6、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7、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明确:“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8、探究此诗脉络:探究脉络,先要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明确: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
斗。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清楚了。 二、 小结
.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三、 作业: 板书设计:
理想的意义(1)
理
理想的历史意义(2——3)
理想的人格意义(4——7)
理想的人生意义(8——11)
想
鼓励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奋斗(12)
7.《短文两篇》
行道树 张晓风
教学目的:
1 理解行道树的喻意:无私奉献者。 2 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3 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
在理解和体验散文阅读方法的同时,训练并形成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当我们每天早上乘坐公交车,或者骑在自行车上,或者舒适的坐在小轿车上,穿越在现代都市中的大街小巷的时候,能够吸引我们目光的,只能是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耸云端的大厦,只能是那来来往往的名牌车辆,或者也只能是那些装修的富丽堂皇的宾馆、酒店、超市、商场和公园等等。而真正距离我们最近的,
常常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就是那行道树。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这篇散文《行道树》。看看究竟行道树为什么能吸引作者的目光。 2、正音:
堕落,点缀,苦熬,贪婪,姊妹,冉冉,雏形。 3、朗读:
解决两个问题:1、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什么?2、寻找文章的中心句。
(让同学思考两分钟。对于中心句的找法,可以先将文中你认为关键的句子画出来,对比各句,看看哪个更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无私奉献的人。文章的中心句出现在第三段:“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这个中心句写得非常含蓄,其中有几个点非常值得我们来深深的思考。 4、默读:
思考三个问题: (1)、“神圣的事业”指的是什么事业? (2)、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3)、如何理解“深沉”的含义? 5、讨论这三个问题:(10’) 注意几个问题:(1)、每个人都要记笔记。(2)、联系上下文。 6、分析解决三个问题: (1)、“神圣的事业”指的是什么事业?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总而言之,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2)、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关键是要找出文中行道树感到痛苦的地方在哪里?)
因为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除此之外,行道树们还感到忧愁,因为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早已不珍惜清新了。 (3)、如何理解“深沉”的含义?
它们为神圣的事业,为人们的幸福,承受着牺牲。他们有所经历,有所磨难,有所付出,最终,有所获得。这些获得就是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体验。
正是由于这些东西沉淀在了行道树的心中,深深地印在了它们的头脑中,所以它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思考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更有深度,更有远见。 7、过渡:
就像作者张晓风,他的深沉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这篇课文里,一般人在行道树面前视而不见,而他却能
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为人们的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人们,将他们的崇高精神与行道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深沉,它能让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方面。 8、作业。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教学目的: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重点:
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个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能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秘呢?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或许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
1、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
雏形 丰硕 稀疏 霎时 孵鸟 姊妹 柚子 沉甸甸 结实累累 玲珑剔透 2、讲解字词。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三、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2、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 明确:“第一次看柚子树”和“第一次看孵小鸟”是详写的,其它的“第一次”是略写的。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能更好地表现“第一次”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3、每个人都会有难忘的第一次,感想也许也各不尽相同,那作家周素珊的第一次给了她怎样的感想,她认为“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4、探究:既然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5、下面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然后用一句富有哲理的美句来说明你的第一次好在哪里?
要求: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把经历和句子简单地写下来,然后回答。
6、学生回答后小结,同学们的第一次真可谓是多姿多彩,因为这些第一次,你们的生命也变得多姿多彩。请找出文中的这句话并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
学生交流理解后回答明确:因为第一次越多,经历也多,感受也越多,所以生命便多姿多彩。 7、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呢?
结合课文讨论后回答:要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多为自己创造一些有意义的第一次。 8、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哪些第一次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是不可以尝试的”。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美好)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新奇,难看)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
穷。
总结:“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8.《人生寓言》 周国平
学习目标:
1、 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 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 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教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